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譽軍團博物館3 榮譽軍團羅丹展
--2025舊金山的小日子係列82
杭州阿立
2025年8月9日
書接上集: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82791/202508/5376.html
羅丹雕塑展廳裏麵兩麵都有通道。選一個走進去。。。
一進展廳就見羅丹的半身塑像。
Bust of Auguste Rodin(羅丹半身塑像):
塑像是羅丹的天才學生、情人卡米爾·克洛岱爾(Camille Claudel)所作。
按穀哥:
卡米耶·克洛岱爾是奧古斯特·羅丹的情人、繆斯女神和最有天賦的學生。菲鬆·居納(Fisun Güner)寫道,她悲慘的人生掩蓋了她非凡的天賦。“我告訴她哪裏可以找到黃金,但她找到的黃金卻屬於她自己。”這是奧古斯特·羅丹如此評價他最有才華的學生卡米耶·克洛岱爾。
位於塞納河畔諾讓的卡米爾·克洛岱爾國家博物館於2017年開館。克洛岱爾是雕塑家奧古斯特·羅丹的長期合作夥伴,巴黎羅丹博物館設有專門展出她作品的房間。
這個展廳也是羅丹的雕塑。
Rodin At the Legion of Honor(榮譽軍團羅丹展):
展廳概覽:
展廳居中是羅丹的另一著名經典大作《The Kiss》。
The Kiss(《吻》):
《吻》描繪了一對裸體情侶熱情擁抱,初吻的開始。羅丹的創作靈感源自但丁史詩《神曲》(Dante’s epic poem The Divine Comedy)中不幸的十三世紀戀人保羅和弗朗西斯卡,他最初將這對情侶作為《地獄之門》的原型,然後將其發展成一個獨立的群體。如今,這幅作品是羅丹最受喜愛和被複製的作品之一。其主人公的裸體,盡管缺乏文學或神話的依據,在二十世紀依然震撼著許多觀眾。
Eve(夏娃):
羅丹原本打算將夏娃和高聳的亞當分別置於他那座巨大的青銅門廊——地獄之門——的兩側。聖經中記載的人類祖先將佇立於此,永遠見證他們罪孽的後果——肉體的死亡和靈魂的沉淪。作為一件獨立的雕塑,夏娃是懺悔的實體宣言;她的身體因痛苦而扭曲,她的麵容被禁錮在痛苦的姿態中。
The Mighty Hand or Clenched Right Hand:
The Three Shades(三個陰魂):
這三個人物最初是羅丹作品《地獄之門》的頂部,後來他將其放大成一個獨立的群體。乍一看像是三個不同的人,實際上是同一個人,被鑄成了三個不同的模樣,並以不同的角度排列。羅丹精湛的造型技巧和三維構圖的構思能力,使每個裸體都顯得獨一無二。其效果令人難以忘懷——被詛咒的靈魂永恒地舞動,像是列隊哨兵發出但丁《神曲》中地獄之門上的警示:“凡入此境者,皆應放棄希望。
在但丁的《神曲》中,陰魂(被詛咒者的靈魂)佇立於地獄入口,指向一句明確的銘文:“凡入此境者,皆應放棄希望。” 羅丹對陰魂進行了多次研究,最終拚湊出三個一模一樣的人物,它們似乎在繞著同一個點旋轉。他將它們置於《地獄之門》之上,高聳於下方的觀者之上,然後將它們放大,形成一個獨立的紀念性群體。
如同亞當的形象——其飽受折磨的姿態在《三個陰魂》中得到體現——米開朗基羅的影響在此顯而易見。人物頭部誇張的傾斜幾乎將人物的頸部和肩部連接成一條水平線。通過這種解剖學上的扭曲,羅丹實現了當時無與倫比的表現力。
The Prodigal Son(浪子回頭):
羅丹以強有力的構思,突出了聖經中浪子回頭的寓言——那個任性的孩子跪倒在地,乞求父親的原諒。這尊人物雕塑最初出現在《地獄之門》中,後來發展成為一個獨立的構圖:絕望(hopelessness and despair)的象征。光滑的皮膚、突出的岩石以及鑿痕,都表明這尊青銅雕塑是仿照大理石版本鑄造的。雕塑上不尋常的藍色銅鏽,展現了羅丹對與合作者合作進行實驗性色彩創作的興趣。人物雕塑和岩石雕塑是分開鑄造的;敞開的底座讓我們可以看到兩者的連接處。
Fallen Caryatid Carrying an Urn(倒下的女像柱托著甕):
《倒下的女像柱托著甕》(原名《悲傷》)被羅丹及其同時代人視為其最傑出的作品之一。與古典傳統中站立的女像柱(支撐女性形象)不同,羅丹的這尊女像柱在她所托甕的重壓下,蜷縮成一團。
Fugit Amor(易逝的愛情):
Fugit Amor是拉丁文,意為“fugitive love”(易逝的愛情)。
Fugitive love是奧古斯特·羅丹於1886年至1887年間創作的一件雕塑作品,由大理石雕刻和青銅鑄造而成。作品描繪一男一女在岩石頂上擁抱的場景。更具體地說,作者的靈感來源於弗朗西斯卡·達·裏米尼與保羅·馬拉泰斯塔的愛情故事,這暗指但丁在《神曲》中對地獄第二層情欲的描述。
Polyphemus and Acis(波呂斐摩斯與阿喀斯):
這又是一個希臘神話故事,演繹獨眼巨人波呂斐摩斯、西西裏牧羊美少年阿喀斯和象征寧靜大海的神女伽拉忒亞三角戀情。
伽拉忒亞拒絕了野蠻醜陋的波呂斐摩斯的追求。伽拉忒亞和阿喀斯的一次約會中被波呂斐摩斯撞見。妒火中燒的波呂斐摩斯從埃特納山邊掰下一塊大石頭向阿喀斯投去,把阿喀斯整個人埋葬。鮮紅的血從石頭下麵淌出來。。。在神的憐憫下,阿喀斯成為水神,化作西西裏的阿喀斯河(Acis river)。
欲知後事如何,請聽下回分解。
下集《榮譽軍團博物館4 羅丹早期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