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司令是也

回歸原始主義者兼動漫發燒友
個人資料
窈窕淑女司令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餘華喜歡的十本書

(2005-10-02 16:12:49) 下一個
餘華


我經常將川端康成和卡夫卡的名字放在一起,並不是他們應該在一起, 而是出於我個人的習慣。我難以忘記一九八零年冬天最初讀到《伊豆的 歌女》時的情景,當時我二十歲、我是在浙江寧波靠近雨江的一間昏暗 的公寓裏與川端康成相遇。五年之後,也是在冬天,也是在水邊,在浙 江海鹽一間臨河的屋子裏,我讀到了卡夫卡。謝天謝地,我沒有同時讀 到他們。當時我年輕無知,如果文學風格的對抗過於激烈,會使我的閱 讀不知所措和難以忍受。在我看來,川端康成是文學裏無限柔軟的主征, 卡夫卡是文學裏極端鋒利的象征;川端康成敘述中的凝視縮短了心靈抵 達事物的距離,卡夫卡敘述中的切割擴大了這樣的距離;川端康成是肉 體的迷官,卡大卡是內心的地獄;川端康成如同盛開的罌粟花使人昏昏 欲睡,卡夫卡就像是流進血管的海洛因令人亢奮和癡呆。我們的文學接
受了這樣兩份絕然不同的遺矚,同時也暗示了文學的廣闊有時候也存在 於某些隱藏的一致性之中。川端康成曾經這樣描述一位母親凝視死去女 兒時的感受:“女兒的臉生平第一次化妝,真像是一位出嫁的新娘。” 類似起死回生的例子在卡夫卡的作品中同樣可以找到。《鄉村醫生》中
的醫生檢查到患者身上潰爛的傷口時,他看到了一朵玫瑰紅色的花朵。

這是我最初體驗到的閱讀,生在死之後出現,花朵生長在潰爛的傷口上。 對抗中的事物沒有經曆緩和的過程,直接就是匯合,然後同時擁有了多 重品質。這似乎是出於內心的理由,我意識到偉大作家的內心沒有邊界, 或者說沒有生死之隔,也沒有美醜和善惡之分,一切事物都以平等的方
式相處。他們對內心的忠誠使他們寫作時同樣沒有了邊界,因此生和死、 花朵和傷口可以同時出現在他們的筆下,形成敘述的和聲。

我曾經迷戀於川端康成的描述,那些用纖維連接起來的細部,我說的就 是他描述細部的方式。他敘述的目光無微不至,幾乎抵達了事物的每一 條紋路,同時又像是沒有抵達,我曾經認為這種若即若離的描述是屬於 感受的方式。川端康成喜歡用目光和內心的波動去撫摸事物,他很少用 手去撫摸,因此當他不斷地展示細部的時候,他也在不斷地隱藏著什麽。 被隱藏的總是更加今人著迷,它會使閱讀走向不可接近的狀態,因為後 麵有著一個神奇的空間,而且是一個沒有疆界的空間,可以無限擴大, 也可以隨時縮小。為什麽我們在閱讀之後會掩卷沉思?這是因為我們需 要走迸那個神奇的空間,並且繼續行走。這樣的品質也在卡夫卡和馬爾 克斯,以及其他更多的作家那裏出現,這也是我喜愛《禮拜二午睡時刻》 的一個原因。

加西亞.馬爾克斯是無可爭議的大師,而已生前就已獲此殊榮。《百年 孤獨》塑造了一個天馬行空的作家的偶像,一個對想像力盡情揮霍的偶 像,其實馬爾克斯在敘述裏隱藏著小心翼翼的克製,正是這兩者間激烈 的對抗,造就了偉大的馬爾克斯。《禮拜二午睡時刻》所展示的就是作 家克製的才華,這是一個在任何時代都有可能出現的故事,因此也是任 何時代的作家都有可能寫下的故事。我的意思是它的主題其實源遠流長: 一個母親對兒子的愛。雖然作為小偷的兒子被人槍殺的事實會令任何母 親不安,然而這個經過了長途旅行,帶著已經枯萎的鮮花和惟一的女兒, 來到這陌生之地看望亡兒之墳的母親卻是如此的鎮靜。馬爾克斯的敘述 簡潔和不動聲色,人物和場景仿佛是在攝影作品中出現,而且他隻寫下 了母親麵對一切的鎮靜,鎮靜的後麵卻隱藏著無比的悲痛和寬廣的愛。 為什麽神甫都會在這個女人麵前不安?為什麽枯萎的鮮花會令我們戰栗? 馬爾克斯留下的疑問十分清晰,疑問後麵的答案也是同樣的清晰,讓我 們覺得自己已經感受到了,同時又覺得自己的感,受還遠遠不夠。

卡夫卡的作品,我選擇了《在流放地》。這是一個使人震驚的故事,一 個被遺棄的軍官和一架被遺棄的殺人機器,兩者間的關係有點像是變了 質的愛情,或者說他們的曆史是他們共同擁有的,少了任何一個都會兩 個同時失去。應該說,那是充滿了榮耀和幸福的曆史。故事開始時他們 的蜜月已經結束,正在經曆著毀滅前凋零的歲月。旅行家——這是卡夫 卡的敘述者——給予了軍官回首往事的機會,另兩個在場的人都是士兵, 一個是“張著大嘴,頭發蓬鬆”即將彼處決的士兵,還有一個是負責解 押的士兵。與《變形記》這樣的作品不同,卡夫卡沒有從一開始就置讀 者於不可思議的場景之中,而是給予了我們一個正常的開端,然後向著 不可思議的方向發展。隨著歲月的流逝,機器的每一個部分都有了通用 的小名,軍官向旅行家介紹:“底下的部分叫做‘床’,最高的部分叫 "設計師’,在中間能夠上下移動的部分叫做‘耙子’。”還有特製的 粗棉花、毛氈的小口銜。尤其是這個在處死犯人時塞進他們時中的口銜, 這是為了阻止犯人喊叫的天才設計,也是卡大卡敘述中令人不安的顫音。 由於新來的司令官對這架殺人機器的冷漠,部件在陳舊和失靈之後沒有 得到更換,於是毛氈的口銜上沾滿了一百多個過去處死犯人的口水,那 些死者的氣息已經一層層地滲透了進去,在口銜上陰魂不散。因此當那 個”張著大嘴,頭發蓬鬆”犯人的嘴剛剛咬住口銜,立刻閉上眼睛嘔吐 起來,把軍官心愛的機器“弄得像豬圈一樣”。卡夫卡有著長驅直人的 力量,仿佛匕首插人身體,慢慢湧出的鮮血是為了證實插人行為的可靠。 卡夫卡的敘述具有同樣的景象,細致、堅實和觸目驚心,而且每一段敘 述在推進的同時也證實了前麵完成的段落,如同匕首插入後鮮血的回流。困此、當故事變得越來越不可思議的時候,故事本身的真實性不僅沒有 削弱,反而增強。然後,我們讀到了軍官瘋狂同時也是合理的舉動,他 放走了犯人,自己來試驗這架快要崩潰的機器,讓機器處死自己。就像 是一對殉情的戀人,他似乎想和機器一起崩潰,這個有著古怪理想的軍 官也要麵對那個要命的口銜,卡夫卡這樣寫道:“可以看得出來軍官對 這口銜還是有些勉強,可是他隻是躲閃了一小會兒、很快就屈服了,把 口銜納進了嘴裏。”

我之所以選擇《在流放地》.是因為卡夫卡這部作品留在敘述上的刻度 最為清晰,我所指的是一個作家敘述時產生力量的支點在什麽地方?這 位思維變幻莫測的作家,這位讓讀者驚恐不安和難以預測的作家究竟給 了我們什麽?他是如何用敘述之磚堆砌了荒誕的大廈,《在流放地》清 晰地展示了卡夫卡敘述中伸展出去的枝葉,在對那架殺人機器細致入微 的描寫裏,這位作家表達出了和巴爾紮克同樣準確的現實感,這樣的現 實感也在故事的其他部分不斷湧現,正是這些擁有了現實依據的描述, 才構造了卡夫卡故事的地基。事實上他所有的作品都是如此,隻是人們 更容易被大廈的荒誕佐所吸引,從而忽視了建築材料的實用性。

布魯諾.舒爾茨的《鳥》和若昂.吉馬朗埃斯.羅薩的《河的第三條岸》 也是同樣如此。《鳥》之外我還選擇了舒爾茨另外兩部短篇小說,《蜂 螂》和《父親的最後一次逃走》,我認為隻有這樣,在《鳥》中出現的 父親的形象才有可能完整起來。我們可以將它們視為一部作品中的三個 章節,況且它們的篇幅都十分蚨獺J娑?母秤璧惱飧觥案蓋住保?畈?多是我們文學中最為靈活的形象。他在擁有了人的形象之外.還擁有了 馬、蟑螂和螃蟹的形象,而且他在不斷地死去之後,還能夠不斷地回來, 這是一個空曠的父親,他既沒有人的邊界,也沒有動物的邊界;仿佛幽 靈似地飄蕩著,隻要他依附其上,任何東西部會散發出生命的欲望。因 此,他是一個實實在在的生命,可以說是人的生命。舒爾茨的描述是那 樣的精確迷人,“父親”無論是作為人出現,還是作為鳥、蟑螂或者螃 蟹出現,他的動作和形態與他生命所屬的種族都有著完美的一致性。值 得注意的是,舒爾茨與卡夫卡一樣,當故事在不可思議的環境和突如其 來的轉折中跳躍時,敘述始終是紮實有力的,所有的事物彼展示時都有 著現實的觸摸感和親切感。盡管舒爾茨的故事比卡夫卡更加隨意,然而 敘述的原則是一致的。就像格裏高裏.薩姆沙和甲蟲互相擁有對方的習慣, “父親”和蟑螂或者螃蟹的結合也使各自的特點既鮮明又融洽。

若昂.吉馬朗埃斯.羅薩在《河的第三條岸》也塑造了一個父親的形象, 而且也同樣是一個脫離了父親概念的形象,不過他沒有去和動物緒合, 他隻是在自己的形象裏越走越遠,最後走出了人的疆域。有趣的是這時 候他仍然是一個活生生的人,這個永不上岸的父親,使羅薩的故事成為 了一個永不結束的故事。這位巴西作家在講述這個故事時沒有絲毫離奇 之處,似乎是一個和日常生活一樣真實的故事,可是它完全不是一個日 常生活的故事,它給予讀者的震撼是因為它將讀者引向了深不可測的心 靈的夜空,或者說將讀者引向了河的第三條岸。羅薩、舒爾茨和卡夫卡 的故事共同指出了荒誕作品存在的方式,他們都是在人們熟悉的事物裏 進行並且完成了敘述,爾讀者卻是鬼使神差第來到了完全陌生的境地。 這些形式荒誕的作家為什麽要認真地和現實地刻畫每一個細節?因為他 們在具體事物的真實上有著難以言傳的敏銳和無法擺脫的理解,同時他 們的內心總是在無限地擴張,因此他們作品的形式也會無限擴張。

在卡夫卡和舒爾茨之後,辛格是我選擇的第三位來自猶太民族的作家。 與前兩位作家類似,辛格筆下的人物總是難以擺脫流浪的命運,這其實 是一個民族的命運。不同的是,卡夫卡和舒爾茨筆下的人物是在內心的 深淵裏流浪,辛格的人物則是行走在現實之路上。這也是為什麽辛格的 人物充滿了塵土飛揚的氣息,而卡夫卡和舒爾茨的人物一塵不染,因為 後者生活在想像的深處。然而,他們都是迷途的羔羊。《傻瓜吉姆佩爾》 是一部震撼靈魂的傑作,吉姆佩爾的一生在短短幾千字的篇幅裏得到了 幾乎是全部的展現,就像寫下了浪尖就是寫下整個大海一樣,辛格的敘 述雖然隻是讓姆佩爾人生的幾個片段閃閃發亮,然而他全部的人生也 因此被照亮了。這是一個比白紙還要潔白的靈魂,他的名字因為和傻瓜 緊密相連,他的命運也就書寫了一部受騙和被欺壓的曆史。辛格的敘述 是如此的質樸有力,當吉姆佩爾善良和忠誠地麵對所有欺壓他和欺騙他 的人時,辛格表達了人的軟弱的力量,這樣的力量發自內心,也來自深 遠的曆史,因此它可以戰勝所有強大的勢力。故事的結尾催人淚下,已 經衰老的吉姆佩爾說:“當死神來臨時,我會高高興興地去。不管那裏 會是什麽地方,都會是真實的,沒有紛擾,沒有嘲笑,沒有欺詐。讚美 上帝:在那裏,即使是吉姆佩爾,也下會受騙。”此刻的辛格似乎獲得 了神的目光,他看到了,也告訴我們:有時候最軟弱的也會是最強大的。 就像《馬太福音》第十八章所講述的故事:門徒問耶穌:“天國裏誰是 最大的?”耶穌叫來了一個小孩,告訴門徒:“凡自己謙卑像這小孩子 的,他在天園裏就是最大的。”

據我所知,魯迅和博爾赫斯是我們文學裏思維清晰和思維敏捷的象征, 前者猶如山脈隆出地表,後者則像是河流陷入了進去,這兩個人都指出 了思維的一目了然,同時也展示了思維存在的兩個不同方式。一個是文 學裏令人戰栗的白晝,另一千是文學裏使人不安的夜晚;前者是戰士, 後者是夢想家。這裏選擇的《孔乙己》和《南方》,都是敘述上惜墨如 金的典範,都是文學中精瘦如骨的形象。在《孔乙己》裏,魯迅省略了 孔乙己最初幾次來到酒店的描述,當孔乙己的腿披打斷後,魯迅才開始 寫他是如何走來的。這是一個偉大作家的責任,當孔乙己雙腿健全時, 可以忽視他來到的方式,然而當他腿斷了,就不能回避,於是,我們讀 到了文學敘述中的絕唱。“忽然間聽得一個聲音,‘溫一碗酒。’這聲 音雖然極低,卻很耳熟。看時又全沒有人。站起來向外一望,那孔乙己 便在櫃台下對了門檻坐著。”先是聲音傳來,然後才見著人,這樣的敘 述已經不同凡響,當“我溫了酒,端出去,放在門檻上”,孔乙己摸出 四文大錢後,令人戰粟的描述出現了,魯迅隻用了短短一句話,“見他
滿手是泥,原來他是用這手走來的。”

這就是我為什麽熱愛魯迅的理由,他的敘述在抵達現實時是如此的迅猛; 就像子彈穿越了身體。而不是留在了身體裏。與作為戰士的魯迅不同, 作為夢想家的博爾赫斯似乎深陷於不可知的浪漫之中,他那簡潔明快的 敘述裏,其實彌漫著理性的茫然,而且他時常熱衷於這樣的迷茫,因此 他筆下的人物常常是頭腦清楚,可是命運模糊。當他讓虛弱不堪的胡安. 達爾曼撿起匕首去迎接決鬥,也就是迎接不可逆轉的死亡時,理性的迷 茫使博爾赫斯獲得了現實的寬廣,他用他一貫的方式寫道:“如果說, 達爾曼沒有了希望,那麽,他也沒有了恐懼。”

魯迅的孔乙己仿佛是記憶聚集之後來到了現實之中,而《南方》中的胡 安.達爾曼則是一個努力返回記憶的人,敘述方向的不同使這兩個人物獲 得了各自不同的道路,孔乙己是現實的和可觸摸的,胡安.達爾曼則是神 秘的和難以把握的。前看從記憶出發,來到現實;後者卻是從現實出發, 回到記憶之中。魯迅和博爾赫斯似乎都懷疑歲月會撫平傷痛,因此他們 筆下的人物隻會在自己的厄運裏赳走越遠,最後他們殊途同歸,消失成 為了他們共同的命運。值得注意的是,現實的孔乙己和神秘的胡安.達爾 曼,都以無法確定的方式消失:“我到現在終於沒有見——大約孔乙己 的確死了。”“達爾曼手裏緊緊地握著匕首,也許它根本不知道怎麽使 用它,就出了門,向草原走去。”

拉克司奈斯的《青魚》和克萊恩的《海上扁舟》是我最初閱讀的記錄, 它們記錄了我最初來到文學身旁的忐忑不安,也記錄了我當時的激動和 失眠。這是二十年前的往事了,如果沒有拉克司奈斯和克萊恩的這兩部 作品,還有川端康成的《伊豆的歌女》,我想,我也許不會步入文學之 門。就像很多年以後,我第一次看到伯格曼的《野草莓》後,才知道什 麽叫電影一樣,《青魚》和《海上扁舟》在二十年前就讓我知道了什麽 是文學。直到現在,我仍然熱愛著它們,這並不是因為它們曾使我情竇 初開,而是它們讓我知道了文學的持久和浩瀚。這兩部短篇小說都隻是 敘述了一個場景,一個在海上,另一個在海邊。這似乎是短篇小說橫斷 麵理論的有力證明,問題是偉大的短篇小說有著遠遠超過篇幅的緯度和 經度。《海上扁舟》讓我知道了什麽是敘述的力量,一葉漂浮在海上的 小舟,一個廚子,一個加油工人,一個記者,還有一個受傷的船長,這 是一個抵抗死亡,尋找生命之岸的故事。史蒂芬.克萊恩的才華將這個單 調的故事拉長到一萬字以上,而且絲絲人扣,始終激動人心。拉克司奈
斯的《青魚》讓我明白了史詩不僅僅是篇幅的漫長,有時候也會在一部 簡潔的短篇小說中出現。就像瓦西裏.康定斯基所說的“一種無限度的紅 色隻能由大腦去想像”,《青魚》差不多是完美地體現了文學中浩瀚的 品質,它在極其有限的敘述裏表達了沒有限度的思想和情感;如同想象 中的紅色一樣無邊無際。

這差不多是我二十年來文學閱讀的經曆,當然還有更多的作品這裏沒有 提及。我對這些偉大作品的每一次閱讀,都會被它們帶走。我就像是一 個膽怯的孩子,小心翼翼地抓住它們的衣角,模仿著它們的步伐,在時 間的長河裏緩緩走去,那是溫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它們將我帶走,然 後又讓我獨自一人回去。當我回來之後,才知道它們已經永遠和我在一 起了。

一九九九年四月三十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麻將的出局 回複 悄悄話 i have some respect for the dude after reading short story in english. the chinese in fact came out not as satisfying. i sorta hate people growing upon a translations. everything, every bit of strangeness of the world is brought back to the old tongue, as its awkwardness, its bad form.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