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清平寫的《林巧稚》,文筆優美,通篇純良,非常合我口味。它描寫了1901年出生的一個自強,自立,敬業,有一顆美好心靈的女基督徒,一位不僅有著精湛醫術,更擁有基督裏麵的愛,全心關愛病人的婦產科醫生。林巧稚的一生對醫病救人如此投入,亦充滿了愛,她有很好的素養,精神世界豐富,卻過著簡單的生活。她德馨怡人,令人回味不盡,感慨不已,是真正一位拋卻千百年來文化的“新社會”之前那個時代的優雅女性。
她是洛克菲勒基金會讚助支持的北京協和醫學院的畢業生,終身服務於這家醫院,致力於改善中國女人的健康,接生嬰兒。她唯病人為先的處事方式讓人敬佩。我想,現在我們那麽羨慕的西方社會以人為本的精神,原來在中國早就存在,被推廣;知識分子為民謀利,努力提高全體民眾身體健康,原來早已蔚然成風。隻因世事變幻,政權翻覆,權力爭鬥,文化革命,這些有益於社會的作為消失殆盡。
林巧稚是這樣一位豐滿的人物。她對病人的關懷細致入微,不僅治療她們的疾病,更關心她們的心理健康和生活幸福。為了病人,她常常置自身利益和醫學聲望於不顧,挺身而出,做出對病人最有利的抉擇。而有一段文字表達的一件小事更是感人,我在讀的時候心裏充滿了溫暖,這溫暖直升上來,哽咽了我的喉頭,這是怎樣的敬業,和愛。
“在婦產科工作,常常不能按時下班,有時要等候產婦分娩,有時是手術後觀察病情。她隻要待著沒事,手裏總要做點什麽。
她常在這些時候做針線,她買來好多細白棉布,裁剪成小小的開襟襯衫,然後一針一線地縫成圓領的嬰兒服。小衣服做好後,再用彩色絲線在衣服的前襟兒繡上花朵。她把這些嬰兒服一件件疊好,送給三等病房那些剛做媽媽的年輕女人。母親抱著嬰兒離開醫院時,穿著林巧稚親手縫製的衣衫,這些嬰兒都是她親自接到世上來的。”
她對家人也是愛護備至,在那個時代,為了做個好醫生,她放棄了結婚生子,但她的大姐,侄子,侄女全家,長期和她生活在一起,得到她的支持和幫助。她的好友白xx也常到她家來居住,她們彈鋼琴,讀書,吟詩,風雅之至;她們一起欣賞的那首英文的“媽媽的詩”用浪漫的筆調表達了一位母親懷胎十月的細膩感受。我想,這才是真正的女人,愛事業,愛家,愛生活,是彼時撐起半邊天的女人,及當今竭力追求名利的女人怎樣也無法比擬的。
從林巧稚身上我看到一位中國女性的溫婉,仁愛,堅毅,執著,和獻身社會的犧牲精神。這樣精神生活豐富的愉悅是錢財怎樣也無法帶來的。我總以為物質帶來的滿足和快樂那麽短暫,唯有獻身社會,幫助他人,精神上升華的快樂是無限的,令人永遠充實。心靈的美好,人格的魅力,是如此動人心魄。
協和是以美國人的理念建立的。一切都是以病人為重,醫護人員的素質培養,醫院設備的完善,對病人的關心和愛護令人動容。
醫學院學生畢業,發古希臘傳下來的希波克拉底誓言:“我願盡我力之所能與判斷力之所及,遵守為病家謀利益之信條,並檢束一起墮落及害人行為……無論至於何處,遭男或女,貴人及奴婢,我之唯一目的,為病家謀幸福,並檢點吾身。”
協和相信,”任何一家醫院,如果不能提勾社會服務,隻是設備精良,具有一定的醫療水準,還不能稱為第一流的醫院。”如此看來,當今國內應無一家醫院是第一流的。當年醫院設立社會服務部,在心理上幫助病人,跟進後期服務,保證病人重新開始健康幸福的生活。協和的社會服務部在1952年被撤銷,同年所有醫院的社會服務部盡被取締。
當時知識分子也自發做很多的努力去達到對全民的普及教育,使民眾,尤其是農村居民掌握常識,避免因愚昧而蔓延的很容易控製的疾病。
而我深深為林巧稚所堅持的撒拉納克湖畔一位不知名醫生墓前的銘文所感動:
有時 去治愈
這不僅可以是一位醫生的座右銘,也可以是一個人的生活目的。在經曆了很多事情之後,我覺得物質是可以滿足一時的需要,但更深沉的享受卻是精神上的。看淡世事名利之後,想的是如何為社會變得更好做一些努力,哪怕是一點一滴很小的事。在神裏麵更學到愛的真諦,那就是去愛別人,幫助別人。我們並不一定有治愈他人的能力,但我們常常可以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而安慰,更是我們都能做到的。一顆愛世人的心,一點關心他人的行為,我們都有能力做,但卻那麽難做到。多麽希望這個社會裏的人都帶著一顆美好的心靈去生活,慢慢改變社會環境,使眾多浮躁,騷動,不安的心安靜下來,不再焦慮。
我想,這也是我們的神所要我們做的。求神給我們力量。
注: 這本書其實是我爸爸買的,後來他送給了我外婆,我在外婆那兒讀的.
***********
林巧稚生平
林巧稚(1901-1983年)大夫是我國現代婦產科學的奠基人之一、卓越的人民醫學家、廈門人民的好女兒。2001年12月23日在林巧稚大夫100周年誕辰之日,李嵐清副總理致辭稱林巧稚教授是“我國婦產科學的開拓者,醫學界的傑出代表。”
執著人生
林巧稚,廈門人,1901年(清光緒二十七年)12月23日生於廈門鼓浪嶼基督教徒家庭。1920年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廈門女子師範學校,1921年考入北京協和醫學院,1929年畢業,取得博士學位並榮獲該年級學習成績最優秀獎——“文海”獎。
1932年至1933年任北京協和醫院住院醫師期間,破例被送往英國曼徹斯特醫學院、倫敦婦產科醫院學習深造。1935年在北京協和醫院晉升為講師、主治醫師,1937年晉升為副教授。1939年至1940年前往美國芝加哥大學醫學院婦產科進修。1941年成為北京協和醫院第一位中國籍的女科主任。
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北京協和醫院被日本軍隊占領,協和醫院停辦。1942年初,林巧稚在北京東堂子胡同開辦“林巧稚診所”,同年應中和醫院(現人民醫院)邀請籌建婦產科,並任婦產科主任。
1948年北京協和醫院複院,林巧稚回到醫院任婦產科主任。
1956年,受彭真市長的委托,林巧稚籌建北京婦產醫院,1959年北京曆史上第一所婦產醫院落成,她任院長,1978年後一直被聘為北京婦產醫院名譽院長直至病逝。林巧稚獻身醫學事業60餘年,把畢生精力無私地奉獻給了人民。她是醫務工作者的楷模,是中國婦女的傑出代表。林巧稚是第一至第五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三、四、五屆全國人大常委,還曆任全國政協常委、全國婦聯副主席、北京市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中華醫學會副會長、中華婦產科學會主任委員、中國醫學科學院副院長。
林巧稚熱愛共產黨,熱愛新中國,熱愛人民,是一位有影響的社會活動家。她一生勤奮,醫術精湛,醫德高尚,為我國婦女兒童的健康事業作出了重要的貢獻,受到人民的愛戴和尊敬。
1983年4月22日,林巧稚在北京協和醫院病逝,享年82歲。
博愛情懷
林巧稚大夫從事醫學研究、教學、臨床工作近60年,為我國的婦幼科學事業作出了卓越的貢獻。她精湛的醫術,高尚的醫德、醫風,在國內外享有很高聲譽。她不為名利所動,婉拒海外的重金相聘,獻身祖國醫學事業的精神,贏得了黨和人民的高度讚揚。晚年在病榻上,她完成了《婦科腫瘤》等巨著,為後人留下了寶貴財富。
林巧稚大夫沒有兒女,卻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母親,被尊稱為“萬嬰之母”。60多年來,她親手迎接5萬多個小生命,這些嬰兒都是她最心愛的孩子。她還創造了臍靜脈換血治愈新生兒溶血症的新方法。
“林巧稚生平最愛聽的聲音,就是嬰兒出生後的第一聲啼哭,那是一首絕妙的生命進行曲,勝過人間一切最悅耳的音樂。”愛,充盈著林巧稚的每一個細胞,激勵她去工作,去奮鬥,去奉獻。麵臨職業的選擇,林巧稚首先想到的是“祖國還沒有女婦產科大夫”,並為此放棄了出國的機會;麵對日本侵略者的鐵蹄,她“不為良相,便為良醫”,為醫救自己受難的同胞毅然留在戰火中的北平;麵對病人,她說:“我們不僅要解除病人身體的痛苦,更要解除他們心靈上的痛苦。”林巧稚用新的生命為母親們憧憬一份美好的未來,用無微不至的關懷喚起病人重新生活的希望。她把愛融進不懈的追求中,化愛為前進的動力,摘除了農村老大娘腹內幾十斤重的大血瘤,救活了世界上第一例溶血症嬰兒,填補了我國乃至世界醫學上的空白。
林巧稚大夫生於廈門,是廈門人民的驕傲。林巧稚精神是廈門市人民的寶貴財富。“毓園”是紀念卓越的人民醫學家、著名的婦產科大夫林巧稚教授的地方。從廈門鼓浪嶼皓月園一側的漳州路或者複興路都可以到達毓園,這座恬靜美麗的園林景觀建於1984年,布局自然,園中立著林巧稚大夫的漢白玉雕像,建有“林巧稚大夫生平事跡展覽室”,鄧穎超同誌親手在園中種植的兩株南洋杉,象征著林大夫秀逸高潔的品格。
廈門市婦幼保健院、林巧稚婦兒醫院是我國唯一一家以林巧稚大夫之名命名的醫院。每一年,新員工進入廈門市婦幼保健院時,醫院都要特別組織新員工前往林巧稚毓園,在巍巍鬆柏間探尋林巧稚大夫的精神足跡。
“健康所係,性命相托。……我決心向林巧稚大夫學習,繼承林巧稚遺誌,弘揚林巧稚精神,救死扶傷,不辭艱辛,執著追求,為祖國婦幼衛生事業的發展和人類身心健康奮鬥終生!”聲聲誓言,擲地有聲,見證著每一位市婦幼人投身婦幼事業的熱情和決心。
是啊,回來了.有很多感想要寫呢
現在也還是有的,隻是他們不在報紙雜誌上,你要到生活裏去找.
對,她是一個基督徒.這本書其實是我爸爸買的,後來他送給了我外婆,我在外婆那兒讀的.
我這幾年,國內醫療界的黑暗看夠了,沒有精力去評論,想想都要吐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