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主海風隨意吹最近的一篇博文裏有片段寫到她的知青記憶,令我想起以前在博主小溪姐姐那裏讀到寫的她曾經的知青生活,心裏湧起一些感受,雖然沒有親曆她們的經曆!
以前讀小溪姐姐的博文時我還沒有對那個時代有很多了解,家人沒怎麽和我講過那些歲月,我自己還沒有在網上看很多相關的資料!給我留下印象深刻的是小溪姐姐小小年紀,一個從沒有幹過農活的城裏小姑娘要挑很重的擔子,還吃不飽,餓得頭暈,簡直不可想象的承擔!我是個農村的孩子,可是沒有幹過這樣的重活,但體驗過挑重擔的感受,有一天媽媽挑著壓著結實兩大竹籃桑葉回家,我說我要試試挑這個單子,啊,扁擔剛落到我的肩上,我的肩膀就痛得我縮起來到脖子,是本能地想要把這個重重地擔子縮出肩膀吧,腰也直不起來了,嘴裏還呀呀叫著,是在呼救吧,我完全無法控製我這些表現,哇,原來挑擔這麽折磨,看別人挑擔可是看不出來的!在糧食收獲的季節,可以見到壯年男人挑兩大籮糧食,他們是打著號子,扁擔有節奏地上下晃起來,走幾步還要換肩,那是更不可想象承受之重!所以我在讀小溪姐姐的文章時想如果我在那個年代,會不會年輕的時候就累死了,不是誇張的說法,是真累死了!身體的折磨會不會摧毀我內心的意誌,我有沒有那麽堅強?所以我很佩服那些像小溪姐姐一樣堅強走過來,依然熱愛這個世界的人!
再看到海風隨意吹的片段回憶,我已經有了很多了解,她沒有多寫的知青經曆,我都懂!她寫的她們第一天到達東北知青點的夜晚就已經讓人動容落淚!
現在我有些理解家人不怎麽和我說以前那些事,是太苦難,太痛了,回憶是再咀嚼一遍再痛一遍,即使偶爾提到一點,也盡量簡單淺淺帶過!還有件曾覺得有趣,現在懂了後感到無限悲傷的事,小時候聽隔壁的姨父說自己很能吃很厲害地曾一次吃了幾十個饅頭(具體數字我不記得了),我聽了很驚歎,看看姨父的肚子和其它人一樣,也沒有特別大,怎麽能塞進那麽多個饅頭呢?現在才知這是長期饑餓後麵對食物的狀態,可是姨父閉口不談他的饑餓!所以那些勇於再次剝開那些傷痛說出那些曆史而警示後人的人們好了不起,謝謝你們!
好幾年前有一次婆婆看了一本書,是一位旅居歐洲的華人寫的60年代上海的一條弄堂裏的故事,婆婆對我說中國人的悲傷很重!我覺得婆婆說得是對的,這點我小時候看上海電視台周末的譯製片就可以看到美國人比我們輕鬆幽默開朗快樂,但我不知道為什麽我們的悲傷比歐美人重!當了解一些我們的社會製度和文化,我想或許我找到了答案!
另附分享:許成鋼教授的《製度基因》能幫人解開很多疑問,我是在youtube上聽了他的講解,很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