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Couleur du jour at Table by Bruno Verjus

(2025-06-28 04:47:56) 下一個

 

 

 

巴黎第十二區素來不以美食聞名,尤其靠近裏昂車站比較亂,這讓我在預訂 Table by Bruno Verjus 時略感猶豫。而這片仿佛不打招牌的街角,卻藏著世界五十佳餐廳排名第八的存在。

推門而入,主廚 Bruno Verjus 親自迎客。他稱今晚這套菜單為——“Couleur du jour”,The Color of the Day,不是今日推薦,而是“今日之色”。全席至少九道,色彩是它的脈絡,食材是它的句子,風味是它的節奏。主廚並不提供一張菜單,而是邀請你讀一首散文詩,隻不過這首詩是用嘴唇與舌尖來誦讀。

 
Moussetage:色彩耕種的第一章

如同菜單所寫:“在中世紀前的花園中,自由生長的蔬果與藥草並不分彼此。”首道菜便是如此——一整盤如春天新芽的狂想。

你看到的不是菜,而是顏色的遊行隊伍:胡蘿卜筆直地刺入乳黃色醬汁,像是翻土的鋤頭;四周圍繞著覆盆子、黃椒、嫩綠葉菜與花瓣,仿佛是從一座修道院草本園中剪下來的構圖。菜名不詳,但你能聽出它的語義:色彩是最初的信仰,滋味是它的副詞。

 
À la ligne:一勺海的呼吸

菜單中的這一節寫道:“那些麵朝海灣、低聲細語的潮汐,在石間藏魚,在藻中育蝦,是‘à la ligne’的靜默詩篇。”

而你麵前這一碗,便是那首詩具象化的版本:甜蝦生得透明如晨霧,浮在如同潮間帶的清湯中,浮綠的草本油輕輕旋開一圈圈漣漪。嫩黃的花,點亮了整個碗的中心。湯中豆仁像一群微小海螺在退潮後安坐原位。

這是一次用味覺“散步”的旅程——一口吃下,仿佛赤腳踩過布列塔尼沿岸的濕沙。

 
Laqué:火之下的哲思

菜單寫道:“金色的火候與溫柔的時間,是匠人手中雕出的光澤。”這一道或許便是主廚版的“日式漆藝”——用火,畫一筆溫潤的紅。

嫩蛋糖心尚熱,蘑菇在泡沫中醞釀著橙紅與金黃。橙色泡沫如絲綢般在碗邊泛起,咬下去,卻帶著焦香與一絲近似海膽的深度。那味道不是明亮的,而是微微沉著,像夜晚的燭火,燃燒時不發光,而是照見內心的鏡子。

 
Parfums de bouche:最後一頁的果香

菜單最後一段這樣寫道:“一口果子,是一段夏天的終章,是卡達米利的黃昏在你口中沉落。”

這一道甜菜小品色如紅寶石,坐落在一汪深綠的草汁之上,像是在森林深處偶遇的一滴晨露。你原以為這是餐前 amuse-bouche,誰知入口之後才發現它的餘韻竟長如尾聲。口感飽滿而不張揚,像一封隻署了名字的情書,沒有問候,卻全是告白。

這一頓飯,沒有菜單的明確指引,卻有色彩的節奏與結構。有菜如詩,有汁似畫,有花入夢,整個過程就像在一幅味覺油畫中行走。

Verjus 不是廚師,更像用蔬果與醬汁作畫的作家。他的作品不能翻頁,卻能一口口咀嚼;不能朗誦,卻能在喉嚨中留下韻腳。他以“色”為引,把人從巴黎的街角帶入某種混合了感官、記憶與哲思的場域。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