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到剛到美國,當時是通過學習的機會去美國的。其實自己的心裏是充滿無限的期待和害怕的,期待是可以看到美國的一些自由,害怕是在一個陌生的環境當中遇到...就是一種既緊張又興奮的複雜感:這是一個新的開始,也是一次必須學會獨立的練習。那一晚基本睡不著,翻來覆去的。美國到底怎麽樣?反正腦海裏麵無數個種子
前幾天開始一直都是休息不好,昏昏沉沉的。因為時差方麵的問題加上手機裏的導航和翻譯軟件成了我的隱形助理。第一餐就是一頓簡單的三明治和牛奶,不過當時心裏確實很激動的。在一個這麽自由的環境之下
因為到達這邊來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這邊的人和這邊的一些服務方式。簡單明了,而且特別的有禮貌常因為對於他們來說“Excuse me”或“Thank you”就是最基本的。仿佛就把陌生消融了一半。與此同時,這裏的一切都強調程序與規則報稅、租房、信用記錄,每一步都得認真對待。細節決定體驗:填寫表格時多一份耐心,和鄰居多一句問候,都會換來更順利的日常。不過當時我真正感受到為什麽說美國的教育確實很好
當然,也有尷尬和不適應。在超市怎麽都找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啊,吧比如調味品啊這些;第一次醫療預約時被各種專業術語繞暈;還有語言不夠流利、表達不夠準確時那種想說又不敢說的無力感。但每一次錯過和尷尬,其實當時心裏很想說,但是又害怕這邊的一些文化
特別是我剛到這邊上學也是忐忑不安,腦子裏就在想:同學不喜歡我怎麽辦?我英文說的不好怎麽辦?我不懂美國人的通俗文化怎麽辦?
不過現在回想來剛開始在美國工作的時候才是最難受的,我最初剛參加工作那段時間是最難受的因為我不懂職場文化,不知道職場交流方式、也不知道怎樣在不冒犯別人的情況下說不。什麽都不知道
後來不斷通過經曆和學習慢慢的意識到真正的問題。其實在美國沒人會嘲笑你什麽隻要你能清楚的表達自己的想法讓人理解就好了,口音隻要不影響交流根本就不是事
大膽的表達出來就好,我總結到三點經驗:做好你自己,做好一個大肚的好人。做一個在工作當中專業的人
在這裏給剛到美國的來的朋友一些建議:
1:提前準備好一些很重要的資料,畢竟在美國這個東西錯了是特別麻煩的
2:了解一些自助服務的一些冷知識
3: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無論對於什麽事情都不要怕,大膽的講述出來
3:一步步讓自己融入,不要強迫自己。不要對比
其實背井離鄉的那一刻來到這裏我學會了很多,不僅僅是機會,而是我們的認知,在不同的角度看待事情的角度。學會了怎麽去尋找自己內心的節奏。時間會證明一切
如果有類似經曆的在美國的華人歡迎評論,當然也希望共同學習,或許可以少走一點不必要的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