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譽軍團博物館13 鎮館之寶聖母子等
--2025舊金山的小日子係列92
杭州阿立
2025年8月19日
書接上集: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82791/202508/14245.html
如前所述,上層展覽雖然隻看了一半的樣子,已經2個多小時,人累腿乏。博物館的咖啡館11點開始供應午餐。我們沒必要所有展覽都看,需要挑肥揀瘦。
當機立斷,往回走,鎮館之寶找一找,羅丹雕塑補一補。
(一)鎮館之寶:聖母子
《聖母子》(Virgin and Child),約1460年:
Dieric Bouts (Netherlandish, Haarlem ca. 1415-1475 Louvain) and/or workshop
迪裏克·鮑茨(Dieric Bouts),荷蘭,哈勒姆(約1415-1475年)及/或工作室。
這幅描繪聖母瑪利亞與聖嬰的親密畫作,展現了一位母親與她孩子的人生體驗,並展現了信仰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作品尺寸較小,表明它曾用於私人祈禱,而其奢華錦緞背景則表明它是一件珍貴的藏品。這幅畫作也體現了迪裏克·鮑茨時期流行的尼德蘭繪畫的特質,包括情感寫實主義、豐富的色彩以及對細節的關注,尤其是在頭發、皮膚和珠寶的紋理上。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對Dieric Bouts畫作的介紹:
“這幅小巧精致的畫作,取材於古代拜占庭描繪慈愛聖母(glykophilousa)的畫風——這種風格在荷蘭頗為流行。然而,他摒棄了拜占庭畫作中金色的背景和光環,賦予了畫作一種聖像畫中不曾有的人性柔情與樸素。藝術家以細致入微、觸感十足的肉體刻畫,增強了栩栩如生的形象。他的作品聚焦於母子之間的愛意,強調了人類的情感,並增強了個人虔誠的強烈內心體驗。”
《聖母子》所在展廳前麵已經大致拍過了,這次是回頭補拍鎮館之寶。
之後啥也不看,走回頭路直奔早上來時錯過的第三個羅丹展廳(《羅丹早期作品》)才駐足細看,拍了一組。博文前麵已經寫了,不再贅述。
接著直奔另一件鎮館之寶。。。
(二)鎮館之寶:威爾斯利侯爵情婦、夫人
這另一件鎮館之寶“Hyacinthe Gabrielle Roland”(伊亞辛瑟·加布裏埃爾·羅蘭,威爾斯利侯爵情婦、後為夫人)在上層U形展廳的另一頭(16號展廳)。
《伊亞辛瑟·加布裏埃爾·羅蘭》(Hyacinthe Gabrielle Roland),1791:
Elisabeth Louise Vigée-Le Brun (French, Paris 1755-1842 Paris)
Hyacinthe Gabrielle Roland, 1791
伊麗莎白·路易絲·維吉-勒·布倫(法國,1755-1842,巴黎)。
伊麗莎白·維熱-勒布倫是十八世紀法國最成功的肖像畫家之一。她吸引了眾多貴族客戶,並最終贏得了瑪麗·安托瓦內特王後的讚助,後者於1783年支持藝術家加入皇家繪畫與雕塑學院。這幅畫描繪的是女演員伊亞辛瑟-加布裏埃爾·羅蘭(1766-1816),她當時是諾拉格(Norragh)第一代威爾斯利侯爵(Marquess Wellesley)的情婦,後來成為其妻子。威爾斯利侯爵是第一代惠靈頓公爵(1st Duke of Wel-lington)的兄弟。這幅畫作於羅馬,是維吉-勒·布倫在法國大革命爆發後逃離巴黎後首批受委托創作的作品之一。畫中羅蘭的形象飽經風霜,擺脫了多餘的裝飾,體現了藝術家筆下女性人物的溫暖與親密。
16號展廳既然來了,照片隨手拍幾張。
《莫雷爾-溫德伯爵夫人和她的女兒(音樂課)》,1799年:
Comtesse de Morel-Vindé and Her Daughter (The Music Lesson)。
弗朗索瓦·熱拉爾男爵(Baron François Gérard),法國,1770-1837。
熱拉爾以其肖像畫而聞名,是雅克-路易·大衛(1748-1825)最成功的學生之一。這幅作品由時任法國議會議員的查爾斯-吉爾伯特·德·莫雷爾-溫德委托創作,描繪了他的妻子和其中一個女兒。畫作的背景是他們位於馬德萊娜大道的巴黎時尚住宅中的一間沙龍。他的女兒似乎剛剛完成了樂譜上名為“à ma mère”(致我的母親)的歌曲的演唱。
《阿德裏安·西普裏安·杜克斯諾伊夫人》(Madame Adrien-Cyprien Duquesnoy),約1805:
讓·安托萬·烏東(Jean Antoine Houdon),法國,1741-1828年
節省時間,這展廳沒多拍。
去下一個展廳:
欲知後事如何,請聽下回分解。
下集《榮譽軍團博物館14 十八世紀法意西班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