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獎年份 | 獎項 | 姓名及成就 |
---|---|---|
2025 | 化學獎 | 北川進 京都大學特別教授 成就:發現並證實了金屬複合物的孔隙率以及不同於傳統多孔材料的柔性金屬有機框架 |
生理學或醫學獎 | 阪口誌文 大阪大學特任教授 成就:在抑製過度免疫反應的調節性T細胞方麵取得突破性發現,有望為癌症治療開辟新的途徑。 | |
2024 | 和平獎 | 日本原水爆被害者團體協議會(日本被團協) 成就:站在原子彈爆炸受害者的立場,在國內外長期開展活動,呼籲全麵廢除核武器。自2016年開始,發起支持締結《禁止核武器條約》的簽名運動,並派遣受害者代表前往條約談判會議及表決現場,成為條約生效的重要推動力。 |
2021 | 物理學獎 | 真鍋淑郎(美國籍)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高級研究員 成就:建立可以計算二氧化碳濃度變化對全球變暖產生的影響的預測模型 |
2019 | 化學獎 | 吉野彰 旭化成名譽研究員 成就:發明鋰離子電池 |
2018 | 生理學或醫學獎 | 本庶佑 京都大學特別教授 成就:發明癌症免疫療法 |
2017 | 文學獎 | 石黑一雄(英國籍) 作家 成就:創作了一係列強烈訴諸於情感的小說 |
2016 | 生理學或醫學獎 | 大隅良典 東京工業大學榮譽教授 成就:闡明了分解、循環利用細胞內無用蛋白質的自噬原理 |
2015 | 物理學獎 | 梶田隆章 東京大學宇宙射線研究所所長 成就:發現了中微子的振蕩 |
生理學或醫學獎 | 大村智 北裏大學特別榮譽教授 成就:開發寄生蟲傳染病治療藥物 | |
2014 | 物理學獎 | 赤崎勇 名城大學教授、名古屋大學名譽教授 成就:發明藍色發光二極管(LED) |
天野浩 名古屋大學教授 成就:同上 | ||
中村修二(美國籍) 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教授 成就:同上 | ||
2012 | 生理學或醫學獎 | 山中伸彌 京都大學iPS細胞研究所所長、教授(獲獎時職務) 成就:開發出可以分化為多種組織細胞的人工多能幹細胞(iPS細胞) |
2010 | 化學獎 | 根岸英一 美國普渡大學特聘教授(獲獎時職務) 成就:在有機合成中的鈀催化交叉偶聯反應方麵做出貢獻 |
鈴木章 北海道大學名譽教授(獲獎時職務) 成就:同上 | ||
2008 | 物理學獎 | 南部陽一郎(美國籍) 美國芝加哥大學名譽教授 成就:發現自發對稱性破缺機製 |
小林誠 高能加速器研究機構名譽教授(獲獎時職務) 成就:提出從理論角度闡釋了自發對稱性破缺機製的小林益川理論 | ||
益川敏英 京都大學名譽教授(獲獎時職務) 成就:同上 | ||
化學獎 | 下村修 美國波士頓大學名譽教授(獲獎時職務) 成就:發現並開發綠色熒光蛋白質(GFP) | |
2002 | 化學獎 | 田中耕一 島津製作所特別研究員(獲獎時職務) 成就: 開發出生物高分子質量測定和結構分析方法 |
物理學獎 | 小柴昌俊 東京大學名譽教授(獲獎時職務) 成就:在全球首次通過設在岐阜縣的基本粒子觀測裝置神岡觀測器觀測到了中微子 | |
2001 | 化學獎 | 野依良治 名古屋大學理學係教授(獲獎時職務) 成就:使用手性分子催化劑實現合成手性物質的不對稱合成反應的研究 |
2000 | 化學獎 | 白川英樹 築波大學名譽教授(獲獎時職務) 成就:發現了導電性塑料聚乙炔 |
1994 | 文學獎 | 大江健三郎 作家 成就:通過《個人的體驗》(1964年)等作品,打造出現實與神話緊密融合的想象世界,以具有衝擊力的文字刻畫出現代人的群像 |
1987 | 生理學或醫學獎 | 利根川進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獲獎時職務) 成就:發現抗體多樣性的遺傳機製 |
1981 | 化學獎 | 福井謙一 京都大學工學係教授(獲獎時職務) 成就:提出關於化學反應和分子電子狀態的前線軌道電子理論 |
1974 | 和平獎 | 佐藤榮作 前首相 成就:提出無核三原則等思想,為太平洋地區的和平做出貢獻 |
1973 | 物理學獎 | 江崎玲於奈 美國IBM沃森研究所主任研究員(獲獎時職務) 成就:在實驗中發現了半導體隧道現象 |
1968 | 文學獎 | 川端康成 作家 成就:通過代表作《伊豆的舞女》(1927年)和《雪國》(1935-1937年),以細膩的感受性展現了日本人精神世界的深層內涵 |
1965 | 物理學獎 | 朝永振一郎 東京教育大學教授(獲獎時職務) 成就:認為超多時理論可以有效解決氫原子光譜觀測數據與預測值的偏差問題,提出了由此發展形成的可重正化理論 |
1949 | 物理學獎 | 湯川秀樹 京都大學理學係教授(獲獎時職務) 成就:從理論層麵預言了存在將原子核質子和中子結合起來的粒子介子 |
標題圖片:被授予2025年諾貝爾化學獎的京都大學特別教授北川進(共同im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