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的財富(9):知識財富的結構---競爭的延續
(2006-08-09 23:29:56)
下一個
IV. 知識結構的延續
我們看到,無論是第幾次浪潮,無論知識社會是以什麽樣的形式發展----每個時代都有他的特征。每個階段都有自己的主題知識和主題財富;都有發展主題知識和主題財富的深一層的知識和財富;都有輔助主題知識和深一層知識發展的相稱的科學技術和社會知識。這種多層次的知識結構還會延續下去。
你能想象到,這樣一層一層的知識結構,一級一級地快速分裂發展下去,到了一定程度,突然一天聚變了。本來人們尊崇的知識給人類的大多數造成了震撼,人們的生活規律和安靜給打亂了;人們的承受力也可能會崩潰;很多中層人員沒了家庭維係的工作;至少很多人對知識緊密相連的職業失去了清興趣,久而久之他們就成了知識時代的棄兒。
社會的大多數人如果被知識社會拋棄了,更大威力的爆炸就有可能發生----社會可能就會產生動蕩---就是上文所說的“人類整體大失業危機“。---那將是人類集體功能的大蕭條,人類整體力量的大萎縮。如今發達國家所麵臨的社會問題已經預示著這個危機階段在不斷地快速地靠近我們。
當然,如果人類能夠把這些知識無序的發展過程減緩,把大公司壟斷性的唯利是圖追求利潤的瘋狂給刹住,或者把知識產品的過剩有條不紊地轉移到落後的地區或國家,為那裏的人們所利用和謀造福利,就可能使這個時代平緩地過渡到下一個知識結構的社會。
必須意識到的是,任何一個新的未來的知識結構社會的進程都是飛速發展的,其周期都會比他的上個社會的周期為短。
社會發展的加速度是由於社會無序的過大發展造成的。
1)。社會生產的高度自動化;
2)。社會通訊的高度自動化;
3)。社會管理的高度自動化;
這三大方麵從外在的大環境上決定了這個知識社會的大發展;也導致了知識工作者的快速被淘汰;更導致了人類整體就業的大蕭條。就像人們罵中國的大躍進不理性,其實西方的很多無序大發展,對整個人類社會的進步來說,是更大的不理性,甚至可說是掠奪式的。
再看看內在的因素,
4)。麵對知識社會的迅速變化和知識結構的不斷推陳出新,人們的承受力幾近不能負荷,心裏交瘁,筋疲力盡。大多數人所能承受的知識結構已經難於應付這種知識社會的迅速的不斷變化。---人的心理所能承受得了變化遠低於由於知識結構的變化所帶來的社會結果的變化。---這就是“未來的衝擊”。
5)。麵對未來的衝擊,政府,法律,大公司文化,以至於人類的文明,都會做出重大改變。過去先進的,曾導致小康社會的工作,不僅成為社會的不齒,而且被變化的社會無情地淘汰。而過去和現在不為人們注意的小兒科,可能成為明日的生活新秀和時代的佼佼者。
6)。人們所不能預想到的可能---尤如互聯網改變了人們今天的生活,工作,商業,寫作等等一樣,就像蝴蝶效應,某種可能的不確定的東西可能將改變我們的一切。當然也包括我們的任何預測。
這就是未來社會的不可預測性。因為我們身上帶有太多的傳統知識和太多的傳統因素,不僅影響了我們對未來的預測,而且最可怕的是影響了我們對未來的挑戰。沒了挑戰,就沒了創新,不能創新就預示著被快速的淘汰。然而精簡人員是勢在必行,這樣我們就會失業。這就是知識發展的宿命。“後知識時代”(“第四次浪潮”)的未來現象,給我們多少有一些預示和啟發,也不費我們在這裏的努力。
我們作為時代的白領勞動者,我們的危機意識高過一般藍領勞動者。我們的挑戰行為是否就一定高過藍領勞動者,那就一定不是個定數。挑戰精神源於人格力量的支撐。這裏的“人格”並非日常概念中偏重於道德品質的“人格”,而是指人的獨立性和自主性,隻有具備獨立思考能力的人和勇於實踐的人才敢於懷疑、才勇於挑戰。人格的培養和形成不是孤立的,而是在教育成長過程中、在獲取知識、掌握技能以及參加各種社會活動的過程中逐步形成和逐步完善的。因此麵對的最大問題---失業,說不定白領比藍領要高的多。一個強有力的例子就是,對以學曆為主題的加拿大技術移民,有個怪現象----學曆越高的,承受力越低;學曆越高的,就業適應能力越低。這不是對“知識”的一大諷刺嗎?這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參考---學曆不等於知識水平,學曆知識更不是社會實踐力和生存能力。
舊結構在解體,新行業在形成,未來在實驗。這些問題對每個人的機會都是均等的。人生能有幾回搏?忙碌中別忘記了思考,別忘記了知識社會最需要的是什麽,就是你的挑戰能力和生存能力。
活到老學到老,保持你最佳的旺盛力,時刻展示你最佳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