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手一方客

收獲了一種恬靜的生活, 像一條波瀾不驚的小河, 流過春夏 流過秋冬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鄉土裏的文學狂歡

(2012-10-12 01:29:02) 下一個

莫言很鄉土,典型的高粱地裏的泥腿子。人長得像,文字也像。他能獲獎,是因為天時地利人和才順,每個都到位了,不拿都不成。這讓鄉土的文字沾上了現代洋氣,使樸素的白話攜帶出思想的底蘊,把底層的小故事誇張成國際青睞的大問題。
 
天時,你看現在的大事件都發生在或牽扯到那片古老的土地,就像一片未開墾的處女地,讓很多人朝三暮四。全球關心中國已經成為顯學,人人都想知道那朦朧裏罩的是什麽現實。雖說頑固的政治玩家們還秉持逢中必反,但在文學上現代傳播上已經時不予他雲開霧散,沒有政事經濟上那麽敏感黴悔和充滿保護主義。它洋洋諾獎在14億人的世界沒一個代言,挺悲哀的,所以,諾獎需要一個莫言。因此,當今華文世界,任何一個寫得好的作家,都有比林語堂那個時代更優越的機會。(注一)

地利,在中國變化的大時代裏,夢與人生,都變得非常的國際化。生在斯長在斯的中國作家,有最得天的機會去表達這種變化。然而最鄉村最野味的中國作家,所描述的景象就最吸引國際的眼球。莫言一個鄉土出生的放牛娃,典型的鄉土味,不僅農村烙印打在臉上,更刻在字裏行間。不像編劇出身的高行健,文筆優美,高雅而有點艱深,莫言的文字則是樸素粗狂,甚至有些低俗而充滿絲絲野味,使更多人易於接受。再加上他的小故事大結構,確實讓人容易共鳴或震撼。從此全世界人看到的中國不隻是靈山那樣的陰暗社會,而更像晏陽初陶行知踐行的原始農村;不再隻是狡賴的政治,而且展示著純樸的的心靈。

人和,馬悅然翻譯了描敘西南的邊緣,他老婆的川風讓他以為高行健就是中國文學的代表,結果高的作品在中國既沒基礎也沒市場,從而使諾獎被人詬病。大概馬悅然要一洗前恥,一定得找個極具代表的中國作家,依此表明他的中文通和超然地位,向中國人表達諾獎有見地有份量。因此綜合人緣到市場,他選擇莫言,那比選擇任何其他華人區的名家,都會來得更有影響力。作為諾獎本身的政治與文化投資,可以說是最佳的。再看莫言,他的《蛙》寫計劃生育的無奈與必要,題材敏感,也讓世界敏感,但他能把兩難困境寫得峰回路轉,還能拿個茅盾獎,不正說明除了文字功底了得之外,要人緣極為厚實才行。
  
才順,莫言的基本功沒人否認,這是居於第一的必要條件。當然,有才的一大堆,還得必須是通暢型,就是夠運氣。莫言一路風順,從來沒有因作品被推上政治輿論的浪尖。加上紅高粱電影一舉走紅,自然把他帶向了世界的名堂。人出了名書就有銷路,有賣頭作品翻譯就得力,接著就被更多的國家所接受。所以說,人走運,擋都擋不住,如同張藝謀於中國電影,莫言於中國文學,都鮮活地被稱知為中國的品牌象征。一部紅高粱成就了兩個人,既是奇跡,也是緣分。

現在想一想,不論高行健,還是莫言,都是八十年代文學狂歡時代走出來的那批人。像方方的大篷車,餘杉的大學生宿舍,戴厚英的人啊人詩人之死,白樺的苦戀,劉恒的伏羲伏羲,葛菲的褐色鳥群,餘華的細雨中呼喊,蘇童的妻妾成群,莫言的透明紅蘿卜,還有王安憶的長恨歌,形成一串膾炙人口的佳作連。八十年代的自由土壤,成就了這一代的弄潮兒。現在,有的沉寂了,有的被掩蓋了,有的走下文壇,有的故世,但餘華蘇童莫言王安憶,則延續著原來的軌跡,繼續慢姍前行,持續發展。他們現在仍然光芒不減,而且更有穿透力,在世界範圍影響彌大。

在觸及人的魂靈方麵,在當時那個時代,苦戀人啊人是最甚的;在流行方麵,大學生宿舍最普及;在社會現實方麵,妻妾成群最犀利;然而略帶神秘,披露弱勢人被社會忽略,則唯透明紅蘿卜最沉重。

莫言的文字,具是從鄉土故事講起,但用的又是野味十足色彩斑斕的文字敘述,並且貫穿了一個人對女人母親和故土的愛戀和尊重,牢牢扣住這個千古永恒的正麵主體。他的文字裏有點沈從文汪曾琪的影子,但手法有點現代的怪異與荒誕。雖說集中表現故土的現實:高粱玉米,紅薯大豆,但表述的是離經叛道裏的悲情歡合。他的文字想象力和對生活的誇張提煉,在張藝謀的紅高粱裏得到了完美的體現。他有時候寫酷刑陰暗殘酷,其場麵和意境都是野蠻醜陋和血淋淋的,讓人深感焦慮彷徨和恐懼。你想一下:饅頭上爬著一隻蒼蠅,讓人多惡心但畫麵卻不失美麗,這就是莫言的文字交織。

莫言在中獎之後說,他最想介紹他的《生死疲勞》給大眾,他說那裏聚集了他的所有風格,作風更超前,人物更自由,動物眼睛可以看人世間。他說似乎進入了一個更高層次的世界。其實,我們看來,那裏更有一點靈山和一個人的聖經之味道了。但他有自己的境界,像是頹廢的世界裏還漫存著圍繞故土的史詩,在宗教式的巨大悲傷中寫下土地的傳說。

我家有個小說迷,說最氣勢輝煌的要算《豐乳肥臀》,那要拍成電影一定比紅高粱還磅礴,一定可以再現三十年前的震撼,讓世界真正認識不簡單的莫言。

在公布諾獎後,諾獎組委會用中文對莫言電話采訪,並把8分鍾的音頻上傳至官網。莫言說,他會在今晚與家人一起包頓餃子慶祝。一個北方漢子對一盤土餃子的大寫,再現了文學裏他對鄉土氣息和傳統文化的張揚。

他說,12月10日他會到斯德哥爾摩領獎。是的,要去,要走出去。不過挺諷刺的,他和劉曉波都是北師大的校友,他的校友就走不出去。這大概也算文學的一筆。

------------
注1:文學獎的評選是公開的,但提名是秘密的,並且提名要保密50年;現在已知,1940,1950以及後來的1975,林語堂都被提名。1975是因為他接替川端康成在維也納被推舉為國際筆會的副主席,因為該會決議提名他給當年的文學獎候選,成為公開。主要著作:京華煙雲,風聲鶴唳,朱門,啼笑皆非,人生的盛宴,無所不讀,中國文化精神,當代漢英詞典,蘇東坡傳,武則天傳,浮生六記中英對照版,......

說老舍被迫害致死的前已收到諾獎的推薦函,隻要填個表格給諾獎委發個回執就可以了,可惜,他死了。是真是假,再過5年就揭曉了,但願那不是國人與諾獎的檫肩遺憾。
   


附錄:  偏愛《生死疲勞》

  在接受采訪時,莫言表示,剛剛聽到獲獎的消息時感到十分驚訝,“因為我一直感覺諾貝爾文學獎離我非常遙遠”。諾獎組委會說,全世界很多大學生會讀他的作品,請他推薦一部。莫言推薦了今年在瑞典的出版的《生死疲勞》,“因為這本書比較全麵地代表了我的寫作風格,以及我在小說藝術上所做的一些探索。”他說,首先,這本書是對中國曆史和現實重大問題土地農民問題的一種思考;其次“力爭用一種最自由、最沒有局限的語言來表達我內心深處的想法。所以我覺得這本書是對社會現實的關注,和對文學探索、文學創作的一種比較完美、統一的結合。”

  該書初稿寫作隻用了43天時間,莫言說,這本書的創作是基於現實生活的,“我六七歲的時候,在我們學校旁邊就有這樣一個農民,他以個人的力量與公社化這個農民運動相對抗,一直堅持到最後。曆史證明了他是正確的。這樣一個人在當時的社會情況下卻顯得非常極端和另類,被很多人打罵,他為了堅持自己的觀點做出了巨大的犧牲,甚至跟自己的兒子、女兒都分道揚鑣,但他依然沒有屈服。我走上文學道路之後,覺得這個人物遲早會進入我的小說,所以這本小說寫得非常快”。

  和家人包餃子慶祝

  談到當年如何走上文學道路,莫言直言,自己很小的時候就開始讀書,後來讀得多了,就引發出對文學的強烈興趣。“當我拿起筆寫作的時候,我首先感覺到有很多話要說,我發現通過文字表達是最有力量的、也是最自由的一種方式,所以我就開始寫作了。”他坦言,當然他也想通過寫作來證明自己、改變個人的命運。

 提起莫言,人們首先想到的可能是電影《紅高粱》裏那些色彩鮮豔的畫麵和黃土地上張揚的生命力,那裏就是莫言的高密東北鄉。高密不僅僅是莫言地理意義上的家鄉,更是他幾十年來在文學創作道路上一直苦心構築的文學故鄉。他的小說創作幾乎從未離開高密,那是獨屬於他的文學王國。他在這片充滿想象力的土地上展開敘事,並向曆史縱深挖掘,向廣袤的中國鄉村延伸。  從輟學回家的放牛娃到享譽世界的名作家,莫言的文學之路並非一帆風順,但他一步步探索出了獨特的創作風格,天馬行空的敘述,陌生化的處理,帶有明顯的“先鋒”色彩。

  小時候   小學輟學務農

  莫言,本名管謨業,1955年2月17日出生於山東高密縣河崖鎮平安村。莫言的文學道路並不一帆風順,而是充滿了坎坷和曲折。

  小時候在家鄉上學時,莫言的文學功底很好,作文寫得非常漂亮,經常被老師當作範文朗誦。1967年小學五年級時,他因文革和得罪別人被迫輟學回家務農,當起放牛娃。莫言曾說,他小時候之所以想當一個作家,就是想一日三餐都吃上香噴噴的餃子,就是想娶石匠女兒當老婆。聽聞莫言問鼎諾貝爾文學獎的消息時,其二哥管謨欣很是欣慰,他認為,無論莫言最終是否得獎,他的付出和努力大家都看得見,“農家孩子走到這一步不容易”。管謨欣比莫言大5歲,今年62歲,高中畢業後,就在村裏做農活,之後做過農業機械,如今已退休在家,照看93歲高齡的父親。他說,大哥是華師大中文係畢業,家裏有很多書,從小莫言就愛看,所以中文基礎比人家好。

  當兵時   投稿屢遭退稿

  長大後,20多歲的莫言離開家鄉當了兵,曆任班長、保密員、圖書管理員、教員、幹事等職。那時,他又拿起筆開始寫作,作家夢在這個年輕人的內心再次熊熊燃起。當時,莫言寫了很多作品,向全國報紙、雜誌投稿。他一般都選擇地市級刊物投稿,而不是大報大刊。

  每次莫言都滿懷信心地把厚厚的稿紙裝進信封,之後開始漫長且充滿希望地等待,最後等來的往往是破爛不堪的退稿信封,裏麵最多塞上一封編輯部鉛印的退稿信。

  1981開始發表之路

  1981年的一天,莫言收到一封保定市《蓮池》編輯部的信,他發表了人生的第一篇短篇小說《春夜雨霏霏》。同年,他的女兒管笑笑出生。

  1984年秋天,尚不知名的莫言得到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係主任、著名作家徐懷中先生的賞識,進入該係學習。軍藝的學習對莫言的創作影響巨大,他曾說:“軍藝使我的創作產生了一個巨大的轉折。我明白了隻有跟別人不同,才有可能冒出頭來。”

  至今,莫言共發表了80多篇短篇小說、30部中篇小說、11部長篇小說,出版過5部散文集、一套散文全集、9部影視文學劇本,以及兩部話劇作品。他的作品還被廣泛地翻譯成英語、法語、西班牙語、德語、瑞典語、俄語、日本語、韓語等十幾種語言。

  1985形成自我風格

  1985年,莫言發表了中篇小說《透明的紅蘿卜》,贏得全國性聲譽,這成為他的成名作。這部小說與短篇小說《枯河》是姐妹篇,都有莫言少年時期當童工的慘痛記憶。1967年,12歲的莫言在工地旁因饑餓難耐,偷拔了生產隊的一根紅蘿卜,被押送到工地進行批鬥。他在毛主席像前痛哭流涕,申明再也不敢了,回家後又遭到父親的毒打。

  《透明的紅蘿卜》屬於莫言探索和逐漸形成語言風格的作品,此前他的十幾篇短篇作品都可以看做是摸索和積累。《透明的紅蘿卜》創造了一個令人難忘的、被侮辱、被損害、被遺忘的“黑孩”形象。莫言曾經說過,如果非要在他的小說中找一個原型,那一定是“黑孩”。他說:“《透明的紅蘿卜》發表後,我感覺過去幾十年在農村積累的素材、我本人的經曆都可以變成很好的小說。”

  1986引起文壇轟動

  在軍藝的兩年裏,盡管白天要上課,但莫言還是寫出了80多萬字的小說,其中包括《紅高粱》。小說《紅高粱》1986年發表後,在文壇上引起震動。

  莫言把《紅高粱》電影版權以800元賣給了當時的攝影師張藝謀。電影由薑文、鞏俐主演,1988年獲得西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引起世界對中國電影的關注。電影裏,餘占螯在紅高粱地裏攔路打劫戴鳳蓮,這場戲就在莫言的家鄉取景拍攝。另外,導演霍建起把《白狗秋千架》改編成了電影《暖》,裏麵第一次出現了“高密東北鄉”這個文學地理概念。

  1995身處風口浪尖

  在寫完《紅高粱》係列之後,莫言開始了長篇小說的創作。38歲的莫言在1993年推出了長篇小說《酒國》,那時下海大潮洶湧,文學遭遇冷落。莫言閑居在高密家裏,有充分的時間構思和斟酌作品。

  1995年春天,莫言花83天完成了他最具爭議的作品《豐乳肥臀》。洋洋50萬言的小說因內容尖銳而引起軒然大波。在他獲得“大家文學獎”10萬元獎金後,各種冷嘲熱諷接踵而至,批判、挖苦源源不絕。但也有人說這是一部傑作。對於爭議,莫言曾說:“我覺得你可以不看我所有的作品,但如果要了解我的文學世界,你應該看看《豐乳肥臀》。”這是莫言一部總結性的小說,從此,他結束了從《紅高粱》開始的高密東北鄉家族小說的寫作。

  2011獲茅盾文學獎

  《豐乳肥臀》後,莫言暫停了小說的創作,期間寫了《紅樹林》等影視劇本,還創作了很多散文等。直到1999年,他連續在《收獲》雜誌上發表了四部中篇小說,由此重返小說界。

  此後幾年,他陸續出版了長篇小說《四十一炮》《檀香刑》《生死疲勞》和《蛙》,至今已經出版了11部長篇小說。其中,2009年底出版的《蛙》於2011年8月獲得第八屆茅盾文學獎。

  莫言後期的創作速度越來越慢,因為他希望每一部作品都有些新的變化。在文學的道路上,莫言在艱難而又幸福地跋涉著。當年在《蓮池》上發表《春夜雨霏霏》的那位20歲出頭的青年戰士,已經成長為一名享有世界聲譽的著名作家。

  大事記

1955年2月生於山東高密。
1976年加入解放軍,曆任班長、保密員、圖書管理員、教員、幹事等職。
1986年畢業於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係。
1991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魯迅文學院創作研究生班並獲碩士學位。
1997年調至《檢察日報》工作。
2006年,第一屆中國作家富豪榜發布,莫言以10年345萬元的版稅收入榮登第20位。
2011年8月,長篇小說《蛙》獲第八屆茅盾文學獎。
2011年11月受聘請為青島科技大學客座教授。
2011年11月24日當選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
2012年5月受聘為華東師範大學中文係兼職教授。
2012年10月11日獲諾貝爾文學獎。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ingodwetrustforever 回複 悄悄話 thanks for your summary on the author.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