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90後的華裔女學生當上了加拿大的國會議員
(2011-05-15 09:32:26)
下一個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會引領更多的華裔青年參選從政
轟動了加拿大朝野大眾的那四位McGill大學的“年輕菜鳥國會議員”是:1990年出生的華裔勞琳·劉,1991年出生的查梅恩·博格;1989年出生的梅蘭妮·弗裏曼 和 馬修·杜比。(還有第五位大學生議員:1991年出生的,謝布魯克大學政治係一年級的學生 皮埃爾·呂克迪索特)
21歲的勞琳·劉,其父母是80年代末由廣州來的大陸移民。勞琳90年出生在加拿大。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法語和廣東話。目前在麥吉爾大學攻讀曆史和文化研究雙學位。她是學校官方電台的主持之一和本科生學生會的活躍分子,還還兼職為當地的《麥吉爾日報》做些文書的工作。
本來liu同學是要幫新民主黨的一員老將助選。但出於對政治的熱情和選區的需要,她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到“米勒島河”選區遞交了參選申請表。當然,她根本沒想到自己能獲勝。
選舉當天,她沒有去自己的那個選區投票,而在學校溫習功課,一個同學給她發短信說,你在選區的票數已大幅領先於爭取連任的魁黨候選人。她才第一次意識到自己真可能會進入國會。最後揭曉,劉的得票率近50%,最大對手的得票還不到30%。
她自已承認,她這一生僅僅去過該選區一次,就一次,那還是為了遞交參選表格……
獲勝後她接受記者采訪。劉坦承:我並不清楚“米勒島河”選區到底麵臨著哪些問題,也不知道選民的訴求是什麽。當記者問她,你要如何改善當地的公路交通,她回答:“我會去鑽研一些問題,在確定自己的立場前,我會大量谘詢我們區的市民。”
盡管劉是一個典型的沒從政經驗的“菜鳥”,但她笑著說:“我會不斷學習,不斷訪問區內的人,我沒有固定包袱,也沒有利益情結,我相信我能代表當地的大多數選民。”
“我的生活可能因此改變,但總的來說,我真的特別興奮。加強和選民們的聯係,與強大的團隊一起工作,以及從其他黨員身上學到的東西,都讓我興奮不已。”“我們可能很年輕,但並不缺乏參政的技能。”
“當我把當選的消息告訴父母時,母親的第一反應就是:你千萬不要忽視學業呀,要完成學業,那是長遠的。教育對我父母來講,那是最重要的。目前我已經開始跟學校商量怎樣安排我的學業。”
這次大選的一大特點,就是出現了多個二十來歲的國會議員,其中雖然有很多的巧合因素,但這也反映出了加拿大的青年選民求新求變求要折騰的思潮。
這幾天,我周圍很多華裔家長都說,孩子從政也不錯,不僅有近16萬的年薪,孩子一下子也成熟了,不必再為他們的未來操心了。他們可以走和我們完全不同的路,沒必要動不動就談技術,談工程,談貿易,談房地產。當個律師,當個政府雇員、議員、或者為議員打理也不錯。
君不見,現在國內,爭公務員都爭破了頭,難道我們的子女就不該在去爭“公務員”、議員嗎?挺有意思!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看來真的會引領更多的華裔青年走參選從政的路,我們可能再也不需要整天拉著脖子到處呼籲“華人要出來投票啊”......
------------------
加拿大最年輕的議員: 再也不用去當球童掙錢了……
這次選舉,還選出了一位加拿大有史以來最年輕的眾議員——年僅19歲11個月的新民主黨候選人,皮埃爾·呂克迪索特。皮埃爾出生於1991年5月31日,是魁北克謝布魯克大學政治係一年級的學生,也是大學新民主黨學生社團的創辦人和會長。他說,參選是為讓加拿大的年輕人發出自己的聲音。
皮埃爾說,自己曾在渥太華目睹國會召開的情景,也經常看電視台對議員討論的轉播,因此“懂得遊戲規則”。
皮埃爾實際上對自己最終獲勝並沒十足把握,他原本已經計劃敗選後要利用暑假在高爾夫球場當球童賺錢。如今,國會議員的工作將給皮埃爾帶來每年將近15.8萬加元的薪水,他可以暫時忘掉當球童的工作了。
他的當務之急是買套像模像樣的西裝,裝修自己的選區辦公室,並跟同黨的國會議員去開會。
過去加拿大“最年輕議員”的紀錄由克洛德·安德烈·拉尚斯在1974年創造,當時年僅20歲的拉尚斯贏得了蒙特利爾的一個選區,他的紀錄在36年後被皮埃爾打破。
加拿大法律規定,隻要年滿18歲的人就可以參選公職。國會參議員需要年滿30歲且有一定的房產和財務證明,但眾議員沒有這些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