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澳洲華人圈有個特別“熱鬧”的行當——代購。那時候,幾乎每個區都有華人開的禮品店,賣奶粉、保健品、護膚品,順帶還能郵寄回國。很多留學生一邊讀書,一邊在這些店裏打工,掙點生活費,也多了點人情味。
我家門口那家禮品店,有兩個給我印象深刻的留學生打工女孩。
一個是北京姑娘,幹練利索,說話帶著京腔,介紹保健品的時候能順便聊八卦、談養生,能把阿姨們說得心花怒放。
另一個是廣州女孩,總是溫溫柔柔、說話不多,但特別有禮貌,做事細致認真。她不怎麽搶風頭,卻讓人覺得特別舒服。
她們是同一所澳洲名校的留學生,也都在同一家店打工。那時候我還給她們介紹過男朋友,送過幾本書。後來我搬家了,沒再見過她們,但偶爾會從朋友圈裏看到她們的生活,像隔空看一部十年成長記錄片。
廣州女孩的十年:溫柔也有力量
廣州姑娘在大學認識了華人辯論隊的隊長——一個高高的馬來西亞男生,挺優秀,畢業後還上過一些辯論類節目。男生家裏在馬來西亞做生意,她婚後也參與起了家族生意,把產品銷往澳洲和中國。
看起來是“奉子成婚”,但婚後她並沒有“隱退”,而是活出了自己的節奏。
這十年,她生了兩個帥氣的兒子,已經上小學了。她當了媽媽,也當了老板,開了連鎖咖啡簡餐店,後來又去學了普拉提,考了教練證,現在是一名健身教練。
她的朋友圈總是和她的人一樣,安安靜靜的生活,曬的多是陽光下的咖啡、練習普拉提的照片,偶爾還有兩個兒子打打鬧鬧的日常。你能感受到她過得很充實——不是“歲月靜好”,而是努力在“靜好”中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
北京女孩的十年:自由隨心地生活
相比之下,北京女孩的路則是另一種風景。
大學畢業後,她好像嚐試留在澳洲,可能沒如願,回了北京。她大概是獨生女,家境不錯,不太需要為生計奔波。
她試過美甲店的工作,貌似最後在幼兒園工作。她的朋友圈常常曬旅遊、購物,和朋友吃喝玩樂,也常有自拍。
但最鮮明的,是她這多年如一日的追星曆程:見麵會、演唱會、周邊產品……對偶像如同最親密的家人,感情也特別專一。
有時候看著她的動態,我會想:也許她並不是追著明星跑,而是給自己的人生增加一種節奏,一份陪伴。追星,不隻是娛樂,可能也是一種對生活的熱愛方式。
十年很快,有人結婚生子,有人獨自精彩
昨天還聯係上了一個好久不見的朋友——一個在澳洲長大的ABC(澳洲華人),我們差不多十年沒見。這十年間,他已經讀完醫學院,結了婚,有了一兒一女兩個孩子,看起來一切都穩定而美好。
十年,聽上去挺長,但真的不知不覺就過去了。
有人成了兩孩媽媽,依然追夢不止;
有人在大城市自由生活,活得灑脫;
有人成了醫生,步入了“標準幸福模板”。
但無論哪一種生活,都不是白走的路。我們用時間積累故事,用選擇編織人生。
寫在最後:
十年前你是誰,十年後你成了誰?
也許答案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屬於自己的節奏裏,認真地生活,真誠地愛,努力地成為那個更好的自己。
你呢?你的這十年,又發生了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