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的麵食(1):麵條
(2012-08-26 12:09:44)
下一個
這裏天下美食,應有盡有;粵菜日韓京滬,均稱天下一流。即便如此,我還是鄉味不改。沒辦法,我這人愛憎分明,就是愛吃麵食,長年累月一天三頓從不厭煩。絕對的祖宗遺傳。
因為長期兼顧主內的艱巨工作,孩子也喜歡起了麵食。這個暑期馬上結束,一合計吃過的麵食,真的嚇了一跳,種類之多,花式之多,開個高級麵檔明顯有餘。
先說麵條吧。我說是鬼穀子在淇河岸邊練步,想看看商的末代皇帝辛到底是如何丟了江山的。一天他考察到太行腳下的洹河中段,又急又餓,就進了鄰近的楊家大院,隨索取了一大盤麵條拌青菜,充滿了那饑碌的腸肚。除了為感恩,實在還是覺得味道不錯,就發揚給了他的學生們,像蘇秦、張儀、孫臏、龐涓這些大軍事家縱橫家,從此麵條便傳遍了漳河黃河,洛水渭水,一流行就是四千年......
1,打鹵麵。我最喜歡寬麵條,典型農家的那種,中韓越的格調不限。現在連意粉都行了。三滾起鍋,過不過涼水無所謂。軟硬不挑,有嚼頭就行。不過那種細麵絲、油麵絲,咱的絕對的不喜歡。
我的鹵種類粗放不限,但不喜歡北京的那種醬打鹵,就像對什麽皮色都要抹一層紅柿醬那樣討厭。青菜雞肉木耳海帶西紅柿土豆,熱的涼的都成。黃瓜青瓜西瓜皮、青涼瓜、苦瓜柿椒,空心芥蘭油菜蒜苗絲瓜荷蘭瓜,隻要拌炒肉或炒蛋都行。
每次調料不一,蒜辣可以,辣椒的決不要。蔥香菜都可,生抽鹵醬陳醋香醋任選,但不喜歡老抽,總覺得是墨汁勾兌的。油料少許,香油不大喜歡。
光這打鹵麵就可變出花樣20種,款款地到,味道正尊。說不定哪天一衝動開它個大六子(相對南加州的小六子粥麵)。
2,刀削麵。反正小腳趾有叉的就是洪桐槐樹的後代,說它源於12世紀的太原,都是史家沒事編的。咱的麵絕對筋道有嚼頭,決不輸少林功夫,他的味精太多,本廚20年來從不碰油鹽醬醋酒之外的填料。
咱的澆頭一樣是多樣的調和,一樣不喜歡肉炸醬,除此之外,金針木耳雞蛋打鹵,時菜黃瓜絲韭菜花豆芽,樣樣均可。當然,這個麵一定得加點陳醋才方顯正尊本色。
3,伊麵。咱的伊府麵決不油炸,又費時又不健康,咱的隻是少許油拌。那雞蛋呢,也多是打入湯裏,決不浪費。當然有時候也改良一下:麵撈出後,再拌以炒蛋加青菜。嚐過咱手藝的山東帥哥靚女都誇:地道。
4,熱幹麵。那時候在武漢長年囊中羞澀,隻蹴過漢口正尊店兩次。說實在的,那時候還真不喜歡它。如今回味往事,手癢幾番,也就地道了熱幹麵。現在咱水煮圓麵條(不是咱的最愛),過冷再拌油,有樣學樣淋上那芝麻醬香油,再加上香醋,點點辣椒油,一盤上桌,絕對不輸大漢口,---有武漢人為證。
5,擔擔麵。麵條是從超市買來的。傳說是自貢的小販,擔挑在肩上同時完成了製作與叫買,所以“擔擔”。不過我覺得就是玩圈圈的意思。什麽豬油麻油紅油辣椒花椒麵,絕對地免了。芝麻醬、醋、芽萊、蔥炒碎肉,拌拌還行。小小師妹嫁給了清華的自貢人,一家嚐了咱的手藝,直喊一絕。
6,燴麵,搓了幾次,都不成功。可能是它的文化底蘊太深,不是咱一般零工能上道的。所以咱知難而退,決定洗手不幹了。
7,朝鮮涼麵。實在做不出西四延吉的味。好在辦公室對麵就是老字號的韓餐館,太方便就餐也就不老手的駕。大概醋不對,那天順路到韓人超市拎一瓶。
8,牛肉麵。我不喜歡牛肉,所以沒什麽激情和心得。孩子喜歡。這裏台灣人的小吃店滿街滿市,動不動就什麽什麽牛肉麵,太容易買來打發了。
囫圇, 下次腐敗一定到平安裏找故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