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袍老狼

也曾酒醉鞭名馬,從未情薄棄美人。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天上麒麟原有種 - 殺頭皇帝朱元璋的詩

(2007-05-01 02:54:08) 下一個

《送毛伯溫》
朱元璋

大將南征膽氣豪,
腰橫秋水雁翎刀。
風吹鼉鼓山河動,
電閃旌旗日月高。
天上麒麟原有種,
穴中螻蟻豈能逃。
太平待詔歸來日,
朕與先生解戰袍。

敲“神劍山莊”可
重新開始動畫。










Geo13

Geo5

Geo8
Geo6

Geo18

Geo10

明太祖禦製詩

在曆代開國帝王中,明太祖朱元璋是一個卓越的人物。和出身寒微、幼年失教的其他開國帝王相比,朱元璋在文化學習方麵所取得的成就,是很突出的。他的文化學習,始於他當了義軍統帥之後,此時他已經三十多歲了。他堅持讀書,從不間斷,又常常和手下的一些文人講經論史,列坐賦詩。經過堅持不懈的努力,朱元璋不僅知書識禮,而且還能寫詩作賦、評點文學作品的優劣。據《明史 .藝文誌》記載,朱元璋有《禦製文集》五十五卷。現在流傳下來的有《高皇帝禦製文集》二十多卷。關於詩歌,據《明史 .藝文誌》記載,朱元璋有《禦製詩》五卷,流傳至今的大約有三十多首。   

朱元璋的詩作,按其內容、題材可大致分為四類:

- 描寫其征戰生活的詩作;
- 抒發其英雄懷抱、遠大誌向的詩作;
- 賜贈臣下的詩作;
- 寫景詠物的詩作。

1、 不惹庵示僧 

殺盡江南百萬兵,
腰間寶劍血猶腥。
山僧不識英雄漢,
隻憑嘵嘵問姓名。

<嘵,音肖,話多也。戰場初歇,殺氣猶寒,金鼓在耳,誰耐煩爾禿驢之喋喋也。詩如其人,非秀才故作壯語可能得者也。>

此詩是朱元璋在轉戰江淮中於行軍時小憩所作。該詩生動地描繪了一個身著戎裝、雄姿英發的青年將軍的形象,實際上是朱元璋的自我寫照。這首詩雖然隻有四句,又沒有具體刻畫,主人公的形象卻十分鮮明,完全是靠生動的勾勒和氣勢的渲染以及饒舌的山僧的陪襯。人物形象的塑造是相當成功的。與這首詩類似的還有一首《征東至瀟湘》,也寫得勢勁力足,虎虎有聲。   

2、 征東至瀟湘

馬渡洲頭苜蓿香,
袖雲片雨過瀟湘。
東風吹醒英雄夢,
不是鹹陽是洛陽。

<刀血方拭,忽出“袖雲片雨”之雅句。“不是鹹陽是洛陽”似從宋林升"直把杭州作汴州"句化出,吾料朱元璋鞍馬之餘,有瀏覽詩書之趣。>

3、詠菊花(一作菊花詩)

百花發時我不發,
我若發時都嚇殺。(“若”一作“一”)
要與西風戰一場,
滿身披就黃金甲。(“滿”一作“遍”)

<通篇霸氣,如誦臨戰檄文,中原逐鹿之心已堅。>

這是朱元璋最膾炙人口的一首詩。這是一首詠物言誌詩,大約作於朱元璋擔任紅巾軍將領,與元軍進行激烈戰鬥的年代。

唐末黃巢也有一首詠菊花詩:

不第後賦菊

待到來年九月八,
我花開後百花殺。
衝天香陣透長安,
滿城盡戴黃金甲。  

朱元璋的《詠菊花詩》,不論從用語、用韻,還是從詩中的寓意寄托來看,都酷似黃巢的作品,顯然是受黃巢的影響而創作的。不過朱元璋的詠菊之作和黃巢詩比較起來,口氣更強硬,風格更淩厲,更有一種英雄氣概和威懾力量。

4、 賜都督楊文雲

大將南征膽氣豪,
腰懸秋水呂虔刀。
馬鳴甲胄乾坤肅,
風動旌旗日月高。
世上麒麟終有種,
穴中螻蟻更何逃。
大標銅柱歸來日,
庭院春深慶百勞。

<呂虔,三國人,以為王祥有三公之量,解佩刀相贈,後「王祥」果為三公。“腰懸秋水呂虔刀”句喻楊文雲稟將將之帥才也。“世上麒麟終有種,穴中螻蟻更何逃。” 有帝王高貴氣,朱元璋老兒果有天命乎?>

這首七言律詩,也是寫於軍中的作品。它雖然是賜贈之作,但寫得豪氣十足。詩中所描寫的大將形象,也可以認為是作者本人威武雄壯的戰鬥生活的寫照。   

舊時流行的啟蒙讀物《千家詩》曾收錄一首《送毛伯溫》,與這首《賜都督楊文雲》文字略有小異。原詩如下:   

大將南征膽氣豪,
腰橫秋水雁翎刀。
風吹鼉鼓山河動,
電閃旌旗日月高。
天上麒麟原有種,
穴中螻蟻豈能逃。
太平待詔歸來日,
朕與先生解戰袍。

《送毛伯溫》這首詩,《千家詩》標明作者是明世宗。而《賜都督楊文雲》收錄在黃瑜的《雙槐歲鈔》卷一之中。據該書自序“時大明弘治乙卯仲春穀旦,七十迂叟、前琴堂傲吏、香山黃瑜廷美甫謹書”推算,黃瑜應該生活在明宣宗至明孝宗時期,其所錄之詩,決不會是明世宗時期的作品。所以,我們認為這首詩應該是朱元璋所作。

5、朱元璋的賜贈臣下之作,最著名也最為後世文人稱道的是他在洪武八年(1375年)賜給大學士宋濂的一首楚辭體詩:

西風颯颯兮金張,
特會儒臣兮舉觴。
目蒼柳兮嫋娜,
閱澄江兮水洋洋。
為斯悅而再酌,
弄清波兮永光。
玉海盈而馨透,
泛瓊斝兮銀漿。
宋生微飲兮早醉,
忽周旋兮步驟蹌蹌。
美秋景兮共樂,
但有益於彼兮何傷。

<斝,音假,古盛酒器。此時四夷臣服,馬放南山。戒心雖深,殺氣已隱,故滿篇升平語,然終未脫出雄窠臼。>

這是朱元璋在一次宴會上賜給宋濂的一首詩。宋濂,字景濂,號潛溪,乃明朝“開國文臣之首”(朱元璋語)。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朱元璋征他到軍中。明朝建國以後,他曆任翰林學士承旨、《元史》編撰總裁等職,洪武年間的重要詔令、文告,大多出自其手筆。他是朱元璋所倚重的功臣之一。在這次宴會上,朱元璋一再勸這位不會喝酒的老人“舉觴”,一方麵是對宋濂的看重,另一方麵也是為了活躍君臣宴飲場麵熱鬧的氣氛,增加作詩的題材,在政治上籠絡宋濂等文人。宋濂也頗能領會主子的意圖,真的喝了個“忽周旋兮步驟蹌蹌”。

據說,洪武十年(1377年),宋濂致仕(退休)前夕,朱元璋送給他不少禮物,其中還包括《禦製文集》。此時君臣還共同唱和了一首:

白下開尊話離別,
知君此後跡應稀。(朱元璋)
臣身願作衡陽雁,
一度秋風一度歸。(宋濂)

在這裏,宋濂對朱元璋的感激、眷戀之情,溢於言表。(陳田:《明詩紀事》卷一)    

6、贈劉伯溫    

妙策良才建朕都,  
亡吳滅漢顯英謨。  
不居鳳閣調金鼎,  
卻入雲山煉玉爐。  
事業堪同商四老,  
功勞卑賤管夷吾。  
先生此去歸何處,  
朝入青山暮泛湖。   

<謨,音磨,通謀。“朝入青山暮泛湖”句意思甚明:“朕不忍殺,今示汝去處。” 伯溫何人,焉能不知。箇中消息,卻不言人。範蠡當年曾勸文種去國以避勾踐之害,種未從,竟死屬鏤劍下。>

這首詩作於洪武四年(1371),是年四月劉伯溫辭官,朱元璋以此詩贈之。   

劉伯溫(1321——1375),名劉基,字伯溫。浙江青田人,元至順年間進士。元末投奔朱元璋,籌劃用兵,參與機要。明初任禦史中丞兼太史令,封誠意伯。洪武四年辭官,後被胡惟庸構陷,憂憤而死。所作詩文雄渾奔放,當時與宋濂並稱。   

這首詩雖然極言劉伯溫的才略和殊勳,卻並無挽留之意。劉伯溫深知朱元璋是一個褊狹不仁、刻薄寡恩之人,所以功成身退,並不戀棧。這也正是他的高明之處。    

7、鍾山 賡吳沉韻     

嵯峨倚空碧,  
環山皆拱伏,  
遙岑如劍戟,  
邇洞非茅屋。  
青鬆秀紫崖, 
白雲生玄穀,  
岩畔毓靈芝,  
峰頂森神木。  
時時風雨生,  
日日山林沐,  
和鳴盡啼鶯,  
善舉皆飛鵠。  
山中道者禪,  
隴頭童子牧,  
試問幾經年,  
答雲常辟穀。   

這首詩是朱元璋與詞臣吳沉的唱和之作,以清麗淺近、流暢自然的語句描繪了鍾山的秀麗景色。吳沉,明洪武年間東閣大學士,博學多識,是朱元璋的重要詞臣之一。  ? 

8、 題扇示胡日星     

有一古老叟,  
胸中羅星鬥。  
許朕作君主,  
果應仙人口。  
賜官官不願,  
予金金不受。  
持此一握扇,  
四海遂行走。   

這首詩是為方士胡日星題扇之作,正史中未見記載,它也頗有詩讖的味道。    

9、寫景詠物之作,在朱元璋現存詩中也不在少數。這些詩都寫得頗有情致和韻味。上麵那首《鍾山賡吳沉韻》也可以看作是一首寫景詠物詩。下麵再列舉幾首。   

春望牛首    

遙岑峙立勢蒼然,  
春日鶯啼景物鮮。  
疊嶂倚天江月外,  
三山映帶石城邊。   

牛首,指牛首山。在南京城南,雙峰角立,形如牛首。當年嶽飛曾伏兵於此,大敗金將宗弼(兀術)。石城,即石頭城,故址在南京清涼山。本為楚金陵城,三國時孫權重築,因山為城,因江為池,地形險固,為攻守南京必爭之地。   

10、新雨水   

片雲風駕雨飛來,  
頃刻憑看濕九垓。  
楹外近聆新水響,  
遙穹一碧見天開。   

11、又賡吳喆韻  

時近清和氣氛濃,  
雨催花實喜晴風。  
籬邊點點如錢大,  
盡是青青間綠紅。   

朱元璋從一個文盲到能夠寫詩作文,而且有若幹佳作傳世,確實是難能可貴的事情。

朱元璋趣詩

其一

朱元璋是明朝的開國皇帝。相傳他登基那天,突然聽到一聲嘹亮的雞鳴,以為祥瑞,喜不自禁,詩興大發,當即以《詠雞鳴》為題賦詩,詩的第一句是:

雞叫一聲撅一撅。

階前眾臣聽了,都覺得出語太俗,但一個一個都不敢笑出聲來,隻好忍著往下聽,隻聽得第二句是:

雞叫兩聲撅兩撅。

有的大臣已實在忍不住了,忙扭過臉去掩口偷笑。 這一切都被朱元璋看在眼裏,但他並不以為然,也覺得開頭兩句實為平淡村鄙之語,難怪讓人偷笑。殊不知此詩用的是欲揚先抑法,待全詩念罷便會覺出其中妙處。於是,朱元璋接著有念後麵兩句:

三聲喚出扶桑日,
掃退殘星與曉月。

眾大臣聽了這兩句,驚得瞠目結舌,暗自叫好,再也不敢小覷這位出身貧苦皇帝的詩作了。

其二

朱元璋起兵後,有一次隱瞞身份喬裝出行,來到一所寺廟。廟裏的和尚見他為人奇特,就仔細詢問。朱元璋不耐煩,提筆在牆上寫了一首詩:

殺盡江南百萬兵,
腰間寶劍血猶腥。
山僧不識英雄主,
隻顧嘵嘵問姓名。

和尚見了,嚇得不敢再問。可他們怎麽也沒有想到 ,此人後來竟成了明朝的開國皇帝。

朱元璋登基之後,聽說當年題在廟中牆上的詩早已被人洗去,就下令將廟中和尚押解至京,準備殺掉。他問道:“為什麽要把我的詩洗掉?”和尚靈機一動當即吟詩一首,奏曰:

禦筆題詩不敢留,
留時常恐鬼神愁。
故將法水輕輕洗,
尚有毫光射鬥牛。

<此禿驢已夠得上馬屁精級別了。>

這幾句連吹帶捧的巧妙解釋,果然使朱元璋聽了龍顏大悅。他立即變嗔為喜,再也不追究昔日題詞了無痕跡之事,當場下令將和尚放了。

其三

朱元璋當皇帝之後,多次微服外出巡視。這日在金陵(南京)郊外遇參加進士考的眾舉子候船。此處景色十分壯觀,萬裏長江波濤翻滾,雄偉的鍾山虎踞龍盤。有一舉子遙望遠處秀麗的燕子磯,脫口吟道:

燕子磯兮一秤砣。

眾舉子一致稱讚:“好一個氣勢磅礴的起句!隻此一句足見你胸襟之博大了。”

朱元璋聽了卻冷笑一聲。有人忙上前指責:“先生為何發笑?”

朱元璋道:“此句氣魄雖大,隻恐難以為繼。”

的確,以偌大的燕子磯為秤砣,又拿什麽喻秤杆、秤鉤呢?良久無人為繼,朱元璋見狀大笑,說:“待我試續一下。”當即吟道:

燕子磯兮一秤砣,
長虹作杆又如何?
天邊彎月是鉤掛,
稱我江山有幾多!

<所謂的皇帝口吻?趙匡胤有詩句雲:“未離海底千山暗,才到天中萬國明。”亦類此。>

續得巧妙,解得深邃,尤把江山稱為己物,出語更是不凡。眾舉子暗自佩服,卻不知續者乃是當朝皇帝。

其四

明朝初年,因太祖朱元璋多疑,故文禍迭起。如僧人來複,字見心,江西豐城人,應召入京建法會。一次賜宴,來複呈詩謝恩,詩雲:

金盤蘇合來殊域,
玉碗醍醐出上方。
稠迭濫承上天賜,
自慚無德頌陶唐。

詩中“殊域”本是異國之意,朱元璋卻認為“殊”字拆開是“歹”、“朱”,曲解為對朱姓皇帝的輕蔑和咒罵,於是勃然大怒,誅來複。

正因此,人們在朱元璋麵前膽戰心驚,隻恐禍從天降。朱元璋之妻馬皇後下葬那天,風雨交加,電閃雷鳴。朱元璋心中十分不快,忙將僧人宗泐召來,問這樣的天氣有何征兆?僧人說:

雨落天垂淚,雷鳴地舉哀,
西方諸佛子,同送馬如來。

<又一個馬屁精。>

這回馬屁拍到點子上,朱元璋大為滿意,賞僧人白金百兩。僧人為了保住腦袋,隻好信口逢迎。

其五

劉基,字伯溫,浙江青田人。元末進士,明初大臣,。據說劉基第一次與朱元璋相見時,朱元璋設宴招待,席間問道:“先生會作詩嗎?”劉基說:“吟詩作賦乃讀書人最起碼的本事,怎麽能不會呢?”朱元璋於是便指自己手執斑竹箸(筷子),要他以此為題吟詩。

劉基應聲便吟:

一對湘江玉並看,
兩妃曾灑淚痕斑。

用堯之女娥皇、女英慟哭而有斑竹之典。朱元璋聽了皺著眉頭說:“秀才氣味。”劉基說:“還沒作完呢。”接下來又吟出兩句:

漢家四百年天下,
總屬留侯一箸間。

轉用張良(被封留侯)“請借前箸為大王籌之”典故,表達願為朱元璋運籌帷幄、出謀劃策之意。朱元璋聞聽大悅,再不以劉基為一介秀才,頓生相見恨晚之感,有劉基為軍師,整日相伴,輔佐自己以奪天下。


<原始資料來自萬維網,失原始出處。橘黃字乃在下粗淺解讀。>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