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欣然

我心欣然, 用心感受生活,用筆詮釋生命.
正文

寫給那些在海外奮鬥的年輕的母親們

(2006-03-27 01:58:34) 下一個

有些事情,憋在心裏久了,就有股說出來的衝動。

來這裏3年了,見了一些從國內來的年輕母親是怎樣在這邊生活工作的,苦了孩子,苦了自己,究竟是為了什麽。

我認識的一個女孩子,丟下剛剛2個半月的女兒,來這邊讀博,經常聽到她說很想念孩子,每次和我聊起孩子,都是一臉的幸福,興奮的告訴我,小寶寶又學會什麽本領了,會坐了,會走了,那種當媽媽的感覺,隻有親身體會過才知道。可是,學習緊張,沒有假期,幾個月見不到孩子,隻有通過視頻看看寶寶的樣子。

和我同住的一個女孩,當初來時,兒子才1歲,4年過去了,孩子5歲了,經常聽到她在電話裏給兒子講故事,有些時候,孩子想媽媽了,對著電話喊,媽媽,你明天就回來,坐飛機馬上回來。嚇的她隻有等兒子睡著了,才和老公聊天。

等她回到家裏,兒子拉著她走到小朋友中間,高興的向大家宣布,你們看,這是我媽媽,我媽媽回來啦。

也聽一個同事講過,分開時間久了,孩子和母親之間好像存在了隔閡,媽媽的概念似乎很淡了,見了誰都可以叫媽媽。

年輕的媽媽們,在外學習工作的幾年時間,你能說出孩子什麽時候叫了第一聲媽媽嗎?你能說出孩子什麽時候走了第一步嗎?你能說出孩子第一天去幼兒園的情景嗎?有多少個母子相處的時間已經錯過,有多少個孩子成長的瞬間你沒看到,那是永遠也彌補不了的,還有什麽東西能夠把你重新帶入孩子那個美麗的童年?那個幼小的心靈多麽需要媽媽的嗬護,照顧,你是否想過,當孩子望著有媽媽抱的小朋友時那種渴慕的眼神?你敢去想嗎,敢去麵對這一切嗎,不要用那句“我做這一切都是為了孩子”來慰藉你本已經傷痕累累的充滿愧疚的心。孩子需要的是媽媽親手做的香噴噴的飯菜,是媽媽給寶寶穿衣時那雙溫暖的手,是那個有著數不盡的童話故事的溫暖懷抱,那種安全的,踏實的溫馨的家的感覺,孩子幼小的心靈是那麽的柔弱,難道幾盒美國糖果,幾件英國玩具就能彌補這一切的一切嗎?

母親又何嚐不苦呢,國外的生活工作壓力已經夠大了,那種思念又時時觸痛了心靈。一些外麵的人很不理解中國女人為什麽可以做到這樣,夫妻分居,母子分離,總是很驚訝的問我。我解釋說沒有辦法吧,隻能這樣。可是再想想,還有什麽比家庭和美更重要呢。如果說是為了孩子,那就更要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健康的精神世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