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手一方客

收獲了一種恬靜的生活, 像一條波瀾不驚的小河, 流過春夏 流過秋冬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顛覆性創新” 與 “修正性創新”

(2011-12-01 01:22:00) 下一個


渺過一本書叫《顛覆性創造》,作者花了好大力氣希望說什麽什麽就是顛覆性創造。結果,我們讀到的書中每個例子,幾乎沒一個符合他所說的“顛覆性”---- 即所謂的完全改變了前人的認知或規則。那些例子幾乎都是“革新”而已。我對你的革新性,你對他的革新,經過多少人一代一代的積累,經過多少產品一代一代地改進,才慢慢地有了最後那級的“顛覆性”結果。但對那n-1級來說,它隻是那麽一小點點的“修正”,1%都不到,何來顛覆性。

過去我們老用“革命性創造”。現在大概“革命”這詞用膩了,文人們就創造了一個新詞“顛覆性”。顛覆本是要具備破壞性的、革命性的,要能徹底翻轉舊曆史舊產品的那種。否則,就都隻能是修正和改進。

正巧,今天在萬家的園子裏看到,說周有光寫了一篇“讀《一篇顛覆性曆史著作》有感”。某人在炎黃春秋發了文,說新的俄國曆史大全是顛覆性的,它既揭露了列寧和德國的交易,又講蘇聯各時期的不同內幕。其實,這些內容都是見諸文字多年的,早被一點一點吐出來了,曆史已經被一篇篇文章逐步修正了,漸漸地走到了真實。到了這本曆史全書出版,幾經多少文章的多年揭露,社會的認知早就變了,可以說已經一點震撼力都沒了,何來顛覆?

現在的人動不動就顛覆性,就創造性。其實真沒那麽邪乎。多少事,都多是漸進性的。曆史也好,產品也罷,每一篇每一部多隻是“修正”,很難歸為“顛覆”。因為,他們都隻是被不斷修正的結果。例如,戈爾巴喬夫的一係列動作,都是一步一步地“修正”,久了,其結果最後才累積了出了顛覆的結果。每一步每個過程都是“顛覆”中微小的一步,連他自己都不知道會導致後來的顛覆。所以說,每個“自個/單步驟”都不具備構成最後的那種顛覆性行為。

現在科技界好多人動不動就說“創新”,還講“顛覆性創新”。都是噱頭。會有那麽多的創新具備“顛覆性”“革命性”? 我看都隻是在前人的基礎上改來改去,修正來修正去,日積月累,一代一代,才有了後來所謂的顛覆。--- 後人講,那是“顛覆性創造”,其實都是事後諸葛。
 
我認為,顛覆不是常態,修正/改進/漸變才是常態。年輕人、科技人員,就是連教授和研究員,也都知道修正和改進才是生活和事業的可取之徑,顛覆性和革命性都隻是不斷修正的結果。隻有堅持不斷修正和不斷改進,一點一滴,才有望摘到一個桃子。否則,一生也隻能一事無成,隻能成為好高鶩遠的鴕鳥。尤其對我們這些從那個教育環境出來的人,是該漸漸樹立“一點點的修正/改進都是很可貴很了不得”的觀念。

用數學語言講,A(n) = A(n-1)+修正值B,修正值一般都很小,比起A(n-1)來很不起眼。當n到了足夠大,A(n)對A(1)才構成巨差,某種意義上,達到了顛覆。


我隻是把我的觀點記錄在案。歡迎大家修正。


<--k----------------------------|0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showmecn 回複 悄悄話 很有意義,關鍵是堅持n到底,現在大家都太浮躁。n= 1,2就自以為是,了不得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