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實在是忍無可忍了!
(如果你打電話去一家開在中國的酒店聽到那邊拿起電話第一句是“Hello,ABC hotel, how may I assist you?”你會有什麽感受?你會用什麽語言回答?
如果你站在中國的地盤上走進一家餐廳,迎麵來了一個中國的服務生,張口就說:“Good Evening. Table for two?”你是否會錯愕?是否會失去胃口?
如果你撥打中國的某些開放給普通市民的熱線,接通後竟然發現講的竟然是英語,英語講完了才是中文,你是否覺得荒謬?是否覺得兩者的先後順序應該顛倒?
這無關是否是國際連鎖五星級酒店,也和是否是高級西餐廳沒有任何的關係,更不是講英文和國際化接軌有什麽錯誤。
而是這一切的一切,是否應該第一句講的是中文?畢竟還是在中國的土地上!為什麽就不能夠說:“您好,某某酒店,請講。”之後再說“How may I assist you?”
開放給中國人的熱線的電話自動答錄機裏的語言,排在任何一種語言之前的是否應該是中文?)
(那些在評論裏表示這篇文章裏提及的都是什麽“高級地方”的人請注意,難道因為是五星級六星級酒店就有特權嗎?難道那些掛著“進來一個我們宰一個”的隱形條幅的“高檔”西餐廳就應該有特權嗎?況且這世界上根本就沒有什麽高檔地方,隻不過是宰你和不宰你的地方而已。)
我不是上海人,到上海不到一年的時間。但是我發現上海這個門戶城市,太多地方,竟然不跟你講中文??!!
上海的飛速發展是全世界都有目共睹的,正如一位風華正茂的當紅明星,而這“紅”不是“花無百日紅”的“紅”,而是前程錦繡,一路竄紅的“紅”。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也如當紅的模特,身邊總是圍繞著各式各樣的男人,因此上海是不缺外資投資商的。上海的地位不僅如日中天,而且還在上升。這位美女開著寶馬要換法拉力,手上的兩卡拉太小,五六卡拉剛剛好。這個萬千寵愛集一身的城市有的是資本,將曾經的風華絕代再次演繹給全世界知道。
沒有人不承認上海是一個國際會大都市。但是國際化是否意味著你打電話去五星級酒店,接線生跟你說的第一句話應該是英文?
國際化是否就是進入一家西餐廳黑頭發黑眼睛的本土產服務生迎上來第一句話竟然是:“Table for two?”
而我已經記不清我有多少次遭遇過這樣的情況了。
一次有一個來自澳大利亞的爵士樂隊在某國際連鎖的五星級酒店裏短期駐唱,我很喜歡這個樂隊,於是打電話去這家酒店,接線生開口就是英文,我用中文要求他轉到酒店內的一家西餐廳(我以為這個樂團在餐廳內駐唱。),轉了過去,我聽到的第一句話還是“How may I assist you?”,我再次用中文詢問那個樂隊的駐唱時間,他用中文告訴我樂隊在酒店的酒廊內表演,我的電話被轉到酒店的酒廊,然後我聽見那邊接起電話說:“Good evening, how may I assist you?”
是不是離譜的有點過分了?
而且上海的好幾家國際連鎖五星級酒店都有類似的情況。我承認這些是國際品牌的酒店,但是請不要忘記,你們在誰的地盤上做生意。
我有幾次在這些酒店的金壁輝煌的大堂裏,在那大得嚇人的前台碰見過數次金發碧眼的前台經理或服務生,對著我開口就毫不猶豫的講英文。當我以中文回應的時候對方則顯得茫然不知所措,然後讓我等一等,換一位說中文的同誌來跟我溝通。
更有些餐廳,當你覺得他們的服務或食物等某些方麵差得驚人,砸下一句,“叫你們經理過來”的時候,來的竟然是金發碧眼的前廳經理,再不就是混血或是菲律賓人,運氣好的時候能碰上一個兩個華人長相的,開口一樣的是嗚哩哇啦的英文,有些幹脆旁邊帶著翻譯的。
我不是說這些餐廳不應該聘請外籍前廳經理,而是聘請的人至少應該可以用中文做一些最基本的溝通。可能有人會說這類餐廳大多數是遊客或外籍人士去得較多。新天地是上海地標性的旅遊景點吧?外灘也是吧?你什麽時候去紐約,巴黎,慕尼黑的國際連鎖大酒店內入住,或地標性的景點內的餐廳吃飯的時候見過來一個華人經理隻會說中文並帶著英文翻譯和你溝通的?我帶著一種天真的熱切,期盼著那一天的到來。
還令人生厭的一點是當我指著菜單說我想要一份“奶油培根寬麵條兒”,話音未落服務生幾乎無一例外的一定要重複一遍,說:“Fettuccine Carbonara”。有些服務生國際化到要將我所點的前菜,湯,主菜,甜點甚至包括健怡可樂全部用英文重複一遍以確定點單正確無誤。
是什麽讓這些服務生深信一個中國人就應該知道那盤粘糊糊白嚓嚓的東西叫做Fettuccine Carbonara?
中英文夾著說更是普遍到一種泛濫的地步。“請問你們有沒有discount?”“我有一份decent的job”,“Even到了今天,我還是不能夠原諒他……”
我竟然還在電視上和廣播裏聽到有主持人和藝人說“even怎樣怎樣”。實在是太難聽了!
“甚至”這兩個字的中文很難說嗎?難道一句“甚至到了今天”不比“Even到了今天”說起來順口得多嗎?
講話中夾雜英文單詞表示什麽呢?表示你能耐了,會說幾個英文單詞了?還是表示你竟然連這幾個詞的中文都不會說了?
其他的例子舉不勝舉,前兩天我訝異的發現,上海有些麵對市民的中英文的雙語熱線,竟然接通後語音提示先是英文的,嗚哩哇啦一通之後才是中文的。關於這一點我覺得是一個不可原諒的原則性的錯誤。
隻有在以英文為官方語言,中文為第二語言的國家(如新加坡)的市民熱線才可能以及才可以是先說英文再說中文再是馬來文或別的語言。
前兩天小女子我想做做頭發,打了幾家上海的發廊問問價錢手藝,其中有一家叫做Tony & Guy的來自英國的連鎖發廊,在我撥通了號碼那邊接起來之後用純正的BBC英文說:“Hello, Good afternoon, Tony and Guy. How may I assist you?”
我抱著一種惡作劇的心態用英文問了一句,“Do you speak Mandarin?”
那邊象哼哈二將一樣哼哼哈哈了好一陣子,說:“Who? Sorry? Who?”
我猜想她可能是以為我要找一位名叫“Mandarin”的發型師吧。
當我問,“你會說中文嗎?”的時候,
剛才那說著BBC英文的女人鬆了一大口氣說:“有什麽事兒?說。”
我首頁的背景音樂換成了《將軍令》,雖然轟隆轟隆的有點吵人,但是裏麵的那句“在你的世界學你說ABCD,在我的土地對不起請說華語。”聽起來怎麽就那麽順耳。
你見哪個國家學母語外的語言有象中國學英文這般狂瘋和普遍(殖民地除外)? 中國的這種英文熱本身就是一種病態的表現. 就象評職稱晉級都要有外語考試一樣, 英文已經不是一種工具而成了一道門坎, 這本身就不對. 更何況上文中的一些地方明明是把說英文當成一種講門麵擺排場的玩藝兒來營造某種時尚和國際化氛圍,英文成了晃金石.多可笑啊!
BTW, 你發表議論認同也罷, 反對也好,本人並不反對,不過建議發言前先刷牙, 不要破口就罵,誰家的園子也不歡迎你隨便撒野.
我個人對於上文中說的現象感覺不明顯,但是如果說上海人崇洋媚外是一點不冤枉的,曆史上就是這樣,有些上海人心裏想的是:上海遲解放五十年,不會比香港差,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