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279)
2007 (150)
2008 (104)
2009 (87)
2011 (165)
2013 (141)
2014 (167)
據說該文作者係武俠小說大師金庸,由國務院參事馮學者傳出。說是給溫總理寫的信,副題是“倡建立國家信仰、人文道德新秩序及國體革新議”。主信近兩千字,毛筆手書。附錄三部分近十萬字,為打印版。據說,一次非公開的、有關金庸的上書研討會8月在北京召開。
以下是金庸上書溫家寶總理的全文:
上國務院總理書
——倡建立國家信仰、人文道德新秩序及國體革新議
溫公閣下大鑒:
歲在辛卯元月。物換星移,日月滄桑;回首辛亥,百年悠悠。數千年往事,興亡過手;秦皇漢武舞春秋,將成骨枯亂封侯,罷言龍爭虎鬥,功罪往千秋。人心思和,芸芸自奮,卻把權杖收。
如今君我已步古稀耄耋,人間萬事都會過去!肆星河環宇,千古之後看如今,灰飛煙滅;揮戈披靡、霸主風流,不過青史幾行名姓,人命危淺,隻願得煙火人間太平美滿!竊觀當今中國之事勢,國粹喪失,教化陵夷,人心危急,腐敗不廉;官民交征利,左右互掣肘,共識已茫然;上下離心,內外失德,背理傷道者難以遍舉,國體龐大而機構臃弱,猶厝火於積薪之下而寢其上,未焚及而謂之安;悲民生多艱,孤憤無忍,兀自痛哭、涕零、長歎息,憂患於心,傾心吐膽,乃奮於書。
繁不及敘,但將濟危之道並陳。
一、“國不以利為利,以義為利也。”益將左右成共識,妥協和解,“有求一俱所往,思之大同,何患不化?”建立國家共識、建立思想認同。建立國家文化、建立國家學術、建立國家信仰、建立人文道德新秩序,革新國家體製,以學術治國、文化立世。
二、一人之未來,在於其文化整合能力;一國之強盛,在於其社會資源整合配置能力;一人之管理或一國之治理,主旨即在整合有限資源,做出有效利用;其能力標準體現於低成本、高價值發展。“為政之道,得人治事,二者並重。得人不外四項,曰:廣收,慎用,勤教,嚴繩;治事不外四端,曰:經分,綸合,詳思,守約。操此八術以往,其無所失矣”。政體不通,人心不和。不和則不能得人而後治事。哀公問孔子:“敢問人道誰為大?”孔子曰:“人道,政為大”。政者正也。為政大義在於公正平等而已,當前中國之根本,在於修正國體、改革黨義。國體與黨義,無非出發於良知。良知,——乃是人和之根本、乃是最大之黨性。
三、廢興之道,不在兵強地廣、人殷國富,而在得賢之用。古書雲:“一人之智,不如眾人之愚;一目之察,不如眾目之明。”廣開言諫之路,集天下民眾之智,要旨在用。所謂能用天下人之心為己心,其想無所不及矣;能用天下人之心為一心,其難無有不克矣。若良言善策束之不用,則天下文章、我等努力,又有何意義?
四、恢複優質傳統,立人新民。“國者人之積,人者心之器,國家之治亂,係於社會之隆汙,社會之隆汙,係於人心之振靡。又知往古聖人誠正修齊治平之一貫大道,與修身為本之唯一至德,為救國救民救濟全世界人類之無上要義。
因此“自立為立人之基,自救為救人之始。”建立公民教育學科,放開社會科學領域。
五、“鑒前世之興衰,考當今之得失。”治心於未萌之時,扶危於未亂之先,君子有終身之憂,而無一朝之患。“采天下之輿論,取萬國之良法”,革舊維新,重整國體,備善製度,人來往去而民不假色,時局進退與規矩並行。卻道:千古江山靠誰守?——莫把權杖貪留,但將萬責歸萬心,我自揖去逍遙遊。
六、國運巨務當用千萬人之心為一心去設想,而不可以一人之心智統億萬之民生。天下事無不由決策而成就之,取天下良善智士,務必民主和議、良知得達。匯聚大行賢德,搜集天下明智 ,發展戰略知識分子,網絡民意,建構國家學術委員會,造成為一個掌握全國資訊之大型中央情報機構,輔助國務院國家治理。縣域建立地方學術委員會,歸人大監督,直屬於中央學術委員會。解散作協、文聯諸機構,並軌於學術,以文化布局中國。會通良善,回歸原初;國有依托、民有期待。
七、縣政治理提升為國家戰略。“縣域治天下安”。地方上逐步突破人大民主、司法獨立,以學術委員會建製輔佐地方政府,以知識分子趨人大代表進製,行善政圖仁治。硬件技術設施:以物聯網完善城市基礎互聯互動,以互聯網推動區域治理和產業平衡。軟件文化設施:以國家智庫統籌全國性產業結構升級,以地方智庫行專業化治理,改善地方政府執政能力,實現地方自治。
八、為政者乃高行賢德之業,務必以良善知識澤備民生。遙想堯禪舜禹,公者千古心,私者一時欲。及及於民,當思人生在世,年華易去,離卻愁苦辛勞,便那幸福能有幾時?“切不可以浮生之微利,誤卻永久之榮華。”如是政經大事,益用霹靂手段,方顯菩薩心腸。“吾輩不出如蒼生何!”有道是關山重重終須越,莫待歲馳無所為。一切意義隻在行動!
九、願老有所養、壯有所為、少有所教;願生有所依、勞有所得、居有其所、學有其用、病有所醫,願城鄉均衡、國民平等;願農民不苦、農村不窮、願人們生活不再艱辛,願生存成本低下來,願生命慢下來,不再遺憾。願特權消除、壟斷放開,願財政公開、公務公平,願收入分配更加公平合理透明,願政府敬畏自然,經濟做可持續發展,願大眾選擇健康、生態、科學、環保、綠色、低碳、節製、德性之生活。
觀蒼黃大地,百代俱悲苦,懇切溫公諸位,體念民生維艱,勿忘初始之心!
先頂再說.
老毛和陳迫達當年在延安都聽過李達的社會學大綱係列講座,這是曆史的真實記載。後來陳和毛寫成了矛盾論和實踐論,有沒有李達的話,那當然有,但人家畢竟自成了章係。現在這麽多人就想否認老毛和陳迫達的工作,否認人家的“偉大”。
這篇應當不是金庸所做 ---,第一條的“黨義”,第四條的“放開...領域”,第六條的“委員會”,第七條的“硬件”“軟件”,第八條的“一切意義隻在行動”,....這些詞匯語句,顯然是大陸用語。幾十年後會有一幫人出來考證是不是王五的傑作,會有一番熱鬧,那是後話。
對我來講,其實誰寫的不大重要隻是覺得文章擊中了中國時病的某些要害,拿來存檔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