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日本想通了,不再抱殘守缺

(2025-07-24 04:07:41) 下一個

日本想通了,不再抱殘守缺

日本這回算是開竅了,腦子裏的那根筋終於“啪”一聲斷了。日美外貿協議一簽,關稅定在15%,日本還豪擲5500億美元投資美國,更別提把自家汽車、大米、農產品市場敞開大門,迎接美國貨。這不是簡單的貿易協定,這是日本執政黨自民黨給自己來了一場政治大手術,刀刀見血,痛得讓人叫好。

農業壁壘:自作多情的最後掙紮

日本的農業保護政策,簡直是個笑話,活像個老古董抱著個破瓷碗當傳家寶。動輒700%的大米關稅,農產品市場壁壘築得比富士山還高,保護的到底是農民,還是那點虛無縹緲的“農業安全”?拜托,日本又不是朝鮮,靠種田就能自給自足?2022年糧食自給率才38%,還在這兒做“農業立國”的春秋大夢,真是自欺欺人到家了。

這次開放市場,等於石破茂親手把這塊遮羞布扯了下來。美國的大米、牛肉、玉米,價格比日本本地貨便宜一半還不止,湧進來之後,老百姓的飯碗總算能裝點實惠貨。誰還想吃天價大米?除非腦子被門夾了。日本的農業早就斷奶了,靠補貼和關稅苟延殘喘,養出一群效率低下、隻會伸手要保護的“農業貴族”,這哪是安全,分明是拖後腿。

選舉慘敗:自民黨挨了一記耳光

說起自民黨,最近的國內選舉簡直是場滑鐵盧,票丟得比秋天的落葉還快。為什麽?還不是因為他們瞻前顧後,活像個怕老婆的慫包。國內糧食價格飛漲,老百姓的菜籃子都快拎不動了,自民黨卻還死抱著農業協會那幾張票不放,拒絕開放市場。結果呢?農業協會沒哄好,廣大選民也跑了,滿盤皆輸,蠢得讓人想送他們一麵“最佳豬隊友”錦旗。

石破茂這回算是被打醒了。農業協會的票?丟了就丟了,留著那點選票能當飯吃?全日本的老百姓都要吃飯,都要便宜的美國糧。執政黨再不改弦更張,怕是連執政的椅子都坐不穩。這次協議,等於石破茂下了狠心,告訴那幫農業協會老爺們:時代變了,別再抱著你們那點田地做地主夢了。

5500億投資:老套路,新意義

至於5500億美元的投資,說實話,沒啥稀奇。日本這些年沒少往美國砸錢,豐田、本田的工廠在美國遍地開花,早就不是新聞。這次投資不過是延續老套路,換個馬甲繼續玩。但結合開放市場看,這錢砸得有點門道。既是給美國遞了個投名狀,穩住日美同盟,又能換來美國在其他領域的讓步,比如技術合作或者地緣政治上的支持。畢竟,在這個中美博弈、供應鏈亂成一鍋粥的年代,日本不抱緊美國的大腿,還能抱誰?

農業安全?別鬧了

最可笑的是,日本還在念叨什麽“農業安全”。這詞兒聽起來高大上,實際上就是個空殼子。日本國土小得可憐,種地成本高得離譜,糧食自給自足?除非把東京灣填了種水稻!全球化時代,糧食安全靠的是多元供應鏈,不是在家門口種幾畝地就能解決的。日本與其死守那點低效農業,不如把錢花在刀刃上,比如能源、技術、或者幹脆多進口點美國牛肉,讓老百姓吃得開心點。

意義:日本的自我救贖

這協議的意義,遠不止貿易數字那麽簡單。它是日本經濟和政治的一次大轉身。幾十年來,日本被自己的農業保護主義綁架,消費者掏空錢包,政府背著沉重的補貼包袱,農業卻還是那個農業,半點沒長進。這次開放市場,是日本對自己說:夠了,別再自欺欺人了。放棄農業壁壘,等於卸下包袱,讓市場去決定誰該種地,誰該進口。這不是認慫,是認清現實。

當然,短時間內,日本農民估計要上街鬧了,農業協會的抗議聲怕是能傳到華盛頓。但石破茂既然敢邁這一步,估計也準備好後手了——補貼、轉型支持,總得給點甜頭安撫。長遠看,老百姓的飯桌成本降了,通脹壓力緩了,自民黨的民意或許還能回點血。這筆賬,算得精。

日本,歡迎來到21世紀

日本這次算是想通了,不再抱殘守缺。農業保護的舊夢該醒了。石破茂這一刀,砍得夠狠,也夠準。接下來,就看他怎麽收拾殘局,別讓農民的抗議變成政治炸彈。至於日本老百姓,恭喜你們,飯桌上終於能多點美國牛肉,少點天價大米了。畢竟,21世紀的日本,活下去靠的是腦子,不是那幾畝薄田。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XYZ3 回複 悄悄話 幾個月前買過一包美國產的日本牌子的米。口感蠻好的。不比有些Product Of Japan的米口感差。
陽光單寧 回複 悄悄話 樓主對日本文化和信仰一無所知,僅從自己的私念信口雌黃。
"每一粒日本米裏都宿著一位稻米之神”。吃日本米做的飯是對稻米之神的敬仰。

吃外國米做的飯,養得了身,養不得神。沒了靈魂,就成了Ni。

紅米2015 回複 悄悄話 還要看日本人買不買美國米。

90年代中,有一年日本也遭遇米荒,日本政府不得不進口了一大批米,包括美國中國泰國米。結果日本人拒絕買進口米。政府隻好搭配著賣,一大袋米中,有一小包日本米,一小包美國米或中國米,再加上一小包泰國米。有些日本人就把日本米留下,外國米免費送給外國人,把我們研究所的歐美人士高興壞了。就這樣最後政府倉庫裏還剩下很多外國米,幾年後朝鮮災荒,日本政府把庫存的外國米捐贈給了朝鮮,還引起泰國等大米出口國的抗議。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