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手一方客

收獲了一種恬靜的生活, 像一條波瀾不驚的小河, 流過春夏 流過秋冬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INTEL帝國的憂患 (8)

(2006-06-02 21:45:45) 下一個

當時網上也沒有太多的資料可引用,純粹靠了腦子的記憶,準備了二十六大頁的發言稿,把兩種結構的每一部分都列出來進行一一比較,清楚地說明了自己的立場.而且又花了7大頁列出了應該發展的結構圖...一夜未眠, 第二天一定會有一場更大辯論.

未雨綢繆.果然不出所料, 第二天的火藥味更濃. INTEL 的"文宣"機器開動起來了.

CPU/CHIPSET 設計工程師, DESKTOP 設計工程師, SERVER 設計工程師, NOTEBOOK 設計工程師,四位主將輪番上陣,大打出手.講來講去,都是拿自己原來的設計來比較,新的設計有多好多好,速度快了多少多少.沒有一個講這個結構的下一步是什麽,如果基於這種結構 還能再發展...沒有,一點也沒有.有和別的結構比較嗎?也沒有.

這些大將,其實,成為打手更好.因為他們隻是來作文宣的,真正作出決定權的是他們的上司的上司.因此,等他們都講完了,Y的心反而更靜了.沒有了昨天的火藥味,一步一步地講述了 INTEL 最新結構的局麵:現在是什麽―――天下無敵;將來是什麽―――這種結構已經到了頂峰.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也就是說到了不可再發展的地步.或可以說, 到了不可救藥的地步.

相比之下,什麽是 INTEL 應該發展的結構―――由於昨天一晚的辛勤勞動,這一部分真是一步到位,一氣嗬成:

曆史的故事總是讓我們一點就明. 90 年代初期, INTEL 為了提高 286 結構的速度,依然決然地放棄了它自己這非常成熟,非常安全的16位結構,不是在 286 結構之上進行單純的速度提高,而是把 16 位放寬到 32 位.當時 OS 還沒有完全發展到 32 位 . 怎麽辦?沒問題, INTEL 就作了個 386SX 結構,用 16 位的計數器, 16 位的寄存器和 16 的尋址器來模擬真正的 32 位結構 ----386DX 結構.

這就像行車道.2條 LANES, 設計好的每條 Lane 的時速是有上限的,如果擴展到4條 Lanes ,即使以同樣的時速上限,那流量也可雙倍的.但是,街道兩旁都是高層建築,並且都是私人物業,不是你想擴展就擴展得了的.怎麽辦,你是否注意到 Vancouver 的街道中 Lanes 特別窄―――那就是沒有辦法的辦法―――折衷法―――把原來2條寬鬆的 Lanes,  改成3條較窄的 Lanes. 由於 Lanes 窄,速度會慢些,但多了一條 Lane, 車的總流量就提升了.

道理明了, Intel 為什麽不去做呢?君子起步為時不晚,講演通篇希望 Intel 進步的. Intel 應該進行的是 64 位的 SX 結構.因為 Microsoft 還沒有真正的 64bit OS, 所以 真正的 64bit 體係結構 ITANIUM2 目前是成不了氣候的.Intel必須退而求次.就是建立一個類似於386SX 的64bit的 64SX 結構.

INTEL 如果從現在(2002年)起,就全力以赴發展這種64SX結構,從設計到市場,快則兩年,慢則三年.屆時MICROSOFT可能也有了相應的"擬64位"OS 產品以及APPICATION產品, 那將是相得益彰,這種SX結構可一步到位,也可逐步形成,那將是 Intel 的一片春意盎然的天地....

你想大家應當是接受了.隻是麵子問題.誰敢說華人愛麵子.西方人才是真的愛那死無一用的臭麵字.君不知,西方人的那種以我為中心的意識,如果你不能"臭"味相投,你最好是滾蛋!―――尤其911之後的美國佬更是如此,對外來"幹涉"向來是不肖一顧,怎麽會聽你的說三道四....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