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31日早上,我正在為家人做早餐,忽然聽到加拿大中文電台新聞:一位65歲老人騎電動滑板車被撞,不幸身亡。我震驚,腦海中湧現出一連串的不舍、不值。為失去生命的老人痛惜,惋惜;為失去老人的家人痛心,歎息。
我是老人,我的年齡比那位老人還年長,我多麽希望老人家還能多活著多好。我是老人,我經曆過痛失親人的滋味,是任何金銀財寶都換不回來的。
幾天前,我和家人旅遊回來,見到了多日不見的鄰居。一位鄰居奶奶剪下一捧自家門前的鮮花送給我,還送給我大大擁抱。另一位鄰居按響我家門鈴,邀請我家人第二天去他家做客,是兌現他加拿大國慶節時的承諾。這兩件事帶給我的是快樂,而不是悲傷。
讓我悟出一個理兒,我的生命、性命,我的“活著”,不僅是屬於我自己的,更是關乎家人、親人,關乎小區鄰裏,甚至更多的人。
晚上我去公園散步,看見一艘小船,一個小女孩伴著小船。一個小男孩蹲下身來,“哢哢”地為女孩拍照,傳遞給我的是快樂。我自然地把我的快樂也傳遞給他們,就像火炬接力一樣。我說我幫你們拍合照好不好?他們欣然同意。
我用我過來人的經曆幫他們拍照,不是拍證件照那樣心裏有笑容,而是請他們把“心裏互相的愛”笑出來。哢哢,照片出來了。小男孩大聲笑著說:“太棒了,太棒了!我都喜歡!”他們快樂,我也快樂。
說明快樂真的是傳遞快樂,反之亦然。
我情不自禁地和兩個小朋友約好:下一次我再給你們拍一張合照,你們倆親密一點兒,站得近一點,別像我和我先生年輕時走在路上還扭扭捏捏、不敢牽手似的。現在這個時代多好啊!我和我先生都是手拉手拍照,可親了。逗得他們哈哈笑不說,還一個勁兒地稱讚。
小女孩問:“真的嗎?您真的會記得我們嗎?”小女孩兒的話話讓我動容。說明人與人之間是有情感,渴望,需要的,多說一句話,多想對方一點,牽手對方,都是很美好的事兒。我在心裏記下這份友誼。活著多好啊!至少我還可以為他們拍照、為他們的樂而樂,是我由衷的快樂。這一切隻有活著才有可能做到。有生命存在,才有可能。
回家路上,我遇到鄰居袁大哥女兒。她說:“您給我的微信聯係方式,我一個字一個字地幫我爸輸進去,可是您沒有接收啊。”哎呀,是我弄錯了!我趕緊跑回家,拿出iPad請她幫忙補救。今兒個一早,我就收到了袁大哥的微信回複,是特別開心的話。
我就想啊:這些隻有我們都“活著”才能做到,否則,什麽都不行啊。
這讓我想起文學城前輩,他一個人寫了390多篇文章。其中有一篇標題是《活著是為了什麽?》
一開始我看蒙了,這個問題太大,得用一生來回答,還不一定答得出來。不知不覺過了一些時侯又覺得,其實是說給我的,不能糊裏糊塗地活著。巧了,昨天中午有一位敢自己拆寶馬車換油泵的前輩給我的拙文留言一無聊兩個字。一開始我中了圈套,可是後來我終於明白,那就是有聊,有趣,也就是說,要有趣地活著。
可見,前輩的文章,前輩的留言,已經在我腦子裏了。這不僅是前輩的魅力,也是文學城的魅力。
如今,又發生了新聞裏的這件事。我想借用前輩的文章標題和前輩留言來做結尾。
感謝文學城博客,感謝讀者,感謝大家。讓我們在不同的領域、不同的地方、不同的選擇道路上,好好活著,愛著活著。
活著是愛。沒有活著,愛就沒有了。
雖然我還回答不出原野前輩的“活著是為了什麽?”,但經曆了這件事,我確信:活著,就要好好活著。珍愛自己活著。活著沒有了,這份愛就沒有了。
最後,我也想為肇事司機——那位81歲的老人,說句話。
老人當時一定嚇壞了,很可能是一輩子都沒有經曆過這樣的驚嚇。就連我,平時看到電動滑板車“嗖”地衝過來,都會被嚇得閉上眼不敢看。現在,天氣越來越熱騎電動滑板車的人越來越多,現行的交通製度對騎滑板車缺乏管製,這是不是個安全隱患安全漏洞?以前是小朋友青少年玩兒,現在是中老年人也玩兒,又不帶安全帽,速度又快,防護措施又沒有到位,想起來是挺可怕的。政府有關方麵是否應該加強管製。
命,說沒有就沒有;說有就有。有時候,生與死也取決於我們自己一念之間。我們老人家越老越小心一些為好,越老越敬愛生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