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UMARTINI

希望感動別人就先感動自己
個人資料
DUMARTINI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費德勒成長故事:追尋完美(連載之一.)

(2009-09-03 22:38:23) 下一個








簡介:

《費德勒的故事:追尋完美》作為費德勒迄今以來第一本也是惟一一本傳記,完整地記錄了費德勒從一個天賦異稟但性格暴烈的少年,成長為溫文爾雅且成就無數的史上最偉大網球運動員的動人過程。該書自2008年6月份出版後得到了國際各大傳媒的高度評價,就連費德勒的母親也表示,她將把這本書作為他兒子的百科全書來收藏。


連載目錄:

作者的話
序言
愛上網球的男孩(1)
愛上網球的男孩(2)
鄉愁
少年王者
奧運會初體驗

在中國迎來紅色黎明
奶牛相贈勝利者
打敗桑普拉斯的人
世界第一(1)
世界第一(2)
法拉盛之夜

上天給予的天資VS對他期待過高產生的壓力
上海的救星
當你狀態不佳時,友善待人。。。


讓名人評論一番


---------------------------------------------------------------------------

作者的話


        我是在2003年的溫布爾登公開賽後決定寫一本有關羅傑·費德勒(Roger Federer)的書的,他在那項賽事中成為瑞士的首位大滿貫賽事男單冠軍。現場報道溫布爾登賽已超過20年的我,清楚地意識到這次勝利的重大意義。我向羅傑及其父母表達了我的想法,不過,他們當時認為羅傑的故事才剛剛揭開篇章,為一位22歲的年輕人撰寫傳記為時尚早。我不得不承認他們是對的——但僅僅幾年過後,費德勒的曆史地位就已牢牢確立——他成為曆史上最偉大網球運動員中的一員,

與比約恩·博格(Bjorn Borg)、







皮特·桑普拉斯(Pete Sampras)、


羅德·拉沃(Rod Laver)、



以及弗雷德·佩裏(Fred Perry)(1933)



這樣的偉大名字比肩而立。

這本書意在表明費德勒攀上巔峰的道路是多麽漫長而艱難、是什麽阻止了他以更快的速度發展他驚人的天賦、他是如何最終開掘出自己的潛能,以及他在這項競爭激烈的國際體育項目中的那些連勝記錄是多麽不可思議。該書同時描寫了費德勒的成長環境,以及在他追尋完美的過程中那些意義重大的人物。這本書同時也可以用來說明,費德勒在職業生涯前路中所將麵對的那些目標是多麽難以超越——比如14座大滿貫賽事冠軍的曆史紀錄;事實上,這也正是各國媒體、球員以及專家們討論的一個熱點話題,而這絕非巧合。



正如聖諺所說的那樣,“本地薑不辣,本村無聖哲”。此話同樣在費德勒身上應驗,他作為運動員、網球大使以及道德楷模所體現出的天賦和取得的成就,似乎在瑞士國土之外得到了更高程度的認可。如果有一些讀者能夠因為這本書而意識到,無論他是作為一位運動員還是一個人,費德勒對於網球和體育界都是多麽珍貴的神賜之物,那麽這本書也就達到了初衷。

當我閱讀我收集來的眾多資料、電子文檔以及我過去十多年的采訪筆記時,我禁不住一次又一次地想,羅傑·費德勒也許是世界上接受采訪次數最多的運動員。似乎已經沒有任何他沒有被問過的問題,而費德勒總是以令人稱道的耐心一遍遍地回答著所有的提問,他總是和我們這些媒體工作者們坦誠相見。一次又一次地,他給了我們這些瑞士記者更多的采訪時間,即便他並不是非得這麽做,即便他對所有的問題都已提供了答案。在這裏,我想為他多年來對我工作的配合表示感謝。

在撰寫本書的過程中,我也清楚地意識到,在如此短短的幾年時間裏,在他身上以及他周圍所發生的事情是如此之多——這些都值得追憶並準確地記錄——因為有時候,人們隻有在相隔一段距離遠觀時才能看清楚事情的重要性。我總是被一個事實所震驚,那就是這個充滿野心並且總是對自己不滿的少年是如何成長為世界體育界的一位最偉大的人物——特別是在他的品性幾乎完全沒有改變的情況下。羅傑·費德勒依然保持著謙遜的風度,並沒有覺得自己是特殊人物。即便他做出了一些不被理解的決定,那也往往是他在意識到達到他為自己設立的至高目標的前提下所必須做出的抉擇。

就在費德勒以令人窒息的速度繼續將曆史寫入更多的文件資料以及各種檔案時,我還想感謝另一些幫助我完成此書的人。我特別想提到蘭迪·沃克(Randy Walker),當他在美國網球協會工作時我就與他相識,他是新篇章出版社(New Chapter Press)出版該書英文版背後最大的推動力。他將熱情注入這本書中,令我完全享受改寫敫?碌惱?齬?獺?br />
我還要感謝在慕尼黑與蘇黎世的龐度(Pendo)出版社,是他們的主動提議令我有了憑借這本書改變職業生涯的機會。我要感謝我采訪過的很多人,他們不僅提供信息,而且願意和我分享他們對羅傑的回憶與理解——特別是他的父母親。我要感謝那些多年來在巡回賽中采訪羅傑的國際以及瑞士媒體的同行們,他們描述並且指出他所取得成就的驚人之處,特別是對於瑞士這樣一個小國來說。

另外,我還要感謝來自男子職業網球協會ATP媒體公關部的尼科拉·阿紮尼(Nicola Arzani)和似乎永遠都能夠提供出很棒的數據及信息的格雷格·沙克(Greg Sharko)的寶貴幫助,以及國際網球聯合會ITF的巴巴拉·特拉維斯(Barbara Travers)和尼克·艾米森(Nick Imison)。我還要感謝Tamedia AG和我的老板弗雷迪·威斯坦(Fredy Wettstein),以及我在《每日導報》(Tages-Anzeiger)和《周日新聞報》(Sonntags-Zeitung)體育編輯部的同仁,是他們的幫助令我從一個新聞記者的角度陪伴費德勒的成長成為可能。

我還要感謝我在紐約的好友約爾根·卡爾瓦(Jürgen Kalwa),曾經撰寫過一本有關泰格·伍茲(Tiger Woods)的書的,他為我提供了大量的寫作竅門。我還要感謝我的姐姐簡寧(Jeannine),他是第一個帶著批判的眼光閱讀手稿的人,並且提供給我很多富有價值的反饋意見。最後但並非最不重要的是,我要感謝我的太太安妮(Eni)和我們的女兒傑西卡(Jessica)。對於她們來說,在一整個冬天麵對我並不容易——因為我大部分時間都將自己關在一扇緊閉的房門後,並且深深地沉浸在另一個世界之中。



瑞內·施道弗(René Stauffer)


2007年5月於瑞士慕爾海姆


(點擊看下一篇:《邂逅一個十五歲孩子》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0909&postID=4098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DUNARTINI 回複 悄悄話 圖片全部是我另加上的,特此說明
DUNARTINI 回複 悄悄話 作者和譯者情況介紹:

瑞內·施道弗(ReneStauffer)

蘇黎世《每日導報》網球記者,同時也是世界上頂尖的網球記者之一。自1981年就開始了體育記者生涯。在1996年羅傑?費德勒還是個15歲的少年時,施道弗就撰寫了有關他的第一篇報道;自那之後,施道弗在世界範圍內的賽事中追隨並報道費德勒至今。

譯者簡介:

張奔鬥已有15年的新聞工作經驗,為中國發行量最大的體育平麵媒體《體壇周報》撰寫網球文章已超過10年,報道量已達500萬字以上,是國內公認的最具影響力的網球記者。他已采訪過多項國際網球賽事,同時也是曾對費德勒進行過獨家專訪的少數中國記者之一。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