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偶然地,兒子朋友的媽媽不經意間提起,約我們一起去一個廟。本來是想給兒子和他的新朋友一個相處的機會,卻沒想到,反而成就我找到一個心靈平靜的港灣。
廟在舊金山。外表驚世駭俗,典型的一座教堂。為了保持風貌,舊金山對舊房改造有著嚴格的限製,外觀基本上是不能改變的。我猜,這廟大概也是舊教堂改的,所以依然尖頂高聳,拱門拱窗。但不論是過去或現在,作為一個嚴肅的宗教場所,整幢建築還是莊嚴矗立,令人起敬。驀然間,覺得選址在這裏的師傅們很可愛,她們人不著相,四大皆空,選的房子也不著相。別管長什麽樣,人住的地方就叫房子,供養菩薩的地方就叫廟。簡單,直接,質本。看著門上“華藏寺”幾個字,看著兩旁長長的楹聯,一下子喜歡上了這裏。
踏上幾級台階,一開門,迎麵笑眯了和地是彌勒佛。我一向很喜歡彌勒佛,他眉眼彎彎,少了幾分莊嚴肅穆,卻多了許多親切。見到他好像見到一個家中和藹的長者,可以親近,可以訴說,甚至可以撒嬌,而不需誠惶誠恐。他的笑是一種海納百川的笑,迎著他,心中的一些煩悶就都在這笑容中化去,好像一個小冰塊投到大海裏,一時間就消融不見。 “華藏寺”的彌勒佛眉毛粗粗的,帶點卡通風味,笑得更是歡暢,感染力更強,看著他的開懷,忽然覺得自己心中念念不忘的那點煩心事,原來是這麽不足道,隻是自己在一遍遍地思考中,一遍遍地放大了煩悶的心情。我想,佛教中總是告誡人們不能執著,大概就是這個道理吧。人是一種勤於思考的動物,當我們太過沉溺於某個東西或某件事情時,就會把一些負麵的情緒越放越大,惡性循環。
下台階轉到後麵,是大雄寶殿,供著如來佛。朋友一直在給我介紹著這裏相關的神跡,下雨的樹啦,不用呼吸的活人啦,她親眼看到的大鳥啦,等等。其實,我對神跡並不很在意,不是不信,好像也沒有全信。我總覺得,學佛,是學道理,是學看待事務的方式,是要給自己心靈以洗滌,而不是要生老病死的時候有奇跡發生,咱不追求這個。也許對於很多潛心修行的人來說,我不能算一個虔誠的人。比如一進大殿,給佛磕頭的同時,我就順便看上了那槃又圓又大的柿子,總想抓一個來吃。不知怎麽的,就“敬畏”心來講,我的“敬”心足夠,“畏”心缺乏。也正是因為這個多敬少畏的心,法會中我“不務正業”,打量大殿,打量眾人,還真讓我打量到了一副特別的對聯:法空歸元本無心,心無本元歸空法;性寂真來如陀佛,佛陀如來真寂性。這副回文聯給我的感覺和整個“華藏寺”給我的感覺是一樣的,厚重的文化與親切的氛圍和諧有致然不失情趣。
今天,我有生第一次參加法會。師傅每人發了一本小冊子,裏麵是要念的佛號和短短的經文。經文下麵還有注解,念三遍,重複七遍什麽的。我不會念,但一向喜歡聽,悠揚的語調與空靈的鍾磬聲,令人心靜。以前聽錄音,不明白為什麽前麵要念一大堆佛號啦,經文什麽的,好像湊數,湊時間似的。今天在大殿中,隨著眾人念才明白。簡單的音調,緩緩地重複,慢慢地一顆躁動地心沉靜了下來。人們入世,忙忙碌碌而焦慮浮躁,在這短短的出世活動中,心靈歸於安寧。祥和淡定,我想,這就是我一直找尋的那種歸屬感吧,我應該是找到了,在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