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手一方客

收獲了一種恬靜的生活, 像一條波瀾不驚的小河, 流過春夏 流過秋冬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奉化溪口

(2006-02-19 17:16:07) 下一個
我去杭州那是1983年的事. 和了上海交大的師兄, 一路經 黃鶴樓, 赤壁, 九江廬山, 安慶蕪湖, 鼓樓中山陵, 無錫蘇州, 徐匯複旦, 浙大西湖, 又轉到了寧波...

奉化溪口,乃為剡溪第九曲的出口處.故名溪口。

溪口鎮山環水抱,風景佳麗,流溪近百。其溪水主要為曇溪、錦溪,剡溪。
剡溪發源於四明餘脈橫溪嶺,迂回曲折,凡九曲,與其兩溪匯於甬江.東流入海。

第一曲為“六昭”,傳王羲之隱居於剡溪間,晉帝六次下詔書征其入朝,王均推辭不就,故名“六詔”。
第二曲為“蹕駐”,傳吳越王錢繆曾駐蹕於此.因此得名。

溪口鎮即位於第九曲的出口處。溪口鎮街居剡溪北首.與溪邊相連,街長一裏半,位於四名山南麓。

蔣介石( 蔣介石名中正,字介石,原名瑞元.譜名周泰,學名誌清)的老宅距鎮口五百餘步,坐北朝南。此房為蔣分家時分到蔣介石名下,立名曰“豐鎬房”。

( 蔣介石八歲時,其父蔣肇聰因病去世。蔣肇聰,字肅庵、明火,在浙江奉化溪口鎮經營玉泰鹽鋪。他先後娶了三個妻子.原配徐氏,生一女—子,女名瑞春.子名周康,字介卿,號錫侯。徐氏病故後,續娶孫氏為繼室,不久亦病故,乃又娶蔣介石生母王采玉為填房。
王采玉於1864年12月17日(陰曆十一月卜九日)出生在浙江省嵊縣葛溪村,該村位於奉化與嵊縣的交界處。王采玉祖上是大明洪武年間從奉化連山遷來的。王采玉祖父王毓慶,是清朝的迪功郎,父王有則,以販賣土產為業。娶歡潭鏡振昌之女為妻,生三子。後續弦姚氏,王采玉乃姚氏所生。原嫁奉化縣下蹕駐曹家田村竺某為妻.青年喪夫。遂歸娘家寡居,茹素念佛,粗通文字。經其堂兄王賢東的說合,再醮歸溪口蔣肇聰為填房。1887年10月30日生下蔣介石。蔣介石父染時疫病逝後,其同父異母長兄蔣周康提出兄弟分家,王采玉及蔣介石和妹蔣瑞蓮分得老宅三間樓房、田地三十餘畝和—片竹山)。

奉化的武嶺(又稱武山)為溪口的屏障。武嶺與平地相接,過此則有高出水麵數丈的高丘,高丘又歸溪而止,狀似伏龍吸水,而且當地老百姓都稱此地為“龍頭”。鎮上掌權者曆年來都禁止村民於此挖掘開發,說是怕破了溪口的風水。

在這高丘之上,建有一座文昌閣,是溪口的十景之一。時閣因多年失修,楹棟欹斜。文昌閹兩邊築有石級,盤旋通道,西首溪邊有—大樹,盤根錯節,廣可丈餘。
向南循緞而下,臨溪有一座水泥橋,名“憩水橋”。
憑欄觀魚,水清見底,名為“碧潭”。

蔣氏先祖蔣元風有詩雲:“奎曜衝牛鬥,閣同霄漢通,嵐從腳下起,霞傍頂尖紅,九曲波濤靜,千山樹木祟。”前人還有詩雲;“水碧漣漪靜,羨魚別有天,為龍應不遠,飛去隻當前。”

在武嶺的南麓東滸,沿岸遍植桃花。岸下泉水叮咚,清沏可愛,到了冬天,泉水依然如故且不凍。故名為“武嶺浪暖”,為武嶺十景之一.蔣元風亦於此賦濤曰:“兩岸夾桃花,中間—水屈,泉溫由土脈,凍解不關風。”文昌閣、龍頭一帶,是人們所共認的好風水寶地。

溪口北麵約三華裏白岩山魚鱗嶴中壟。整個地形看去像座彌勒佛,蔣母王氏采玉之墓穴就點在彌勒佛的肚臍眼上。山下有座白岩廟。風水極好.是龍脈。地理之道首重龍,凡龍蟠虎踞之勢,必出大貴之人。建墓時不可過多用石板水泥,以免把龍穴壓迫過重。蔣尊從肖之語,對其母之墳.隻築了一個饅頭般的普通墳狀。同時重修了文昌閣,並題名為“樂亭”。

 是年11月間,蔣介石為其母出殯歸葬。孫中山派許崇智為代表前來致祭,並親筆題寫了“蔣母之墓”。由胡漢民作的墓誌,汪精衛作銘,大書法家沈尹默書寫。墓的兩旁各豎一狹小石聯,聯文為:“禍及賢慈,當日梗頑悔已晚;愧為逆子,終身沉痛恨摩涯。”此聯為張靜江(人傑)所書,蔣介石自撰,用的名字為“周泰”。胡漢民集漢曹全碑字跡題守墓詩,為:“供養嗟奚及,憂懷與歲長,白雲仍在望,竟擬老家鄉。”譚延間題·蔣太夫人像讚”,林森作誄辭,蔣自撰《先妣王太夫人事略》、《哭母文》。在蔣母治喪時,孫中山、張靜江等國民黨各方要人,均有祭文與唁電,後由葉楚傖搜集編為《哀思錄》印行。

 1923年冬,蔣介石在其母六十冥壽時,又在離墓址約半裏許的山墩間,築新式樣房三間,稱為“慈庵”,蔣親筆題寫了“慈庵”二字。說來也是巧合,蔣介石從1921年其母經肖萱點葬後,官場上可謂平步青雲。到1926年,便榮升為北伐軍總司令,特別是1930年蔣馮閻中原大戰後,蔣更是煊赫一時,中華民國的軍政大權,全握掌中。蔣便認為自己今日能腰纏紫金、榮光無比,是母親葬地風水的靈驗。

蔣按照肖萱的指點,對其母的墳塋,大加了修葺。將慈庵的舊宅拆除,另在距其母墓不遠處造了規模較大的墳莊。此屋結構為中西合璧,分三部分,進門三門並列,外門上題額有“墓廬”兩字。慈庵裏除了一些文字碑刻外,主要供奉著蔣氏曾祖蔣祈增以下曆代祖先。還有蔣的胞弟蔣瑞青的神主牌位。同時.蔣介石還把其父的神主牌位同母親牌位合在一起,以示雙親雖沒合葬,但其神已合攏。

蔣修此墳莊之際.正是他官場得意之時,那許許多多趨炎附勢者,皆來捧場。
譚延閶親筆敬錄廠《孫大總統祭蔣太夫人》的祭文,並刻成石碑於慈庵進門處。
蔣以“孤哀子蔣中正泣述”之情,撰寫了《先妣王太夫人事略》, 於佑任書寫後刻碑立於孫中山先生碑文後麵。

慈庵的右壁嵌有蔣另撰的《哭母文》石碑,亦為譚延閶所書。
左壁則為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電文,也出自於佑任手筆。時間為“中華民國十八年十二月廿三日。
在大門兩側,左側有“中國國民黨第三次全國代表獎慰蔣中正同誌文”的石碑,為吳敬恒所寫;
右側有“國民會議慰勉國民政府蔣主席詞”的石碑.為蔡元培所寫.

 蔣介石在修葺墳莊之際,又按指點,在武嶺南麓文昌閣處,建了一座宮殿式二樓三底皇宮,此建築一麵臨街,兩麵臨溪,後有武山屏障,居高臨下,俯瞰全鎮。樓房建築有寬廣的走廊,飛簷翹角,近水樓台。樓房能把“龍頭”鎮住,使“龍”永留溪口.可保蔣的江山萬代流傳.

後在抗戰末期,樓房被日機炸毀。數年後,蔣到了台灣,據說還歎因日機炸毀“龍頭”建築,才出現了蔣家王朝的覆滅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蘇鄉門地 回複 悄悄話 二十年前,就是這時候,在紹興實習。 專門抽出個周末到了溪口。

那個周末偏偏遇上了大霧,四周是灰煙朦朦的感覺。 那時還不太懂得風水這麽一說,可對於那山水環抱的地方還是留有深厚映像。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