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手一方客

收獲了一種恬靜的生活, 像一條波瀾不驚的小河, 流過春夏 流過秋冬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深化改革,就是要改變不合理的利益格局

(2012-07-05 18:52:09) 下一個


1997流行的觀點是“改革是硬道理”“為改革開放讓道”,我當時參加電視辯論的原話是(錄像為證):“改革隻是手段,不是目的;改革的目的是要民富國強,是為達到百姓幸福國家安全。.... 很多地方很好很合理,沒必要改,為什麽要讓道?改革隻是針對不合理的部分。如果好的改成了不合理,應當有勇氣改回來”。

到現在,開放35年了,“建設特色”也20年了,現在再看改革過程,最大的失誤最大的不合理,就是把分配改得太不公。“不公平不公正”已經成了全社會幾乎所有大問題的基本根源。現在要說繼續改革,其中之一就是該逐步把這“分配不公”一步一步地改回來。要讓大多數百姓感到幸福。
 
遲福林“退休”後搞了個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自任院長(高尚全是名義院長),上上周在北京召集了一堆名人細談改革深化。呼籲要加快改變現在的利益格局。談到要進一步深化改革,會麵對三個大難題

首先是要做個“基本估計”:一是利益關係失衡是不是已經成了社會的突出矛盾;二是這樣突出矛盾現在發展到了一個什麽程度?利益權力化、權力利益化現象是不是很突出?尤其在各大部、各行業和普遍的地方政府,是不是這樣?三是這種利益關係影響了什麽?有人說現在不叫“玻璃門”,不是誰都看得到了,現在是“無形的門”,這個“無形的門”,指的就是利益格局。不打破這個利益格局,即使出台具體的政策,也是很難真正落實地。

第二要考慮“怎麽改”?這裏麵應該“以公平和可持續為基本目標”;二是加快收入分配改革,這可是一個牽動全局的大問題;三是推進結構性改革。

第三要考慮的是“靠什麽來改”?是不是首先需要建立一個更有力量的、超脫部門利益的協調機構;二是建立利益協商和利益對話機製;三是要有社會參與、社會監督;四是取決於公開化,信息的公開、政府的公開、財產的公開,這個公開不解決,利益關係是很難理順的。

會上,財政部財政研究所的副所長劉尚希做了如下演講:

共同富裕:是深化經濟社會改革的方向

一、從財稅改革說起

財稅改革一直被全社會所關注,但到底如何改革,意見紛呈。剛才培勇所長談了他的看法,有的我認同,有的我持保留意見。剛才談到稅製結構的問題,我國直接稅占比低,間接稅占比高,要改變這種格局,我認為這不是靠改革可以實現的。直接稅占比的高低與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階段和發展水平是緊密聯係在一起的,不是人為地可以調整的。我國經濟總量世界第二,但人均收入在世界100位左右。直接稅的比例高低與經濟總量沒有直接關係,卻決定於人均收入水平的高低。凡是直接稅占比高的國家,也是人均收入水平高的國家。從歐盟來看,稅收結構上大概三分之一是間接稅,三分之一是社會保障稅,三分之一是所得稅,總計起來直接稅占大頭。如果我們把社會保障交費變成繳稅,那麽直接稅的比重也會大大提高。但社會保障籌資是通過社會保障稅好,還是通過社會保障繳費好,還需要全麵評估,不僅僅一個稅與費的形式問題。這其中還涉及到社會保障模式的選擇問題。當前西方國家麵臨著的主權債務危機,其實是西方國家的社會保障製度危機。西方國家的那種社會保障模式到底能不能持續下去,還值得重新思考。

金融危機、債務危機擴大了我們思考的空間,原來覺得很確定的東西,現在看來都是不確定的。就像人類研製出來的各種藥物,一開始覺得很好,時間一長發現有問題,就宣布這個藥不能用了,要廢了,人類設計出來的各種製度也是一樣。

二、市場經濟改革應當符合社會主義共同富裕這個方向

從更大範圍來看,我們既要埋頭深化改革,也要抬頭看方向,即社會主義這個方向。這不是姓資姓社的意識形態問題,而是涉及到改革要改成什麽樣的問題。今天這個主題特別好,題目叫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的方向。我剛才仔細聽高尚全老師講了他的看法,十分讚成。這個題目有兩塊內容,一個是市場經濟、一個是社會主義,現在談前者的多,談後者的少,不問方向,若這樣下去,很可能改出一個既不是資本主義的市場經濟,也不是社會主義的市場經濟,可能變成權貴市場經濟。這是不看方向改革的風險。

經濟改革,也就是市場化的改革,三十多年來我們進展很大,資源配置方式變了,市場發揮出更大的作用,解決了計劃經濟體製下生產力發展動力不足的問題。但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問題,那就是建立的市場經濟是不是社會主義的,是不是符合社會主義的要求。社會主義在經濟上的本質要求是什麽呢?走向共同富裕。按照馬克思的說法,就是通過生產力的發展實現每一個人的自由全麵發展。那我們是否在朝這個方向走呢?市場化的改革主要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解決動力問題,但方向似乎越來越模糊了。一談到貧富差距,很有現實感;而一談到社會主義,似乎就很遙遠了。社會主義依然是人類社會追求的一種價值觀。我不認為現在社會主義的價值觀已經過時了。資本主義也好、社會主義也好,實際上都是人類社會發展這個曆史長河中在做的人類如何更好生存發展的實驗。資本主義也就是二三百年,社會主義搞的時間更短,更談不上搞成功了。但現在沒有搞成並不等於未來也搞不成。問題是我們現在要清楚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原則是什麽,否則,堅持社會主義等於是空談。堅持社會主義,即意味著資本是要受社會控製的,資本僅僅是發展社會生產力的工具,而不是相反,資本統治社會,贏家通吃,結果就會是人人成了資本的俘虜和奴隸。令人憂慮的是,我國的現實似乎在朝著這個方向走。資本至高無上,一切資本說了算,那何來共同富裕?被物所統治的人,還談何自由與發展。

那在社會主義這個方向上,我們怎麽堅持?社會主義的價值觀怎麽體現?怎麽落在一種體製上,落在一種製度上?而這方麵的改革是嚴重滯後的。這說明,僅僅有市場化改革是遠遠不夠的,還應當進行社會主義改革,拋棄傳統社會主義的那一套東西,形成讓市場經濟與共同富裕能有機結合的新體製。因為市場經濟這個發展生產力的手段與社會主義共同富裕這個目的之間是不會自動匹配的。小平僅僅是提出來一個命題,他認為社會主義條件下可以搞市場經濟,通過發展市場經濟,可以達到共同富裕。對照我們的現實來看,生產力是大大發展了,經濟總量是做大了,人均收入也在逐漸地提高,但是不是在朝著共同富裕這個方向走呢?或者說,還是跟這個方向相悖呢?我覺得這是改革要思考的重大問題。如果出現兩極分化,不要說社會主義,恐怕連現代資本主義也算不上。
 

三、共同富裕有賴於社會改革

市場化的改革主要解決了政府與市場的關係,給市場放權,限製了政府在經濟上的權力,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更大作用。與過去比較來看,政府的經濟職能有了很大轉變。

而政府與社會的關係有多大的改變呢?基本上是從計劃經濟延續到現在,沒有多大變化。政府如何向社會放權?放到什麽程度呢?我覺得現在是基本上沒有破題。市場經濟培育了經濟理性,社會改革培養什麽呢?培育的應是社會理性,也就是公共理性。現實是經濟理性超前發育,而社會理性也就是公共理性嚴重滯後,兩者是不匹配的。這對一個國家來說,隻有經濟理性而沒有社會理性是走不遠的,就像車的兩個輪子,隻有一個輪子怎麽往前走?經濟理性與社會理性是一個健康國家的兩條腿,缺一條都不行。過去的改革重心放在經濟上,是正確的,那麽,現在的改革重心我覺得要放在社會方麵。社會改革應當成為當前整個改革的重心,隻有社會改革推進了,政治改革才有基礎,你沒有一個理性的社會,沒有社會理性的發育,談政治改革是非常危險的。所以,現在我覺得當前重點是推進社會改革。

社會改革追求的目標是平等,追求社會主義的價值要求。我們現在這個社會有太多不平等。機會不平等,城鄉體製是分割的,市場的機會是不均等的。即使都在幹同樣的工作,但同工不同酬,過程也不平等。結果呢?更談不上平等。機會不平等、過程不平等、結果不平等,這是社會體製造成的。這抑製了社會的活力,進而限製了經濟的活力。

要追求社會平等,就要對勞資關係、分配關係、政事關係、政社關係進行改革。教育改革、醫療改革、科技體製的改革,都涉及到政府與傳統事業單位的關係、涉及到政府與社會組織的關係。這些與社會改革緊密地聯係在一起。在教育、醫療、科技這些領域,基本上延續了計劃經濟體製的那一套,依然是審批製。教育、醫療、科研等這些單位幹什麽,不幹什麽,怎麽幹,基本上都是政府主管部門說了算,與計劃經濟下的國企是一樣的。而社會力量進入這些領域則受到嚴格控製。

以經濟改革為中心的時期,改革思維主要是二分法,即政府與市場的關係如何處理好。我們現在的改革思維應該是三分法:政府、市場、社會。有些事情交給市場辦,有些事情應交給社會去辦,隻有當市場、社會都辦不了的事情才由政府出麵來辦。很多社會矛盾的化解,社會也可以發揮很大的作用。社會改革的內涵實際上非常豐富,但是社會改革的理論與政策研究是不夠的,這也限製了社會改革的進程。

社會改革與財政密切相關。財政過去是經濟改革的中心環節,現在財政則是社會改革的一個中心環節。要追求社會的公平正義,是離不開財政這個手段的。要培育市場主體,離不開財政;要培育社會主體也離不開財政。此一時彼一時,今天的財政又成了社會改革的中心環節。其實,財政改革同時也是政府改革。向市場放權,向社會放權,同時也是政府改革,這都會限製和約束政府的權力。如果拋開這這些改革去單獨搞所謂的政府改革,將會失去方向,不知道政府改革為何而改。如果說經濟改革從財政切入,同時推動了政府改革,那麽,當今的社會改革依然可以從財政切入,從社會層麵推動政府改革。從這一點來看,改革的次序上是先經濟改革、然後社會改革,等到這兩個改革到位了,實際上政府改革也就差不多同時完成了。

社會改革有很強的輻射力。社會改革不僅僅為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一個良好環境,而且經濟發展可持續的動力,實際上也蘊藏於社會改革之中,社會的活力決定了經濟的活力。現代社會的經濟增長主要靠什麽?靠人力資本。人力資本來自於哪裏?社會。人力資本的積累與社會改革密切相關,它不是一個經濟的過程,而是一個社會的過程,即人的生產和再生產的過程,與教育、培訓、醫療等社會事業內在相連。靠人力資本推動經濟增長,則要靠社會改革。社會改革改好了,它可以成為經濟持續增長的一個動力,也是共同富裕的基礎。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楊子 回複 悄悄話
石頭,你的精辟!
河裏的石頭1 回複 悄悄話 以前說“要繼續革命”, 現在說”要深化改革“。 革命出了問題, 說要通過繼續革命來解決這些問題。 改革出了問題, 說要通過深化改革來解決這些問題。 鄧小平說“讓一部份人先富起來, 然後帶動大家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那些先富起來的人, 隻記得鄧的前半句話。 如果大家都富裕了, 他們哪裏還會有作為富人的優越地位。 行政權, 話語權都掌握在已經富的一群人手裏。 我怎麽也看不出他們有帶領大家共同富裕的動機。 你的想法再好, 也是脫離實際的紙上談兵。 有個偉人說過, 掃帚不到, 灰塵不會自己跑掉。
SUNNE 回複 悄悄話 題目挺好,做起來難。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