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我的博客複製一份至《海外博客》
由於數據量較大,請您耐心等待複製完成
複製
正文
鄭榕:我所認識的沈從文
(2018-07-17 18:44:10)
下一個
50年代初我曾投入“五反”運動,為避免國寶流失,去瓷器收藏大戶趙家清查。朱漆大門、庭院深深,與老人同住的僅一跛女、一老仆、一巨犬。老人祖父曾任崇文門提督,珍藏瓷器皆出自宮內,據言八國聯軍進宮搶劫,瓷器大多流失。趙父奏請向民間收購,獲準在東四一飯莊樓上張榜回收,後因宮內無銀,趙父自己收購不少。老人瘦小,兩目炯炯有神,一口京腔,語多詼諧,令人捧腹。浦儀出宮時,他隨父進宮清點瓷器。問他可曾見到溥儀,他說:“我?我在院裏衝牆角跪著呐!”出示所藏瓷器,令人目眩神移:一綠瓶裂紋中閃耀金星,古月軒薄透如紙,變色瓷恍如魔幻……政府很快派專家鑒定。解放初期這方麵專家不多,派來了沈從文先生。我在上中學時就聽說過沈先生的名字,知道他是位名作家。先生身材不高,戴近視鏡,講話很快,像是和思想賽跑。一進趙家,麵對琳琅滿室,立即全神貫注,把一切都置之度外了!當他來到四五件宋代鈞窯瓷器麵前時,麵色凝重起來,輕輕托起一件,反複審視,喃喃自語道:“這……不會是真的吧?”身邊的趙老聽到,立即跳了起來,大聲吼叫:“什麽?你說我這瓷器不是真的?”好像要撲上去和沈先生拚命……“五反”時,一般人多是掩蓋家藏珍品;趙老人相反,他是嗜瓷成癖的人:每日飯可不吃,覺可不睡,但必拿出家藏瓷器,一一摩挲賞玩。當時在場的人都笑了。我想沈先生可能是剛剛從事文物研究,一下見到這麽多鈞窯,驚喜之下才情不自禁的。
1958年人藝排《蔡文姬》,請沈先生當顧問。他把全組人領進曆史博物館,捧出大量資料,引經據典,給大家講解了幾個小時,每份資料裏都插有他事先做好的標簽,看來他為此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為了介紹宋畫《文姬歸漢圖》,他捧出兩函台灣影印的《故宮博物院藏畫集》,按照線裝書式樣裝幀的,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62年排《武則天》,再度聘先生為顧問。先生認真讀完全劇,然後列出關於《武則天》一戲的參考材料。稿紙10頁共64條,用毛筆楷書寫成,詳細介紹了與劇中人物形象有關的資料。如“四、敦煌二二窟貞觀十六年壁畫維摩說法圖下部帝王與侍從執宰大臣(執宰大臣特別重要,曆傳有線勾複本稿,必需從這個畫上裝扮朝臣);五、又一九四窟同畫(時代較晚,武後高宗出行儀仗仍可參考)。”上注:裴炎等裝束相貌必需參考此二幅。其餘舉凡唐代初期服裝、坐具、會茶場麵、書齋布置、刑具、審案、綢緞染織、蓮子羹盛器……無不具備,再次展現先生一絲不苟的鑽研精神。“文革”後聽說香港出版了沈先生的曆代服飾圖冊,先生的小說著作也開始出版了。十年浩劫乍過,我被小說中那些寬宏、關懷、善良、愛人的精神深深地打動了!不禁掩卷深思:在當時那樣苦難的環境裏,先生是如何挖掘出那許多充滿樂觀希望和真摯愛情的善良之心的?“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這兩句詩不正是像沈先生那樣眾多的中華知識分子的寫照麽。
——摘自《我與北京人藝》 鄭榕著 東方出版社出版
《生活時報》2001年4月27日
謝謝欣賞,周末快樂!
你好,謝謝!我家老爺子喜歡閱讀中外文學名著,但最大的興趣是舞台表演和繪畫,記得他曾試過創作電影和電視劇劇本。我也跟他說過,他經曆的時代背景下許多人和事寫成小說會很精彩,他說寫小說要全神貫注而為,他告別舞台後年事已高,精力和時間不夠用了。:)
簡潔生動好文章!
沈從文這樣的大家,當今社會找不到了。
你好!是啊,中國老一代的知識分子中有許多學貫中西的大家,很值得敬仰。時勢造英雄,如今科技高度發達,思想文化走向快餐化商業化,人心浮躁急功近利,能潛心思考和做學問的人少而又少了......
小兔好!我也喜愛沈從文的小說,從貧瘠邊遠的地域衍生、發掘出那麽浪漫、美好、溫情的人性之光,有人說諾貝爾文學獎應該頒發給他才是。老一代知識分子經曆過戰亂的顛沛流離、城頭變換大王旗的軍閥割據,曾經對新中國充滿期望......可以理解,他們許多人最初的熱情是發自內心的。但種種因素使中國這條大船後來偏離了“革命”的初心、偏離了最初的軌道,失控了。迫於天大的壓力,許多人都很難不違心地做過一些“應景”的事,表過一些“應景”的態度,以求自保。我道聽途說,那個時期曾經“聰明”地避開政治風險放棄筆耕的作家有沈從文;放棄向第一夫人、旗手效忠的演員有王心剛,據悉抉擇時刻都是有善良的家人勸導保護了他們,免遭囹圄之災。
謝謝你的關注!很高興能和大家分享。我們的長輩經曆過波瀾壯闊的抗日戰爭、時代更替,有許多精彩的人物和故事的記憶,當然也吃過不少苦頭。相形之下,我覺得我自己的經曆就平淡多了。我也很愛看網絡上其他作者寫的對過去年代的回憶錄,為我們揭開一幕幕曆史的畫卷......
您好!我老爸今年94高齡了,曾做過動脈支架,現在總體健康情況不錯。就是有老年性脊椎彎曲,他1米8多的高個子現在直不起腰,行動不太方便,很少外出了,坐輪椅有靠背舒服一些。國內無論官方還是民間對有成就的老一代藝術家還是很敬重的,在國內的家人也都對他很好,所以他的晚年應該說過得很順心。:)
我一直在找他在文革中到底是怎麽想的, 因為家裏人對他的鞭策, 也沒有讓他變先進. 經過多方閱讀, 我發現, 在建國初期, 他是非常先進的, 他的親戚, 黃永玉就是他通過寫信從香港勸回國的. 但是在這之後, 他基本保持了他的節氣, 隻在蕭乾身上有異議.蕭乾的家人始終指責他有揭發的行為. 他在鋪天蓋地的宣傳中, 通過反複閱讀馬列主義, 我相信他已經看到了真理之所在.
我覺得他這樣的人很了不起. 特別是他身上善良的光輝.
鄭榕老先生事業輝煌,人丁也興旺。沒有白鶴時常的回憶,幾呼都忘了鄭榕老先生。
文革中真是不知道毀掉了多少老祖宗留下來的寶貴的東西,一聲長歎。
聽社會上傳言說,當時有個別識貨的人趁動亂、趁國家管理機構癱瘓,渾水摸魚偷盜一些文物輾轉賣到海外,發了不義之財,然後又洗白了以愛國商人的麵目出現......
謝謝,給菲兒問好!
你好。沈從文是出生在湘西的普通人家,但他的文學才份很高、文筆出神入化,情深意切。我父親很喜歡他寫的小說,早前曾多次向我推薦閱讀。沈先生還算敏感,當他意識到自己的創作風格不一定符合當時黨要求的“政治標準”,就避而從事古代服飾研究去了,所以動亂年代沒有受到太大的衝擊與迫害。老一代知識分子治學的嚴謹認真態度,對所從事的職業有一種宗教般的誠信與使命感,這是非常難能可貴的精神境界。
你們好,我代老爺子謝謝你們啦!:)
所謂的專家並不一定是名副其實的。
謝謝令尊的真實記錄文字,也謝謝樓主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