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門新聞的評論裏看到一條評論是說對於劉的得獎和中國民主,站在就什麽立場決定什麽態度,覺得有道理,想跟著說兩句,不知不覺就有了些長度,也貼這兒了)
覺得無論如何的立場,都應該認識到隻有中國能夠真正的強起來,國內外中國人和後代才能活出尊嚴。個人認為現在的中國不是真的強,而是在走大清國大明國大宋國的老路。但怎麽做才是真正對作為一個國家的中國和作為人口主體的普通中國人有益,恐怕答案並不是想象的那麽明顯。這個命題還需要更多人的關注,更長久的耐心,和更認真的考量。
令人擔憂的是,權利上層和智識階層都根本不關心這個事。龐大的社科院好像是為了證明黨的正確性而存在的。劉曉波的理論俺不太清楚,覺得批判多於建設,但至少其開誠布公的質疑精神在目前中國屬於極其稀缺資源。中國政府的那套說法,俺覺得現在不可能有什麽人會真的全都相信,既得利益的愛國者們都是在自欺欺人吧。
另外俺覺得中國民主運動的一個一直存在的誤區,是認為政府獨裁,貪官誤國是問題的關鍵。推翻了政府,殺了貪官,就可以走向富強之路,其實翻看曆史就會發現這不能解決任何在問題。中國的病,是在所有中國人的身上,我們每個人都在推卸責任。而國內所謂的教育,包括學校和社會是在傳播這個病,而不是向理性的方向教化。也有人認為中國的問題不大,正在迅速崛起,我覺得問題還是挺大的。
羅嗦半天,俺的核心思想是,社會的進步不可能一蹴而就。現在的政府和異見人事的水平都差不多,都需要提高。中國的進步靠中國人素質的改變,沒有其他捷徑。
謝謝精彩回複!雖然不是全部讚同,但喜歡這種獨立思考的精神。
這個問題在網上沒有見過有人認真過,這裏也不想太細致了,也許將來在我自己的博客上寫一篇。
簡單點講,人類的政治或什麽其他活動最終是為經濟服務,因此政治改革是受製於經濟發展程度的,不是反之,這個概念是不被中國的知識分子階層接受的,因為這個階層與經濟活動無關,本來就是根據中國文化的特點,即是基於道德層次而不是經濟層次而存在的,服務於道德體製。因此其理念多脫離現實,從五四,到共產,到文革,到。。。都是類似的原因,結果也類似,體現是速食主義對待“先進文化”的特點,也從來不成功。
如果你在生活中要對其他人的什麽負責,你會知道很多時候需要妥協,甚至原則性的妥協,因為你不具備相應的環境或資源,這就是政治也好,經濟活動也好的最基本的特征。
當政治體製開始製約經濟發展的時候,政改就是不得不進行的,這不是任何人可以控製的,考量韓國和台灣的民主過程,這個特征很明顯(當然有一些大陸不同的特征)。
這與顏色革命的過程不同,東歐的顏色革命的前提是經濟基本破產,政治改革就是必然,而中國目前的經濟狀況完全不是這個情況。
也許有人問為什麽中國兩千年的經濟發展無法出現西方那樣的政治改革,原因也是很簡單,兩個基本不同。
一個是經濟方式單一,農業經濟,其他不論什麽都是下九流,甚至包括職業軍人(好男不當兵,自然無法形成類似西方騎士製度,韃子打來了就一敗塗地,即經濟規模不能保證軍事強勢),第二就是基於這個單一經濟方式的需要權威來和諧的文化。
因此經濟多樣化是關鍵,可以形成利益的多樣化,形成不同的利益集團,形成契約文化。
中國的經濟方式單一的特點是無法形成契約文化的主要問題。
而目前中國的經濟盡管發展很快,其實還是相對單一的現實,即或是原料出口或是加工的外向型經濟,還是沒有達到需要突破中國傳統文化的程度。
因此所謂體製優勢的概念就是這種經濟需要的,中國這種人均收入不高的國家成為能夠左右世界經濟的力量,基本是因為體製優勢。所謂體製優勢並不是專指獨裁,而是大政府的概念。美國如果具有這種體製優勢,就可以立即成立聯邦銀行,強製貸款,從而使市場信用鬆動(這是美國經濟界近來一直在探討的),則資本就會重新進入美國市場,經濟就會回升。無奈這是社會主義大政府的概念,在美國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中國的這種大政府(重複一遍,並不隻限於獨裁體製)概念是民主社會初期不太可能形成的,因為那時屬於權利重新分配階段,不是合作階段,看看東歐包括俄國在顏色革命之後的經濟問題就可以理解。
因此在現階段政改還不是東歐顏色革命時的那麽緊迫,隻要經濟還在整體發展,這個緊迫性就不存在,直到經濟受到明顯製約為止。目前共黨的所謂政改至多是平衡分配領域緩解社會不公,而不是從所有製,即資源分配的層次(即減小政府控製)。
這也是為什麽對零八憲章這個東西中國社會並不是一致讚成的原因,盡管其表達的理念是好的。用一個極端的例子類比,伊拉克戰爭布什可以說是為了推行民主製度,事實上也是有這個結果,但你是否認為合適和真正達到了目的?
至於零八憲章的推行過程,有人認為中國沒有合理的程序,因此隻能這樣做,這還是速食主義的概念。
如果寄希望什麽權威給你一個合理程序,那是做夢,或是明主不是民主的概念。任何民主程序都是逐漸建立的,當年美國最高法院的權利不是國會或白宮給的,是憲法定義的,但憲法不是說寫出來人們就一定遵守。高法既沒有白宮的軍權,也沒有國會的選票,而是依靠自己的退一步進兩步的方式建立起來的,最終成為三權分立的局麵。
在中國現階段下推行零八憲章的理念,並不是沒有方法,當然也不是可以一天就能有效,甚至一代人可以有效,具體就不說了,世界上可以借鑒的例子很多,關鍵是可以在這個過程中形成一個民主性質的程序。即便結果可能不盡人意,但如果程序形成被社會接受,那就是成功的第一步(美國最高法院就是利用這個概念,盡管結果不合理,但程序被另外兩權認可,因此形成第三權),而程序是通過過程一點一點建立的。
而劉曉波們之所以舍本求末使用對決的方式,還是因為“知識分子階層”這個概念的局限,包括不相信社會其他階層,不重程序隻重結果(其實如今中國社會可以利用的資源是很多的)。這種現象在目前中國還表現在維權問題上,使得一個很實際的社會問題無法普遍。盡管體現在策略失誤上,本質還是不清楚自己的資源是什麽和如何自己促成程序的建立。
而對決即便成功,也是沒有程序的概念,因此不是民主的實質,東歐顏色革命後普遍出現的權貴腐敗就是結果。
這也是為什麽我說這個炸藥獎對中國的影響很有限的原因,因為如今中國已經開始脫離需要明主的過程,這本身也是一個新的程序的建立過程,盡管可能需要兩三代人才能完成。
而重結果不重程序或過程的現象是速食主義的基本特征。
最後聊一下劉曉波的前景。老共把他判了11年,絕對是過分,本身也是因言獲罪。但如果考察魏京生王丹的例子,可以判斷判劉重刑是為了逼他出國,而不是別的意思(判少了人們可以挺得住)。劉一旦出國,就失去任何影響,包括信譽。這從魏京生和王丹的如今孤家寡人的情形可以看出,為什麽?
中國文化是基於道德層次,因此role model是基礎。如果不能同甘苦共患難,則沒有任何影響力,因此在國外鬧中國民主是不會被國內人認可的。這也是海外民運成為一盤散沙的原因,因為失去的號召力,剩下的就是爭取能生活下去,使得民運成為一門生意(當然也就更沒有號召力了)。
所以我說過,要是老共足夠聰明,就把劉馬上放了,送機票去領獎。我感到劉大概最終會接這個條件,畢竟老劉也是人,還是個缺乏策略對自己的革命目的並不清楚的人,還有家人這個baggage,這是革命者最大的忌諱)。
另外劉的300年殖民地的問題,有人認為美國加拿大都是殖民地,沒有什麽不好。這是混淆了殖民地與殖民主義的區別。美國和加拿大爭取獨立的人本質上是殖民者,是對印第安人實行殖民主義的人,不是被殖民的人。
劉是用香港做例子,但我相信他不了解香港的曆史。如果去香港玩,那個香港曆史博物館是很值得一看,你會知道香港的殖民史,英國開始建設香港是60年代幾乎中國文革開始時期,從解決香港的自來水開始,而之所以這樣開始重視香港的建設,也與文革有關,不希望那種革命影響到香港(類似美國30年代對付共產主義在美國蔓延的方法,即給人實惠)。在此之前,100多年的時間裏,香港is nothing。
這個話題可以寫一本書,畢竟可以使用的例子太多了,這裏隻好簡單隨便了。
bingo!
不過中國現在的既得利益階層,並不是靠自身的素質取勝,提高全民素質直接威脅到他們的根本利益,會遭到抗拒。愚民才有利於既得利益階層的繼續統治。
曼德拉得過諾貝爾和平獎
Or Nobel Political-Weapon Prize
Hei, I agree with you. Now you see why it called Nobel (Political) Weapon Prize
通常主人被扇耳光,最生氣的是它的狗 - 叫得挺凶的嘛!
這是某中東作者文章的翻譯?
不知曼德拉是否得過,不過諾貝爾和平獎好像確實沒頒給過反美的。對諾貝爾獎來說,美國好像幾乎是民主和平的標杆。
俺希望不要因為這個獎影響open mind+independent reasoning,即,得了這獎的不一定對,但也不一定不對。
俺那句中的愛國者本該加引號的,但是加了引號也會誤傷一些人。覺得隻要是中國人,都應該是或多或少有一些愛國動機的。俺甚至覺得不必為國家犧牲個人家庭的正當利益,每人認真做好自己份內之事,對於不正確的事敢於張嘴,對於弱者有同情的心,這國家就不是一般的強了。但這在目前看,是很難達成的,素質和體製已成互鎖之勢。
一樓說俺在折中不必鬥膽,俺更鬥膽地明說一下俺的臆想,當初共產主義革命及其輸出能在某些國家成功,一是跟這些國家的遭遇有關,二應該跟這些國家的民族特質是有些關係的。民眾都渴望速強,回歸自己的沙文時代,缺乏新思想的啟蒙和容納不同思想的訓練,這是矛盾著的政府和民主人士都不以為然的。俺覺得作為民族不能諱疾避醫,而查病是比治病更關鍵的步驟,應該有點自我批判精神,可前陣子聽人管這種叫文化自虐。。。劉曉波也許根本不偉大,但若因為那08憲章就判11年徒刑則更讓人膽寒。
覺得跟樓下幾位說的意思大致不多,多謝支持。
今天才知道俺在論壇發的長一點的帖子在博克也有~,還有更有見地的回複。俺自己以後也要經常來看看,聊聊。
為什麽?
有人回答說,這是為了幫助“民主化中國”。但是,我們又怎麽理解,諾貝爾和平獎從1901年成立至今,在此期間中國經曆了西方帝國主義的燒傷掠奪,怎麽就沒有一個為了民族獨立,推動中國曆史進程而戰的英雄得了這個獎呢。
正是這裏讓人奇怪。
怎麽解釋諾貝爾和平獎從來就沒有被頒發給過一個為反殖民統治,反帝國主義而奮鬥的英雄呢?
怎麽解釋事實上好幾次諾貝爾和平獎都頒給了反社會主義人士?
然而,在放棄社會主義之後生活得到了改善嗎?根據對前蘇聯的調查,大多數經曆過這個時期的人表示後悔。也就是說,與其說和平獎是為了推進人類文明,不如說他傾向於反對社會主義本身,反對這些國家裏絕大部分人民的利益。
這個獎項一個帝國主義者的意識形態工具,用以削弱由共產黨領導的國家。這個獎項本身的屬性也解釋了這一點:她的誕生源於一個19-20世紀製造用於控製第三世界武器的人的錯誤的意識形態。
諾貝爾獎的誕生國到如今還在實行所謂的‘言論自由’,一種本質上反對宗教和非西方文明的‘言論自由’,以灌輸西方文明高於一切其他人類文明的觀點。雖然在幾千年來,其他文明在反人類的惡行上遠遠少於西方文明。
諾貝爾和平獎其實是為了加固西方的統治。他最終的目的是為中國在共產黨領導下的和平和諧發展製造障礙。而那些獲獎者就是以此目的選出來的。他們接受這個獎項是因為它代表了一大筆獎金收入:這是個可恥的獎項。
在法國,像 讓-保羅·薩特 這樣值得尊敬的人曾在1964年拒絕了諾貝爾和平獎。他解釋說‘現在唯一可能的處於文化前沿的戰鬥就是使得東西方文化和平共處’。
我非常同情東方社會主義國家,雖然我生養在一個資產階級家庭。然而,我還是希望最優秀的獲勝,也就是說社會主義獲勝。
確實,去年和平獎被頒給了美國總統。他卷入了對阿富汗和伊朗的帝國主義戰爭,卷入了旨在阻止巴勒斯坦,古巴,緬甸人民獨立的行動。。。
為人類的未來而努力不應該等價於為了滿足西方對世界的控製。
未來,是創造一些條件,這些條件尊重人類多樣性,尊重主權,使得全人類和諧發展,使得群眾的利益超越個人利益。
在這個過程中,那些曾經被帝國主義殖民的國家致力於尋找他們獨立發展的道路。在他們中間,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是一個在物質,社會,民主方麵都不斷進步的好例子。那些東方的智者說:‘讓狗去叫吧,車隊照常駛過’。那些狗叫是阻擋不了曆史進程的。
Abdellah Ouahhabi
Réalisateur TV,
journaliste 電視導演,記者
回複比哭笑好的評論:
統一的大國有很多好處:綜合國力強盛,在國際紛爭中占據有利地位,比如當今美國在世界上的地位。更能夠集中力量支持超高科技、超大工程,比如航天科技、三峽工程。國內市場大,經濟發展較少遭遇國際條件的瓶頸,比如歐盟經濟一體化。有能力統籌照顧貧困落後地區,比如西藏建設。有條件優化結構,避免重複和提高效率,比如貨幣可以少幾種,大使館少建些,語言交流更容易,...。當然也會有缺點,對外容易產生大國霸權主義,輕易發動戰爭;內部矛盾複雜,不容易治理,等等。但總體來說,對中國這樣一個國家,考慮到曆史傳統和現實利益,統一是不二選擇。不知哭兄以為如何?
歐洲的今天,比如瑞士瑞典等國,都很小,但他們不想跟歐洲合並成一個大國。歐盟的憲法給每個國家那麽多自由,仍然很難被歐洲百姓認同。大家都不喜歡自己成為大國的國民。
前幾年還有俄羅斯百姓調查,絕大多數人不懷念統一的前蘇聯。誰說說統一的大國對老百姓有啥好處?我找不到。
先搞清楚他愛哪一國好不好,應該說 “劉曉波就是這樣的愛國者。。。。幾十年如一日,默默地為異國和異族做事,最終獲得了異族人的獎勵!”
BTW,“達賴喇嘛和熱比亞也是這樣的愛國者。。。。幾十年如一日,默默地為分裂中國做事!”
很湊巧,我在看介紹國際創價學會池田大作的介紹文章。正好說得這一問題。他在第一次參加後來他的導師戶田的講座時,一連問了三個問題:第一是人生應該如何渡過;第二是什麽是真正的愛國者;第三是如何看待天皇。
愛國,不是說愛就能愛的。滿清結束之後的曆史,也說明了這一點。這不是一群好人要打倒一群壞人的問題。問題的實質很可能是互相扯淡的人們在扯淡。
在亞洲,我很佩服日本,南韓和台灣的知識分子。平日幾乎聽不到他們的聲音,可你注意了沒有?每隔幾年,諾貝爾獎總會有日本人的名字?科技界總有日本企業參與製定的各種行業標準;國際科技大公司總有很多日本,韓國,甚至台灣的企業;最著名的,吸引人的科技產品總有很多在日本,南韓和台灣首創。。。
愛國從來不是非要表現在嘴上。。。。特別是動輒罵別人漢奸,不愛國的那些俗人。
劉曉波就是這樣的愛國者。愛國從來就不需要表現在嘴上,而是需要幾十年如一日的,默默地為國家和民族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