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天立地-天柱山之三:山頂及下山。
天柱峰巍峨挺立,雲霧在山腰繚繞,胸中湧起暢快與自豪,又征服了一座中國名山。
天柱貓
渡仙橋
絕壁
雙乳石
海獅
石桌石凳
青龍背:那是一道裸露的花崗岩山脊,修長而挺拔,兩側皆是深壑,風一吹來,心跳都會加快。山道狹窄,隻能容一人緩緩前行,腳下的石板像刀削般銳利,抬頭則見龍背直通雲端。
煉丹湖:
卜居亭:“卜居”二字,取自“擇地而居”“寄身山水”之意,既表達對隱逸生活的向往,也象征淡泊明誌、不慕權勢。
淩霄鬆:常被視作天柱山精神的象征,體現了堅韌、頑強、不屈的品格。許多文人墨客借它抒發胸懷,把它與黃山迎客鬆、泰山五大夫鬆相提並論。
帝坐石:像皇帝坐的巨大龍椅。
李白題詩:奇峰出奇雲,秀木含秀氣,清宴皖公山,巉絕稱人意。
下山時,我們選擇了百步雲梯。這是一條非常有特色的路線,由天然石階和人工修築的險道組成,蜿蜒在峭壁之間。
天柱鬆:它根紮在裸露岩石的縫隙中,主幹遒勁挺拔,向上高聳,與主峰相互映襯。樹姿雄偉,枝葉繁茂,宛如擎天之柱,因此得名“天柱鬆”。天柱鬆不僅是天柱山鬆樹奇觀的代表,更象征著堅韌與不屈,被譽為“天柱山精神”的化身。
擂鼓石:是一處極具趣味性的奇石景觀。因其形狀酷似擂鼓而得名。傳說古時若有人敲擊此石,會發出渾厚的回聲,猶如擊鼓,聲震山穀。
古炮台:清末、民國時期,天柱山因地勢險峻,成為兵家據守的要地。當地軍防曾在山巔修築炮台,以扼守進山要道。如今的古炮台,石基、台座依然保存,靜靜佇立在山頂。周圍野草叢生,石痕斑駁,仿佛在向遊人訴說當年的烽火歲月。
百步雲梯:因為太險了,膽小的人隻敢倒著走或側身走。
這條沿懸崖修建的石階如長龍般蜿蜒,70度坡度,異常陡峭,雖步步驚心,卻讓人體驗到另一種緊張與刺激。讓人既小心翼翼,又興奮異常。
途中經過總關寨,隻見寨門高聳,石牆堅固,真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站在這裏,仿佛能感受到古人守關的威嚴與氣勢,讓整個山林探險的曆程更添一份曆史厚重感。
回到山下,山風拂麵,鳥語花香撲鼻而來,仿佛經曆了一場險與奇的曆險後,終於回到大自然溫柔的懷抱。疲憊的身心在這一刻得到了徹底的放鬆,也為天柱山的壯麗與奇趣畫下了完美的句點。
天柱山風景絕佳,卻遊人稀少。奇鬆怪石、險峰峻穀的壯麗,甚至比黃山更勝一籌。隻因同在安徽,才被黃山的名聲掩蓋;若置於他省,絕對會成為“頂流”景點。
早知有天柱,何必上黃山!
爬山消耗了大量體力,下山後我們找了一家土菜館歇腳。四個人點了五道菜,再配上一瓶天柱山老酒,吃得盤幹碗淨,喝得酒瓶見底,疲憊一掃而空,隻剩下歡聲笑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