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手一方客

收獲了一種恬靜的生活, 像一條波瀾不驚的小河, 流過春夏 流過秋冬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李開複給中國高校的一封公開信 (1)

(2006-11-14 09:01:04) 下一個


給中國高校的一封信
——培養21世紀企業需要的人才

李開複
  引?/strong>
  
  自從1998年回到中國以來,我幾乎走遍了中國所有知名大學的校園,和千百位工作在教學、科研第一線的院係領導、教授、講師晤談,通過演講、座談、網上論壇、電子郵件等不同方式與更多積極、熱情的大學生們進行過充分的交流。無論我身處微軟亞洲研究院、微軟總部還是Google中國工程研究院,洋溢在校園裏的青春與活力總是讓我倍感振奮,來自清華、北大等學校的高材生們總能令我所領導的團隊在激情和智慧的交相作用下取得一個又一個的成功。
 
  中國高校每年都會培養出一大批聰明、能幹的優秀人才,作為跨國企業研發團隊的管理者,我對此深表感謝。但同時我也看到,與歐美一流高校相比,中國高校的總體教學質量還存在較大的差距,高校擴招後必然出現的就業壓力正日趨明顯,企業的招聘需求與畢業生實際經驗水平之間的落差也有逐漸增大的趨勢……作為一名關心中國教育事業發展並立誌幫助廣大青年學子的炎黃子孫,我無時無刻不會感覺到中國高校在新世紀中所麵臨的嚴峻挑戰。
 
  我覺得自己有義務提起筆來,給中國高校的管理者和廣大師生們寫一封信,將自己此前在科研、教學與研發管理工作的實踐中領悟到的一些有關教學改革和人才培養的想法說出來,一方麵可以與熱心中國教育事業的師生分享和討論,另一方麵也可以作為管理者或決策者在製定、改進或實施相關規劃時的參考。
 
  毫無疑問,許多現有問題要解決還需要經費、政策、甚至思想的突破。引用我的朋友淩誌軍先生的一句話:“我們既然無法改變教育,那就改變教育的看法。”在他的基礎上,我想再補充一句,“如果大家對教育的看法都改變了,那麽教育的改變也不遠了”。雖然我很希望這篇文章能給中國的教育帶來一些進步,但隻要它能夠引起一些討論,增進一些理解,改變一些看法,那麽我也心滿意足了。
   
  大學應聆聽“客戶”的需求
 
  對一家現代企業來說,最重要的莫過於仔細聆聽客戶的需求,設計並研發出真正受客戶歡迎的產品。在今天這個機遇稍縱即逝,環境瞬息萬變的世界裏,不懂得聆聽客戶需求,不能快速應對市場環境變化的企業是永遠也無法找到屬於自己的發展空間的。
 
  對一所以培養21世紀人才為己任的大學來說,聆聽“客戶”需求同樣重要。我認為,分布在世界各地的現代化企業是大學最為重要的“客戶”,因為這些現代化企業對人才的需求最為迫切也最為強烈。
 
  創辦大學的目的或價值不在於獲得了多少名屠???謨謔欠衽嘌?雋蘇嬲?隕緇嵊杏玫娜瞬牛?欠窕竦昧蘇嬲?芡貧?緇岱⒄埂⒔?降目蒲諧曬?4誘飧鮃庖逕峽矗?笱?芊褳ü?瞬排嘌?⒖蒲諧曬???確絞餃米約旱摹翱突А甭?猓?饈譴笱?芊裾嬲?迪腫隕砑壑檔囊桓鮒匾?副輟?/font>
 
  如果不能充分聆聽21世紀企業對人才的需求,如果不能敞開大門接收來自世界各地的有關科技發展和人才流動的信息,我們的高校就很難擔負起向社會輸送合格人才的使命。這是因為:
 
  ◇世界在變,產業在變,觀念在變,技術也在變。在IT、互聯網、通信、生物、納米技術等新興領域,每5年內的技術變革都有可能改寫過去50年乃至100年的技術曆程。在這些領域,企業往往會走在高校前麵。高校不但應該依靠開放的思想和充沛的活力盡快跟上產業發展的步伐,更應該在科研領域成為引導技術發展方向的先驅者。
 
  ◇與世界一流大學相比,中國高校的整體教學質量尚有較大的差距。麵對歐美甚至港台大學對優質生源的競爭,內地高校必須盡快向產業需求看齊,向世界先進水平看齊。
 
  ◇中國教育事業在過去幾十年中的進步有目共睹。但發展最快的是那些最頂尖的高校,能夠在世界人才市場上具備競爭優勢的也隻是少數一批最頂尖的高材生。但是,從平均水平看,中國高校目前還無法培養出數量充足的,可以滿足企業一般要求的合格人才,中國與世界之間存在著不小的“人才鴻溝”。
 
  ◇隨著中國加入WTO和教育改革的進一步開展,加上最近美國等發達國家留學簽證政策的改變,國外高校開始以招留學生、合作辦學、開辦培訓機構等各種方式進入中國教育市場,合資和民辦大學的數量也日益增多。無論是公立學校還是民辦學校,各高校麵臨的生源和市場競爭空前激烈。為了取得競爭優勢,高校必須充分理解市場環境,在人才培養的方向上找準自己的位置和特色。
 
  ◇近年來,隨著大學擴招的社會效應逐漸顯現,外加其他相關因素的影響,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越來越嚴重。大學擴招是件好事情,可以更快地提高全民教育水平,但我們也必須注意兩個問題:一是高校有限的教學資源能否為大學擴招提供支持,能否保證每個學生都享受了高質量的教學服務;二是在大批畢業生找不到工作的同時,也有許多優秀的企業無法招聘到足夠數量的合格人才,這種矛盾遠非供需數量的差異可以解釋。
 
  也就是說,如果想切實提高高校教學質量,真正培養出滿足企業需要的合格人才,高校就應當更多地聽取來自企業的聲音,更多地了解21世紀的企業到底需要什麽樣的人才。



 客戶的需求:21世紀企業最需要的7種人才
 
  在今天這個快速發展的世界裏,更多的人擁有了選擇和決策的權利,更多的人需要在不斷學習和不斷創新中完善自己,也有更多的人擁有了足夠使自己施展才能和抱負的空間……大多數人的工作不再是重複的機械勞動,也不再是單打獨鬥式的發明與創造。人們需要更多的獨立思考、自主決策,人們也需要更加緊密地與他人溝通、合作。
 
  在21世紀裏,現代企業最需要的不僅僅是個體上優秀,或隻擁有某方麵特質的“狹義”的人才,而是能夠全麵適應21世紀競爭需要的,在個人素質、學識和經驗、合作與交流、創新與決策等不同方麵都擁有足夠潛力與修養的“廣義”的人才。如果把20世紀企業需要的人才特質與21世紀企業對人才的要求做一個簡單的對比,我們大致可以得到下麵這張反差強烈的對照表:
 

  
  並不是說20世紀強調的諸如勤奮、踏實等人才特質就不再重要,事實上,21世紀對人才的要求同樣會以這些最為基本的個體素質和行為規範為基礎。隻不過,21世紀對人才的要求更全麵也更豐富,審視人才的視角也從單一的個體層麵轉向了融合個體、團隊、組織、社會乃至環境等多個維度,涵蓋學習、創新、合作、實踐等多種因素的立體視角。
 
  今天,中國高校培養人才的方法和方向主要還停留在培養“20世紀需要的人才”上,不能很好地培養“21世紀需要的人才”。概括說來,21世紀需要的人才具有以下7個鮮明的特點:
 
  ◇融會貫通:僅僅勤奮好學,在今天已經遠遠不夠了。因為最好的企業需要的人才都是那些既掌握了豐富的知識,又具備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善於自學和自修,並可以將學到的知識靈活運用於生活和工作實踐,懂得做事與做人的道理的人才。
 
  ◇創新與實踐相結合:從根本上說,價值源於創新,但創新隻有與實踐相結合才能發揮最大的效力。“為了創新而創新”的傾向是最不可取的。反之,在實踐過程裏,我們也不能隻局限於重複性的工作,而應當時時不忘創新,以創新推動實踐,以創新引導實踐。隻有這樣,我們才能不斷研發出卓越的產品。
 
  ◇跨領域的綜合性人才:21世紀是各學科、各產業相互融合、相互促進的世紀。現代社會和現代企業不但要求我們在某個特定專業擁有深厚的造詣,還要求我們了解甚至通曉相關專業、相關領域的知識,並善於將來自兩個、三個甚至更多領域的技能結合起來,綜合應用於具體的問題。
 
  ◇三商兼高(IQ + EQ + SQ):21世紀的企業強調全麵與均衡。一個人能否取得成功,不隻要看他的學習成績或智商(IQ)的高低,而要看他在智商(IQ)、情商(EQ)、靈商(SQ)這三個方麵達到了均衡發展。
 
  高智商(IQ, Intelligence Quotient):高智商不但代表著聰明才智,也代表著有創意,善於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
 
  高情商(EQ, Emotional Quotient):情商是認識自我、控製情緒、激勵自己以及處理人際關係、參與團隊合作等相關的個人能力的總稱。在高級管理者中,情商的重要性是智商重要性的9倍。
 
  高靈商(SQ, Spiritual Quotient):高靈商代表有正確的價值觀,能否分辨是非,甄別真偽。那些沒有正確價值觀指引,無法分辨是非黑白的人,其他方麵的能力越強,對他人的危害也就越大。
 
  ◇溝通與合作:溝通與合作能力是新世紀對人才的基本要求。在21世紀,我們需要的是“高情商的合作者”,而不再是孤僻、自傲的“天才”。因為隨著全球化、信息化進程的不斷發展,幾乎沒有哪家企業可以在脫離合作夥伴、脫離市場或是脫離產業環境的情況下獨自發展。要想在21世紀取得成功,就必須與分布在世界各地的相關企業、社團乃至政府機構開展密切的合作,這種全球化合作當然離不開出色的交流和溝通能力。
 
  ◇從事熱愛的工作:在全球化的競爭之下,每一個人都要發揮出自己的特長。而發揮特長的最好方法就是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來選擇工作——因為隻有做自己熱愛的工作,才能真心投入,才能在工作的每一天都充滿激情和歡笑。這樣的人才是最幸福和最快樂的人,他們最容易在事業上取得最大的成功。
 
  ◇積極樂觀:在機遇稍縱即逝的21世紀裏,如果不能主動把握機會甚至創造機會,機會也許就再也不會降臨到你的身邊,如果不能主動讓別人了解你的能力與才幹,你也許就會永遠與你心儀的工作無緣。同樣的,畏懼失敗的人會在失敗麵前跌倒,並徹底喪失繼續嚐試的勇氣。而樂觀向上的人卻總能把失敗看做自己前進的動力。顯然,積極樂觀的人更容易適應21世紀的競爭環境,更容易在不斷提高自己的過程中走向成功。
 
  對於那些致力於培養優秀、實用人才的高校來說,能否使用21世紀的立體視角更全麵、更透徹地理解新世紀的人才標準,是我們能否更好地適應21世紀的國際競爭環境,能否更好地發揮人才優勢的必要前提。


李開複給中國高校的一封公開信 (2)
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0611&postID=14170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唵啊吽 回複 悄悄話 中國大學缺乏liberal art的教育。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