習近平如何新帳老帳一起算?
(2013-02-11 10:11:56)
下一個
冼岩:腐敗是一種剛性需求 習近平要新帳舊帳一起算?
多年來,雖然腐敗在中國呈擴散蔓延之勢,但反腐的正當性和必要性在官方民間從未遭到過質疑,“逢貪必除,有腐必反”一直是輿論的常識與共識。但是,近年來情況發生了變化,開始出現多個主張“特赦貪官”的聲音。這一情況的最新呈現,是自稱天下“第二聰明”的經濟學家張維迎(據他說,“第一聰明”是江澤民)建議:反腐以十八大為界,搞特赦算新帳:十八大後不再腐敗的官員既往不咎,繼續腐敗的則新帳舊帳一起算。
這種觀點的立論基礎是:官員腐敗在中國十分普遍,腐敗的“存量”很大,如果揪住舊賬不放,反腐將難以推動,甚至難以啟動,隻可能淪為權力鬥爭的工具——確實,經過幾十年的蔓延後,中國腐敗的“存量”不小。胡星鬥教授根據最高檢察院的報告推算,2009年貪腐官員的比例在縣處級是48%,廳局級是40%,省部級是33%。這個數據不一定準確,但僅從參考意義看,也足可見官員貪腐現象之嚴重和普遍。但是,從這種腐敗的普遍性、蔓延性以及愈反愈烈等現象中,可以推導出的結論不是應該特赦貪官,而恰恰是相反;這說明,在官員群體中,腐敗已成為一種剛性需求,很難因成本的大小而發生改變,“特赦”也不可能改變貪官的行為模式。
腐敗的這種剛性化,源於中國社會的特殊性,即官本位、政治(行政)權力獨大的結構特征。由於官員權力過大,管的事情、控製的資源過多,整個社會中政治(行政)的力量壓倒了經濟、文化和其他方麵的力量,呈現一元化特征,隻是一元化程度較之改革前有所削弱,對其他方麵的管控有所放鬆而已,但“政治管控一切”的不平等結構特征並沒有被根本改變。官位高低、權力大小作為衡量人身份地位的首要標準,也沒有變。正如在一些社會,經濟力量獨大後經濟就欲幹預、左右政治一樣,政治在社會的獨大,也使得政治權力的擁有者自然趨向於憑借手中權力攫取“相對等”的經濟利益。某貪官在“悔過書”中曾寫到:看到一些在自己麵前畢恭畢敬的商人,花錢時大手大腳,在社會上有氣派、有麵子時,心理就不平衡了——自己的權力、掌控的資源比他們多得多,為什麽不能變得像他們一樣富有呢?而且,作為官員還要考慮退休後如何維持現有地位的問題,這個問題似乎也隻有通過在位時占有大量財富才能解決。按照官方推崇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存在決定意識,既然腐敗在客觀上具有剛性,就很難通過意識的熏陶來改變。所以,種種針對官員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收效甚微,甚至淪為自欺欺人的把戲。那些以為隻要特赦了、安全了,官員的貪腐動力就會減少,反腐阻力就會減弱的人,不是為貪官開脫的別有用心者,就是同樣沒有認識到腐敗的這種剛性特征。
腐敗剛性化的另一源頭,是官員的家屬問題。在職時,官員享有權力,一切無需外求,但其配偶、孩子的人生價值如何實現是個問題。作為官員家屬,享有巨大榮光、在社會上擁有崇高地位後,他們已很難再甘心做個普通人,憑自我奮鬥來逐漸實現自我;他們有條件,也必然有意願通過利用權勢,獲得與自己身份地位“相對等”的財富,來加速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於是,以權謀私就成了普遍現象。可以說,這是一種植根於普遍人性基礎上的心理衝動。要克製自己的這種剛性需求,官員確實必須是“用特殊材料製成的人”才行。可惜,現實生活中“用特殊材料製成的人”畢竟太少。所以,官方推出的各種清廉樣板,如果是真的,確實值得表彰。從公開披露的案件看,不少貪官本人並不想貪,但管製不了家人的“人生追求”,最終被拖入法網。
可見,要根治腐敗,首先必須破除腐敗的剛性特征,必須改變官本位的一元化社會結構,重點是必須調整兩個關係。一是政治與經濟的關係。有商人曾抱怨說,再大的老板,與一個小小的縣長吃飯時,坐首席的也是縣長而非老板。這確實不正常。權力大小、官位高低成了衡量人身份地位的首要指標,其他成就標準都必須退避三舍。隻有大幅削減少政府的權力,尤其是幹預經濟事務的權力,如項目審批權、資源掌控權等,讓經濟從政治(行政)的管控下真正獨立出來,官本位一元化的社會結構才可能打破。當商人無須仰賴官員時,權力兌換利益的通道就不再暢通無阻。存在決定意識,如此一來,才能遏製貪官的貪心和貪性,腐敗的剛性才可能消解。
二是調整政府與民眾的關係。官民關係的倒懸,是民眾監督無力、貪腐暢行無阻的重要原因。到過台灣的大陸人士,大多會為台灣的官民關係,官員對老百姓的小心翼翼,民眾在官員麵前的趾高氣揚而驚詫。在這種官民關係下,民求諸官少,官求諸民多,官員再貪腐,程度也有限。同為中華文化圈,台灣能做到的,大陸當然也能做到。關鍵是必須改變“官由上出”的權力授予方式,認真落實民眾的民主權利尤其是選舉權,真正做到“官由民出”,則官對民知所敬畏,民對官有力製衡,貪腐的直通車自然步步難行。
現在的情況是,這兩種關係都在調整中,變化正在發生,但由於中國經濟的政府主導特征和半市場化性質,由於中國政治的複雜語境和固有慣性,兩個關係的調整到位還需時日。在此之前,其他反腐措施雖能有利於遏製腐敗,卻難以真正解決問題。因此,反腐必然是長期性的係統工程,它隻能隨著兩大關係的調整而逐漸推進。在現階段,人們隻能期待,新領導人的反腐決心足夠堅定,能夠利用和發揮網絡和民眾的監督作用,盡可能多地揭露腐敗案件,並且及時重拳懲治已經發現的腐敗,尤其是要敢於“打老虎”,使腐敗分子感受到實實在在的威懾而不是僥幸,以此遏製和延緩腐敗的擴散與蔓延。
一朝有權,不貪才是怪事,也和文化傳承不相一致。因此貪是文化的精髓之一。也是推動社會不斷循環的動力。
毛公周公終究沒有逃出這個循命,並且確立了照顧跟隨者利益的體係。幾代之後,就和前麵各朝代差不多的景象。以為靠思想能行, 靜看將來吧。 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