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琳達,你還記得嗎?為了媽媽的生日,去向一個嚴苛的男人要一株玫瑰,卻意外的得到一大捧玫瑰花的五歲小女孩。還是這個琳達,九歲時對人許了個願,長大後,忠實守諾三十年。
胡瑟先生(hösel)是當時有名氣的畫家,二戰時從德累斯頓逃難到南德,在琳達生活的小鎮安身,和琳達的父母很快成為常來常往的朋友,琳達叫他們胡叔胡嬸,他們親切地稱胖乎乎的琳達“小香腸”。兩家人來往密切,常聚在一起吃喝侃,小香腸在一旁蹦蹦跳跳玩耍,和父母一樣,她也很喜歡胡叔胡嬸。一天,大人們又聚在一起,胡瑟夫婦都是十九世紀末出生的,兩人又沒有孩子,胡瑟先生感歎了一句說:
“等哪天我倆走了,連個看墓的都沒有啊。”
這句話讓旁邊的小香腸聽到了,她想都沒想就稚嫩的說:
“別擔心,我替你們看著。”
大人們一下子愣住了,誰也沒料到,這句話從一個九歲孩子的嘴裏冒出來。
九歲的孩子能知道多少世事,不管怎樣,胡瑟夫婦受了感動,語塞。
第二年,弗萊堡市府請胡先生為市府畫一張畫,畫裏有個女孩子的形象,胡先生打算叫小香腸給他做作模特。
“你什麽都不用管,隻管坐在那裏,我會在一旁給你讀故事書,畫半身的,坐不了很久。
胡嬸親切地對琳達說,她怕琳達待不住。
德語的半身像叫 Brust Bild,Brust 是胸部,Bild 是畫,合在一起就是胸部以上的畫像。十歲的琳達不懂“半身像”的意思,她覺得自己是大孩子了,怎麽能夠畫不穿衣服的“胸像”,她甚至有些生氣。那幾天琳達一直憋屈,她不能回絕胡叔,人家要畫她是一件值得榮幸的事,又羞於張口問媽媽,這個Brust Bild 到底是怎麽回事,她做了一個十歲孩子所能做的,到了日子不露麵,把胡叔胡嬸閃了個正著。胡瑟夫婦等不來琳達,四處找人,最後抓到一個小男孩,算是救了急。事後琳達的父母覺得挺遺憾,原本多好的一件事啊。
“要是我當時明白半身像的意思,今天我還會在弗萊堡市府裏掛著呢!”老琳達頗有些遺憾的說。
幾十年前的孩子有著強烈的羞恥心,羞到不能詢問自己的母親,幾十年後的今天,人們趨之若鶩搶著寫真留念,好像人類就要重新長毛一般。
胡瑟夫婦埋怨了琳達幾句,無人想到是“半身像”這句話難倒了小香腸。
“這是個秘密,我從未對任何人說過,你們是第一個知道這件事的人。”老琳達對我和先生說。我倆一點都不領情,無恥地大笑著不說,還動輒就拿“半身像”開玩笑。
琳達上中學了,有一天胡叔突然問她,她幾年前說過的話是否算數。琳達覺得被小瞧了。
“當然啦,我說到做到!”
那時的胡叔一定覺出自己的身體出了毛病。幾年後琳達結婚了,胡嬸一個人來慶賀,胡叔身體弱了,他患了癌症。沒過幾年,胡叔去了,胡嬸孤燈了兩年也撒手人寰。
琳達那時已經作了媽媽,有了自己的“小香腸”,她把胡嬸和胡叔葬在一起,墓地整理得美麗自然,春花秋月,酷暑嚴寒,時令花木,鮮萎疊換,三十年如一日,琳達信守著九歲時的諾言。
聽到這裏,我和先生不再笑了,默然。
一個懂得諾言的時代結束了,一個隻有升級的時代開始了,七十多年前一個九歲孩子的諾言應該送進博物館。
85歲的琳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