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279)
2007 (150)
2008 (104)
2009 (87)
2011 (165)
2013 (141)
2014 (167)
對此,這兩天媒體炒翻了天:中國地位提升了。
其實,到底中國地位提升了沒有,提升了多少?相信還是由數字說話。
在G20公報的草案裏:G20達成妥協:同意發達國家向新興經濟體轉移5%的IMF投票權(少於發展國家要求的7%)。從現在的發達國53%:發展國47% 變成為 發達國48%:發展國52%。
美國現有17%,法國4.9%, 德國英國約為7%和5%,意大利約為4%,中國為3.7%。目前IMF的議案通過門檻為85%。顯然,美國具有否決權,歐洲集團國也有否決權。
投票權的百分比是根據各國在IMF的儲備量計算的。目前,中國、俄國、巴西、印度四國才持有IMF的4%國際貨幣儲備。這個數字太低了!
每個國家可持有的儲備又是按各國的GDP多少來定上限的。中國早已取代德國成為全球第三大經濟體,經濟規模是法國的1.5倍,可中國的儲備數和投票權都不及法國。顯然,即使5%的IMF投票權轉移都給了金磚四國,每個國家也就增加1個百分點,顯然,這些金磚四國的投票地位大不了也就一個法國薩克齊的水準。你說中國的地位能上多高?總共就 3.7% +1% = 4.7%
這次經濟危機讓美國和歐洲金融體係嚴重受創,中國等新型經濟體的經濟規模又那麽龐大,美國歐洲顯然不得不讓這些新型經濟體融進來一起承擔和解決當前的難題。這樣一來當然要削弱一些發達國家的話事權。咋一看,好像美國丟了分。仔細看,無論是G20取代G8的經濟討論權,還是IMF5%投票權轉讓,都是美國康歐洲之慨,削弱了歐洲的勢力,但隻傷及了老美的一根毫毛,根本無關痛癢。你看G8,西歐就占了四國,加上俄國,歐洲就占了五席,65%的力量。顯然對美國的地位不利。現在換到G20平台,歐洲隻占30%的話事權。相反,亞洲的中、日、印、韓、菲、泰、印尼,話事權到了35%。老美呢?從過去的13% G8話事權到17% - 1% = 16%的G20話事權,誰的地位上升了?老美會為別人作嫁衣裳?別美了。人家是用G20的方式來實現削弱歐洲的“製衡”。
因此, 歐洲四國極不服氣,明著要求希望取消美國在IMF的否決權。但歐巴馬說了:美國今天的投票權比例仍然小於美國GDP在全球的比重。你看。美國會束手就擒?沒拿回事!顯然G20取代G8的經濟平台,是美國一手主導的。隻是用你金磚四國的名義得到目的罷了。
G20領袖們決定:具體IMF投票權分配,由IMF內部協商決定,在2011年底完成。---顯然 在未來兩年,中國的投票權、金磚四國的投票權不會有任何變化。就是說,目前誰的地位都沒變,說中國地位提升還無從談起。
倒是有一條,根據戰後的不成文規定,IMF的總裁由歐洲人出任,世界銀行由美國佬出任。這次G20領袖們沒有討論世界銀行,倒是對IMF的總裁出任,由國籍定改為由資曆決定。顯然對歐洲不利。但目前也挨不上中國的金融人士去擔當,----資曆認證,目前沒門。
這世道,人都現實的很。全球孔雀東南飛,經濟向東方轉移,權力也向東方轉移,就連那個典型的有奶便是娘的匯豐銀行,當天也宣布把行政總部搬回香港。現在美國跟亞洲的合作加大了,最為現實的老美,能不考慮跟亞洲的合作?這年頭,中印的經濟規模那麽大,在沒有中印的框架下談任何國際經濟政策,顯然都是不著實際的。美國要保持龍頭老大的地位,就要改變平台,這不,美國看上了現成的G20 !
還有,經濟規模是一回事,話事權是另一回事。話事權是人家早已經分配好的,就像上市公司的原始股和董事權。按IMF內的比例看,中印等四國的話事時代還遠著呢。別老真把自己當根蔥,人家給你杆,就一味往上爬。你的任何提案,都還不能影響大局。這就是現實,不容胡思亂想想入非非的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