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在異鄉沉浮

一名女地產經紀在加拿大的沉浮人生。她在這裏跌倒,也在這裏重生。 這是關於婚姻、移民、母愛、女性自我救贖的故事。歡迎你,進入她的世界。
正文

她在異鄉沉浮(一)

(2025-08-28 09:25:30) 下一個

《漸行漸遠》

(一)

 

林熙坐在陽台上,望著樓下被晚霞染紅的梧桐樹。窗外的風,輕輕地撩起她耳邊的碎發。她拿著一本剛校對完的樣書,卻遲遲沒有翻頁。

她已經記不清有多少個黃昏是這樣過去的,沉默、獨處、等待。

等待什麽呢?她自己也說不清。也許是丈夫方廷的一通電話,也許是一聲簡單的“今天早點回來”,也許——隻是一個擁抱,哪怕隻是短短一瞬,也好。

可這些都越來越稀有,像一隻隻飛走的紙鴿,不知落在了哪個角落。

 

他們是大學同學,相識那年,是一場秋天的文藝演出。林熙還記得那晚,方廷穿著深藍色的毛衣,站在燈光下讀海子的詩:“你來人間一趟,你要看看太陽。”聲音幹淨溫暖,她就這樣一瞬間動了心。

後來他們一起自習、去圖書館、一起跑步到校外的蒼梧湖吃冰粉。愛情悄悄萌芽,像一隻緩緩升起的風箏,輕盈得沒有重量,卻牽住了她整顆心。

畢業後,他進了政府機關,成為一名年輕的公務員,而她進了一家出版社,做責任編輯,日子平穩而寧靜。那幾年他們租住在一個老小區,房子小卻溫馨。

每天下班後,兩人一起買菜做飯,然後手牽著手去郊外散步。晚上兩人窩在沙發上,一邊看著老電影,一邊剝橘子喂給對方吃,酸澀中也能品出絲絲甜味。

林熙那時候常常覺得,生活雖然不富裕,但滿滿的,有盼頭,有未來。

 

轉折是在三年後。

那年方廷突然決定辭職。他說,他受夠了坐辦公室的枯燥,要趁年輕闖一闖,搞點實業。他熱烈而堅定地講述著未來的藍圖,什麽“互聯網+”、“新零售”、“資本風口”,仿佛他已經站在了時代的潮頭。

林熙沒有反對。她隻是有些迷茫,但她愛他,支持他。

“你放心,我一定會讓你過上好日子。”他說得鏗鏘有力,眼裏閃著光。那一刻她相信了。

最初他確實熱情十足,白天跑項目,晚上研究方案。她一邊加班改稿子,一邊默默為他準備晚飯,等他回來時已近午夜,卻也從不抱怨。

隻是這樣的等待,慢慢變了味。

他回來的越來越晚,有時一身酒氣,有時帶著滿臉疲憊。她問起項目,他隻說“挺順的”“還在談”。她試著參與他的世界,問他要不要幫忙寫點文案、查點資料,他卻說:“你別操心這些了,好好幹你的活。”

他們的對話也越來越少,像兩條交錯的鐵軌,各自朝不同的方向延伸。

她有時想,他們是不是在不知不覺中錯過了某個岔路口。可是生活沒有地圖,也沒有指示燈,誰又知道該在哪裏掉頭呢?

 

林熙的生活依然規律。早八點擠地鐵去單位,做書、開會、應對編輯部的雞毛蒜皮。晚上七點到家,換上寬鬆的家居服,在廚房煮一鍋湯,放進下班後路過超市時買回來的新鮮排骨。湯熬好了,他還沒回來。

她走到窗前,拉開窗簾。六月的夕陽把餘暉灑了進來,給客廳鍍上一層橘紅色的光。她望向窗外,對麵樓的窗戶裏,一家人正圍坐在餐桌前吃飯,女人在給小孩夾菜,男人笑著說了什麽。林熙迅速拉上了窗簾。

廚房裏,她打開冰箱,裏麵還有幾瓶啤酒和兩盒果汁。她拿出手機,猶豫了一下,還是撥通了方廷的電話。

"喂?"電話那頭傳來方廷壓低的聲音,背景音是嘈雜的談話聲和酒杯碰撞的聲音。

"你今晚又不回來吃飯了?"林熙聽見自己的聲音平靜得不起一絲波瀾。

"嗯,臨時有個重要客戶,走不開。"方廷的聲音裏帶著歉意,但更多的是疲憊,"你自己吃吧,別等我了。"

"好。"林熙掛斷電話,把手機扔在沙發上。

她走進臥室,從衣櫃最底層拖出一個紙箱。箱子裏裝滿了大學時的照片和紀念品。

(本書正在《豆瓣閱讀》上連載,請搜索書名“她在異鄉沉浮”看更多內容)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