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手一方客

收獲了一種恬靜的生活, 像一條波瀾不驚的小河, 流過春夏 流過秋冬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知(33):中外都是 望子成龍 望女成鳳

(2006-10-14 00:53:00) 下一個

1。 潛移默化 父子登科

斯坦福大學醫學院的Roger D. Kornberg,因在基因轉錄研究作出了貢獻,而獲得2006年諾貝爾化學獎。不知是潛移默化,還是得父真傳,父子兩個在同一領域同一個課題上登科?媸鞘飛仙僦?稚?---除了天才的居裏夫人,和他的夫婿,以及他的女兒女婿。

Roger Kornberg是我所知道的唯一的一個:兩次登台、一次獲獎----那是因為他的父親,Arthur Kornberg,1959年獲得諾貝爾醫學獎時,年僅12歲的他觀摩了父親登台領獎,曾經在諾貝爾頒獎大廳留下了父子同台的紀念照片。看來老Kornberg早就立下了望子繼承父業的宏願。

那真是基因傳遞的緣故,還有身教、言教和潛移默化的作用,老子Arthur因為有關基因信息是如何從一個DNA分子轉送至另一個DNA分子的研究,闡述了基因信息是如何從母親身上傳給她的女兒,從而獲得諾貝爾醫學獎(看來當時應該說是研究“基因信息是如何從父親身上傳給他的兒子)。兒子Roger的成就則是有關真核轉錄分子基礎的研究,闡述了基因信息是如何從DNA被轉錄至信使RNA,而這種信使RNA將這些信息帶出細胞核,它就可以被用於指示構建蛋白質。這使得兒子Roger在同一課題上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
 
2。 望子成龍 王女成鳳

無獨有偶。59歲的Roger今年10月4日獲獎,也有樣學樣,像當年的老爸一樣,也帶上了自己的兒子(也就是老Kornberg Arthue的孫子)一起到諾貝爾大廳去感受,也一起在諾貝爾頒獎大廳留下了另一張父子同台的紀念照片。看來Roger也繼承了老爸Arthue的宏願,也要希望子承父業,望子成龍 望女成鳳。

不知這基因傳遞會不會連續。會的話,這孫子Kornberg也該有樣學樣,從老爸那得到老爸和爺爺的真傳,遲早的未來也可以獲得另一枚諾貝爾。

按照人類的進化機製,這智能、學位、成就的傳遞應當是逐代遞增和逐代增強的,這樣的話,這孫子輩的Kornberg應當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那不用到59歲就該得諾氏了。

然而,按照物理傳遞中摩擦消減係數的緣故,這傳遞說不定是逐代遞減和逐代減弱的,---就應了我國的名言“一代不如一代”。這樣的話,這孫子輩的Kornberg有沒有機會拿到未來的諾氏,就要看他本人的造化了。

不管怎麽說,潛移默化和環境改造人,你一定不會反對。君不見,我們的孟母都知道為子三遷那。何況Roger Kornberg這麽用心良苦。再說,小Kornberg生來就在斯坦福這樣的一流環境中熏陶,從小見過的諾氏級大師都比你我見過的名教授多。再加上熟人薦熟人不用很費神----提名都要三個諾貝爾獲得者聯名哪!這麽想來,即使小Kornberg沒有諾氏基因的天分,隻要眼活手快加上努力,那獲獎的份還是比你我不知要高多少倍。

3。 富不過三代

當然也有叛逆的和不爭氣的,那大概就是基因的突變或變異的結果。這種情況我們暫不能在Kornberg家族鏈上考慮。因為不了解這孫子輩的學術和造詣。何況,這家景太好,後輩就少了動力,能不能吃那創新的苦,就要見仁見智了。看看那裏呆獨生子女,你一定不會有太大奢望。

因而,這使我想起了當年中國最早的數學大師曾昭安(英國李約索寫的《中國科技史》裏唯一提到的中國現代數學家),文革中孫子輩的都下鄉不能接受專業教育,對著已經是全國人工智能理事長的兒子曾憲昌抱怨,說你們真是一代不如一代。好在後來孫子趕上了恢複高考,讀上了重點大學的重點係,也算圓了曾老前輩的夢。隻是到了今天,這老同班努力了25年有餘,還是沒爬到老爸或老爺子的地位,更不用說超越了----還是沒有跳出那“一代不如一代“咒語。

4。 一廂情願 寄托厚望

看看如今這世道,老外老中都一樣,都把希望寄托在8、9點鍾的太陽身上。國人更是人人攀龍附鳳各顯神通;自己不行,就望子成龍望女成鳳。

----國內的老同學,個個省吃儉用,加班加點,都把獨身子女往重點裏送,說是望他/她會有個好未來。
----國外的同學同事,個個租地庫(就是BASEMENT)也要住個好學區,一定要讓孩子讀私立、名牌、或常青藤,說是近朱者赤,將來會有個好的關係網。真是海內海外一條心都把孟母精神發揚光大了。
----還有我那寶貝同桌為了兒子的教育,一定要得到那哈佛的位置(子女可以優先讀哈佛),那時加州幾大名校給他機會,都叫他給拒絕了,光博士後就換了三家---值嗎?20年了,別人早在東西南北中成了終身,成了院士,他還在哈佛當副教(今年剛提了教授,還不是終身)。

誰知道呢,我是秉守“一代人不管兩代事”的原則,愛誰誰,誰愛誰。Steve Chen(陳世俊)接觸的不也就隻是一些非常一般的失業的同事嗎,做的不也是一般人所做的事嗎。然而,他不也成就了大事業了嗎?!諾貝爾級的丁肇中說他小時候讀書沒拿過第一。他說科學家不需要讀書第一。然而在科學研究上就沒有第二,隻有第一。

說來說去,我算給自己的沒出息找到了諸多下台階的理由。這遺傳,這環境,你算不得不信邪。那真是“不是一家人不出一家門“。否則,那怎麽會叫師出一門,怎麽又會有學術拉幫結派搞山頭,要不哪來的學術太子黨。

5。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真是潛移默化,環境熏陶人那!父子登了科,那孫子說不定真要登科!更何況三代才會出貴族,那真說不定會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呢。

我們隻能拭目以待。你那寶貝千金寶貝兒子說不定也在你辛辛苦苦選擇的大好環境下,受良好的熏陶,受名牌的潛移默化,也給你拿個諾貝爾練練。

-------

Roger Kornberg 1947年出生於密蘇裏州的聖路易斯,在斯坦福大學獲博士學位。目前是斯坦福大學醫學院醫學教授。
瑞典皇家科學院在頒獎文告中稱,為了讓我們的人體能夠應用存儲在基因裏的信息,首先要進行信息備份並傳送至細胞的外層,這一備份信息被用作生產蛋白質的指示,正是蛋白質輪流構建了生物和生物體的運行。這種信息備份的過程被稱作轉錄。Roger是首位在分子基礎上展示真核(這種生物體的細胞有成形的細胞核)轉錄過程是如何運行的科學家。包括我們在內的哺乳動物都可歸入這一生物群。

對於所有生命來說,轉錄都是必需的。Kornberg對這一機製的詳細描述,正是阿爾弗雷德-諾貝爾在其遺囑中所提到的“最重要的化學發現。”

如果轉錄停止,基因信息被不再被轉送至身體的各個部分。組織會因為不能被更新而在數天內死亡。這正是發生在一些毒菌中毒過程中的現象,因為毒素中斷了轉錄的過程。了解轉錄是如何運作的在醫學上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轉錄過程中出現的紊亂與許多人類疾病有關,這些疾病包括癌症、心髒病和各種炎症。

幹細胞演變成為不同器官中具有特定功能的具體細胞的能力,也與轉錄過程如何被管理有關。因此更多的了解轉錄過程對於研發出不同的幹細胞治療方案有重要意義。

47年前,當時隻有十二歲的Roger來到斯德哥爾摩來觀看他的父親Arthur接受1959年的諾貝爾醫學獎。今天, Roger的貢獻是他製作了詳細的檢晶儀圖片,形容了真核細胞轉錄的整個運傳情況。我們在他的圖片中可以看到新的RNA反轉錄脢是如何演變的,和數個在轉錄過程中必需的其它分子的作用。這些圖片是如此的詳細,人們可以分清楚不同的原子,使人們可以理解轉錄機製和轉錄是如何被管理的。


新出爐的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羅傑·孔柏格(右),
4日與他高齡88歲的父親亞瑟·孔柏格(左)
在加州史丹福大學欣喜合影留念。
老孔柏格是1959年諾貝爾醫學獎得主,
因此,羅傑獲獎為家族寫下一門雙諾貝爾得主的光輝紀錄。


Roger Kornberg 說,我的科研熱情是來自老爸的。老爸也曾是斯坦福德教授,做的是DNA的複製研究。而今年的醫學獎也是發給了RNA的研究,並且也是給了斯坦福的教授。

諾貝爾家族
父子檔
父:Joseph John Thomson(英國)
子:George Paget Thomson
1906年物理獎
1937年物理獎
父:Sir William Henry Bragg(英國)
子:William Lawrence Bragg
1915年物理獎
父:Niels Henrik David Bohr(丹麥)
子:Aage Niels Bohr
1922年物理獎
1975年物理獎
父:Karl Manne Georg Siegbahn(瑞典)
子:Kai M. Siegbahn
1924年物理獎
1981年物理獎
父:Hans Karl August Simon von Euler-Chelpin(瑞典)
子:Ulf von Euler
1929年化學獎
1970年生醫獎
父:Arthur Kornberg(美國)
子:Roger D. Kornberg
1959年生醫獎
2006年化學獎
夫妻檔
夫:Pierre Curie(法國)
妻:Marie Curie#
1903年物理獎
夫:Frederic Joliot(法國)
妻:Irene Joliot-Curie*
1935年化學獎
夫:Carl Ferdinand Cori(美國)
妻:Gerty Theresa Cori
1947年生醫獎
夫:Gunnar Myrdal(瑞典)
妻:Alva Myrdal
1974年經濟獎
1982年和平獎
兄弟檔:
兄:Jan Tinbergen(荷蘭)
弟:Nikolaas Tinbergen(英國)
1969年經濟獎
1973年生醫獎
#另獲1911年化學獎
*Pierre和Marie Curie之女

擇校費之痛:家長為讓孩子進名校花光積蓄(圖)

為讓孩子進名校 家長幾年積蓄全花光 漫畫/李曉宣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林貝卡 回複 悄悄話 揚子,

我以前也是希望我的孩子們長大後,都去哈佛等常青藤大學。Bob就堅決反對。他說為什麽非要進哈佛等常青藤大學呢。讓孩子們自己選擇吧。我現在也改變了觀點,讓孩子們走自己的路吧,畢竟是他們的一生。我盡我的責任把他們培養好,教育好。

Bob's niece Katie,去年的SAT考的很高,可以自由選擇大學。可是她讓她parents吃驚的是,她決定參軍。她母親雖然不舍,也隻好同意的選擇了。她現在被部隊保送在加州讀語言。

Have a nice week,

Rebecca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