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祭

1989年6月4日那個夜晚,和隨後的黎明,從未遠去
正文

不應將關稅視為懲罰手段

(2025-08-27 23:04:56) 下一個
  • 關稅的定位問題
    很多時候政客(包括川普)把關稅當作對他國“懲罰”的工具,但實際上,關稅本質上是一種稅收手段,目的應是調節貿易結構、保護產業、補充財政,而不是單純的外交製裁。

  • 恢複正常貿易環境
    美國長期以來在一些產業(尤其是製造業)對外過度依賴,導致國內產業空心化。適度的關稅可以讓市場價格回歸合理,使國內產業有喘息和發展的空間。

  • 聯邦財政支持
    關稅收入可以直接進入聯邦財政,用於公共投資、基礎設施建設或補貼產業,而不是像貿易戰那樣搞“一手加稅、一手補貼農民”,形成政策循環內耗。

  • 安全區間
    關稅如果過高,往往會:

    • 推高進口品價格,傷害消費者與下遊產業;

    • 促使對方國家采取報複性關稅,導致雙輸;

    • 誘發供應鏈轉移,未必能真正回流就業。
      因此,維持在合理“安全區間”(例如 5%–15% 的溫和稅率,而非 25%–60% 的極端水平)更符合長期利益。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