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3)
2008 (1)
2013 (86)
2014 (110)
2016 (55)
2017 (77)
2018 (80)
2019 (90)
2020 (50)
2021 (92)
2022 (71)
2023 (64)
2024 (63)
2025 (1)
(一)
這是12月23日星期六,聖誕平安夜的前一天。
我們夫妻倆應邀去好友景夫和元元家午餐小聚,品嚐他們自己做的山西特色麵食。以前,我隻知道山西美食有刀削麵、貓耳朵等,卻原來還有一種叫做“栲栳栳”,我倆不僅是第一次品嚐,也是第一次聽說。那天原本是我和先生提出請他們夫婦去芝加哥西郊的西安小館聚餐的,那個飯館的多種麵點和特色菜肴相當地道,品嚐過的華人朋友都交口稱讚,我們之前也去過幾次。可好友堅持要請我們去他們家,一是在家裏聊天更鬆弛隨意,二是他們最近正在試著自製家鄉的幾種傳統麵點,效果不錯,很有成就感,要我們也前去分享一下。
山西名小吃栲栳栳是醬紫的(借用網圖):
(栲栳栳kǎolǎolao)是山西高寒地區的一種傳統風味名吃,是用蓧麵精工細作的一種麵食品,因其形狀像“笆鬥”,民間叫“栳栳”。蓧麵栲栳栳是山西十大麵食之一,其工藝講究,成形美觀與口感勁道完美結合,加上“羊肉臊子台蘑湯,一家吃著十家香”,便成了地地道道的美食,就連康熙皇帝朝拜五台山時,也以品此為人生快事。在美國不易買到蓧麵,朋友是用燕麥麵做的,合好麵,一個一個手卷出來,得來要費不少功夫。上桌時佐以羊肉濃湯和自製西紅柿醬及其它調料,味道好極啦。
餐後,友人提議在他們居住的小區附近賞景散步。友人家的小區初建於80年代,那時的住宅區各家院子占地遠比如今的新區開闊,而且諾大的住宅區內有一個很特別的設計——通常這類住宅區各家的後院都是封閉式的,而此地在住宅後院之間修建了長長的步道,居民們可以避開房前主路車來車往的嘈雜,一邊觀賞鄰居各家後院各具特色的園藝,一邊靜靜地散步消遣。那天早晨瀟瀟雨歇後,整日裏空氣濕潤、溫度適中、雲霧繚繞,未見往年此刻寒冬的料峭,仿佛春天翩然而至。時至下午雲霧仍未散盡,煙籠霧罩下小區的林間或池塘飄蕩著一種朦朧的詩意,在景色優美的環境裏走走逛逛倍覺神清氣爽、十分愜意!
我邊走邊用手機隨拍的友人家霧中小區的縹緲仙境:
今年暖冬,小區人工池塘裏許多大鵝和鴨子們都沒有南移,還在水中悠遊覓食。
再借用幾張網上的霧景圖:
朋友告訴我們,過冬轉暖之後,他們小區的池塘裏真的是會有幾隻天鵝來此常駐的。
樹朦朧水朦朧,天朦朧地朦朧,路上行人恍若墜入了縹緲的夢境......
倘佯過如此美景,我們稍事休息後還要驅車去下一個聚會趕場。來不及細細推敲詩句,我且先借現成的古詩抒個情吧:
《詠霧》
唐-蘇味道
氤氳起洞壑,遙裔匝平疇。
乍似含龍劍,還疑映蜃樓。
拂林隨雨密,度徑帶煙浮。
方謝公超步,終從彥輔遊。
當晚,我們兩家人一起受邀前往芝華文化村村長家參加了一個私宅家庭影院舉辦的電影欣賞會。
(二)
說到當晚的電影欣賞會,剛好主辦人在本地的華文報刊上發了一篇報道,我就省卻筆墨借花獻佛、轉載過來幾段內容吧:
觀眾對電影《大師》的解讀
——記芝加哥文化村沙龍的一次電影聚會
“(芝加哥時報訊)聖誕前夕的周末晚上,芝加哥文化村沙龍在村長劉承熹家的小劇場放映並討論了近日美國新上線的影片《大師/Maestro》。
我們當中最先關注此片的是安景夫先生。景夫原是北京電影學院研究美國電影史的老師,來美多年後,雖已改行經商,他對電影藝術熱愛的初心從未更改,他們夫婦會專程常年奔赴各種電影節的現場觀摩參展的各國影片,對美國的電影動態了如指掌,對曆年優秀的影片、編劇導演和演員們耳熟能詳、如數家珍。我們大芝地區的華人文化村沙龍在景夫先生對電影藝術的濃厚興趣與激情的推動下,多年來曾數次舉辦過電影欣賞討論活動。
這次景夫先生向我們推薦影片《大師》的原因如下:
1. 影片中的主人公伯恩斯坦生前是紐約愛樂樂團的音樂總監,是美國本土誕生的最為優秀的交響樂指揮家、作曲家,也是世界音樂史上不容忽視的一位風雲人物;
2. 此公的私生活也“不同凡響”,引起過不少爭議;
3. 通常,名人傳記片很難圓滿重現原型人物的樣貌與神采,這部電影的真實感得到了伯恩斯坦現存家人的高度首肯;
4. 由於人物傳記片牽扯的情節繁雜、人物關係縱橫交錯,一兩個小時的容量搞不好就掛一漏萬。片子拍出來後眾口爍言,評價的角度也不容易統一。但此片上映後受到電影評論界高度關注,且榮獲好評如潮……”
日落時分,我們這些受邀的“文化村民”們抵達村長家以後,發現當晚不僅有大片可觀賞,熱心能幹的村長夫人還為大家炒了一大鍋上海年糕及預備下各種水果甜品,說是聖誕節在即,正好趁機和大夥一起慶賀。她還備好了韭菜豬肉蝦仁餡和餃子皮,請我們賓主一起包餃子煮餃子,熱騰騰地補過了“冬至”。這下子,精神口腹都被照顧到了,令赴會的我們更加興高采烈、心滿意足!
大家齊齊動手包餃子,邊包邊煮,熱氣騰騰,香味撲鼻。
吃吃喝喝之後,我們一起觀看了長達二個多小時的精彩影片《大師/Maestro》:
觀影後,在村長的主持下,大家開始座談觀後感,人人情緒高漲,各個爭相發言:
總體上,與會的村民們基本達成共識:此片是一部成功的作品,可給予4以上的評分。
我們當中曾經的電影專業人士景夫先生則對此片持保留態度,要求比較苛刻,隻肯給出3點幾分,嗬嗬。景夫認為電影在關健的節點上缺乏充分展開的、令人信服的故事情節……
普渡大學法語係教授魯進女士則認為影片雖未詳盡表現主人公所有的經曆,但策重敘述的是一個天才藝術家的“生命”(情感生活)的脈動,此片成功地切合了這一主題。
攝影藝術達人Ivy女士談到:
傳記類比故事片還是難拍一些,著重點不同,伯恩斯坦本身是個有故事的人,有才華和才情,他的性取向與所處時代的衝突應該是一種強大張力。如果淡化了時代感,他的性取向放在今天都不會有漣漪,而是一種司空見慣的現象。所以脫離了時代感的個人情感糾葛,是不是有點無根之水,隻是成了普通男女關係之間的嫉妒和怨懟? 還是電影並不想過多強調他的感情糾葛方麵,而是更著重表現他的音樂才華和激情? 感覺影片描述一個大師的人生,卻避開了深挖主角與更多人物和與時代社會的關係。
男女主角確實演技都很好,挺強,攝影燈光也好。這些都能給4.8分,就是故事性我不滿足。討論結束我也在回味,也許作為一個傳記類的影片,算是給了觀眾一個白描寫實,還原了一個豐滿的有血有肉真實的伯恩斯坦。但是不滿足感也就是來源於影片的淺嚐輒止,僅僅有血有肉,沒有更深的東西。說到底,看電影最觸動的是人性中共同的情感,我們都是在別人的故事裏流自己的淚。如果主人公一出場就是人生巔峰,後來一直也沒下來過,甚至連事業的瓶頸也沒描述清楚,僅有的一點衝突與遺憾就是女主的一點無力的阻攔和家庭的小小壓力,那真的,跟奧林匹斯山的神沒什麽差別。
Lake Forest College 的曆史係主任陳時偉教授則分析了此片情節與時代背景完全切割的特征,並講述了另一部在創作手法上相反的人物傳記影片The Imitation Game,可謂各有千秋。
村長劉承熹認為:
這部影片一定有不足之處,但瑕不掩瑜。首先,這部影片在每一個元素(故事,畫麵,場景,音樂等)之間,在風格上都達到了高度一致與和諧。導演選擇這種表現手法,那是一種有意識的簡約,也有點像大光圈攝影,除了主題清晰,許多背景都是模糊化的。影片用了黑白,彩色,屏幕比例的變化來表現了時代感,從而拋棄了用背景故事來表達時代的贅述。正是這種風格上的統一,整個電影讓人有一種一氣嗬成seamless 的感覺。
這部電影表演絕對是一流的,但這還不是這部電影最成功的部分,正如電影主人公在影片中所說到作曲家與指揮家的關係,Composer is a creator, conductor is a performer (作曲是創造,指揮是實施)這部影片最大的成功是對人物塑造的創意,它把一位音樂大師鮮活展現在你麵前,讓你覺得你曾與他在生活中相遇。大家都看好這部影片明年會入圍奧斯卡。
第二天,女友元元也餘韻未盡地在群裏補充說:
我還在回味昨晚的電影。
有幾個很有戲的小細節。比如Lenny 和Jamie 就流言的談話一場戲,當Jamie聽完爸爸的解釋,感到解脫了,Lenny 沒有台詞,隻有僵住的麵部表情,和眼神中表現出來的無以言表的內心深處的矛盾。男主演Cooper的表演真到位。
逍遙白鶴感慨道:這部電影的男女主角演出了人物內心深處的激情和複雜的情緒變化——少年得誌時期誌得意滿活力四射,以及中年以後年齡和歲月鏤刻出的滄桑疲憊與年輕時狀態的對比,人物演繹得很真實很走心,不是局限於外部的表麵化的表演,非常精彩。我其實也較喜歡傳統傳記電影史詩性開闊連貫的敘事方式,感覺這部電影的編劇導演在嚐試新的敘事手法,更注重展示人物私人感情和人物關係之間的糾葛,有意識地忽略淡化了大的社會層麵的內容。
這次對影片觀後感的討論在眾人的意猶未盡中已然結束,大家都很感激景夫的提議和村長夫婦敞開家門的熱情召集與款待。我們都期盼這樣富有內涵和文化氣息的沙龍活動多多益善,期待朋友們下次再聚首。
分享一張我們當晚的合影:
十分感謝這些熱心的好朋友,令我們擁有了一個溫暖美好的聖誕前夜周末!
照片太美了,風景漂亮。這麽多朋友一起聚會太開心了!
節日快樂!
那小吃像是蓧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