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許定財心

許許定財心 - 財自在心自由
正文

墓碑的領悟 —— 來處即歸途

(2025-05-18 21:19:54) 下一個

墓碑的領悟 —— 來處即歸途

不願結束的告別

這兩天,我終於動手為父親定墓碑。這件事拖了一年多,快兩年了。說忙當然沒忙到那個程度,其實是因為心裏始終有一種“不想讓這件事結束”的情緒。父親走了,但我遲遲不肯給這個過程畫上句號。也許,是潛意識裏還不願意徹底放手。

他去世後,我收到過兩三封墓碑公司的信,不知道信息從哪裏泄露的。這類公司我一個都不會用——再便宜也不會用。死者的信息被當成生意資源,令人反感。

有朋友猜可能是殯儀館泄露的。也有朋友問我關於喪葬補助的事。我記得有一種最基本的服務,應該是政府給低收入家庭的福利,不花錢,但一切都很簡樸。我們家當時沒申請這些。需要的話,到時候這邊醫院的社工會給你提供相關資料,幫你梳理流程。最重要的,是生前最好和家人聊一聊,是選擇土葬還是火葬。否則,一旦那天到來,家屬本就情緒不穩,事前沒計劃好的人,真的會手忙腳亂。

都是生意,被操縱的親情

我一個在廣州的朋友講起她的經曆。她也是送走父親。殯儀館給她看了兩張照片讓她選:一個棺材被鮮花環繞,一個則光禿禿的。她當然選了有花的,要付幾千塊。結果火化前的儀式隻有十五分鍾,結束後那些花立刻被撤走,又拿去圍繞下一個棺材。她說:“那些花不知沾了多少人的氣息。”她很後悔,覺得堵心。我聽了也覺得,這種形式主義簡直是一種嘲諷。要是我,肯定什麽都不要。幹幹淨淨地離開就好。反正馬上就要火化,何必在意那十五分鍾的“體麵”?更何況,我們家從來就沒有擺放鮮花的習慣。

其實加拿大這邊的殯葬服務也一樣是“一條龍”,但態度比較專業,不會硬性推銷。鮮花、運花、禮堂布置各種項目一應俱全,都是可選項目,費用明細列得清清楚楚。我隻選覺得需要的,也沒在殯儀館買墓碑。他們當然希望你順手就定一個,但那肯定會加價。

當時最主要原因,我是想自己設計墓碑圖樣的。但親人剛離世那陣子,整個人狀態不佳,哪有心情動筆?現在情緒平穩了,卻也沒了那份心氣。隻想選一個大方、簡單的款式就行。網搜了一個某墓碑之鄉的網站,我打開一看……實在接受不了。那種撲麵而來的土氣,或者說審美差異吧,反正不適合我。

後來我找了一家網上定墓碑的公司,操作很方便。客服口音像印度人,流程專業,態度挺好。喪事終究也是生意,但這邊相對合理。加拿大墓地的費用是一次性的,沒有每年的維護費這一說。不像國內,不但墓地昂貴,據朋友說還得年年交費,而且使用期隻有二十年。到期不續,就給你“清場”。

我們買墓地那會兒,銷售還搞錯了規定,說我們那一排可以立碑,結果簽完合同才發現隻能放平碑。他們道了歉,但我們也沒太在意,平碑就平碑吧,簡單就好。

土葬與信仰的悖論

關於土葬,我父母當年選擇了這個方式,我當時非常意外,也不理解。他們一生口口聲聲是無神論者,從不談靈魂、不講來世,可到了生命的盡頭,卻選擇了最傳統、最具儀式感的歸土方式。現在回想,也許所謂的“無神論”隻是頭腦層麵的被動接受,而真正靠近終點的時候,人會麵對自己靈魂深處真正的渴求。我不理解,但必須尊重,更要去執行。

名人都有墓誌銘。什麽我來過,我征服,我寫過,之類的。現在真正要刻字了,才意識到:其實如果你的墓碑隻有24x18英寸,根本沒有什麽寫墓誌銘的空間。這大概就是普通人的宿命。

墓碑,是一塊石頭,但也像是一種凝視,一種回應,一個遲來的告別。莊子說“是相與為春秋冬夏四時行也”,生死隻是自然的流轉。你終於得承認,這一生的來處,其實就是歸途。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