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遭遇生死勁敵:馬斯克建新黨扯旗造反,愛潑斯坦性奴案掀翻嘛噶。一人一鬼陰差陽錯,快速發酵狗血四濺,石破天驚非同小可。共和黨白日撞鬼,如臨大敵。民主黨冷眼旁觀,趁勢追打。獨立中間選民再陷迷茫,哀歎亂世。簡中界炸圈,滿屏五分鍾急智。
咱們還是慢鏡頭近看正說,一氣說清。篇幅長,分上、下兩集,請記得訂閱、轉發。
2025年夏天的美國政局,雞飛狗走,亂上加亂:民主、共和兩大黨失寵;馬姆達尼社會黨、馬斯克美國黨一左一右霸屏;川普翻雲覆雨,屢屢惹翻嘛噶人,終於怒而反川。
就從馬斯克建黨說起吧。馬斯克建黨,到底多大的事?“第三黨”崛起,如何衝擊美政格局?川普,嘛噶,共和黨,遇到了多大的麻煩?
他是世界首富、矽穀大腕,控製X-Tweeter、SpaceX、特斯拉三巨頭。他從民主黨變身共和黨,從全麵反對到公開支持川普。他是川普複辟最大金主,砸下數億巨資。複辟功成,他領銜督辦政效衙門,重手強拆聯邦政府,幾個月後離開,立即憤怒抗議川普關稅大戰和大美預算,並為此而建黨、反川。
所有那些東西都天下皆知,未必廣為人知的是:他公開承認有阿斯伯格自閉症,待人接物言行僵硬有目共睹;他高調“搶占子宮”,與眾女人批量生娃,垂範對抗“反白大擠代”;他有三國護照,是南非長大的加拿大人、留學移民美國並歸化入籍。
他在X征集推民意見,120萬人投票,三分之二支持建新黨。於是7月6日,他發推宣布“美國黨 America Party”成立。
馬首富建黨、對抗美國總統,絕對搶鏡,迅即成為全球頭條。建新黨、與川普最後決裂、全麵對抗,是他個人的政治應激,看點、盲點、變數滿滿。但因尚未向聯邦選舉委員會 FEC 或任何州選舉機關登記並滿足注冊條件,所以仍還隻是個媒體事件、品牌官宣。
超級首富,超大利弊。先看利:超多現金,超強氣場,超旺人設,超大平台,超高流量。再看弊:無黨幹、無組織、無章程。他本人無資格參選總統,也不會有耐心競選、任職國會和地方公職,而且民望可疑、不可期。目前看,仍是獨角戲、公關戰、品牌造勢,不像政治運動,何以維持長期影響力?
首富新黨的政綱朦朧幼稚,大略主張經濟自由、政治保守,反建製、體製,反征稅、赤字、國債,反監管、福利、工會、環保、平權。沒錯,近乎反一切美國製度、社會實踐、文化現狀,隻要打破他稱為“實為一黨化”的兩黨專製和極化對等分裂僵局。目的太過功利促狹,選戰也攻略超簡單:隻要在2026中期大選中奪取2-3個參院、8-10個眾院席位。隻要。
他的意識形態、政策主張、公眾人設的確四不像,湊整成選民基本難度不小:自由意誌主義與嘛噶民粹背反,技術精英主義脫離中下層大眾,政治朝秦暮楚得罪訴求獨立的中間票,與川普的基友關係讓溫和選民作嘔。
隻憑有錢,就想衝破聯邦體製、建製,談何容易。當代政治選舉機製成熟,架構複雜——包括選舉人團、各州選舉法規、贏者通吃,一切都契合兩大黨輪替,第三勢力極難插入,能否如意獲得“選舉準入Electoral access”尤其被普遍不看好。
各州嚴格規定政黨、個人、政治組織獲準參選、寫進選票的法律程序和資格條件,包括州內政黨注冊、簽名門檻、報名期限、保量維持。兩大黨自動擁有全國各州的選票資格,而綠黨和自由意誌黨每年要在部分州重新申請、征集簽名。馬斯克若達不到程序與資格條件,就隻能以“獨立”身份參選,勢頭大打折扣。
首富建黨,甚囂塵上,沸沸揚揚。隻是盛名之下,含金量幾何?
挑戰兩黨、達標各州參選門檻、改變選舉規則,絕非隻靠砸錢就能做到,馬斯克惦記的搖擺州局麵尤其複雜。建黨、參選、參政、執政,都遠比創業、經營、管理更難、更複雜。媒體圍觀當然增加流量,但媒體持續懷疑、甚至敵意卻嚴重不利。
馬斯克玩票政治、混圈川普嘛噶,給自家企業造成重創和重大風險。若想借建黨補回商業利益損失,怕是美夢難圓。兩個行當,不同賽場,沉沒成本一去無返。再從創業英雄變身政治梟雄,路途更加艱險。
即便實力蓋天,氣勢熏天,即便能霸屏、能跨界、能從龍川普複辟、能重創聯邦政府,卻並不等於能領導政治運動和獨立政黨。他的政治膽氣全部來自技術創業成功,他對政治顯然一竅不通,隻憑原始直覺、臨時衝動,先幹起來再說。
然而創業人的“快速動作、不計損毀 Move fast. Break Things”並不適用於妥協、中庸的美國政治。在他之前,號稱“矽穀政治教主”的彼得·蒂爾試過幹政,也曾風光一時,但很快隕滅,永久退出政治。
顯然,馬斯克把新聞周期誤當政治節奏玩弄,把推眾粉絲誤當選民人口收割,把政治誤當成工程技術項目推進。工程項目可以簡單粗暴,可以隻算投入產出、效能效率,可以隨時推倒重來,可以隻求流程整體優化。政治全然不同,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都完全不一樣,涉及人的利益交換、合縱連橫、機構法規,效能效率未必是首要效標,有時甚至必須退讓、賠錢、拖延、放棄。
馬斯克的從政素質和誠意都被吊打,說他對人類需要麻木無感、厭惡無私奉獻、對法規和常理深惡痛絕、與公共服務不共戴天、作為外國人不懂也不在乎美利堅;說他首富玩票、豪強幹政、全麵樹敵、與美利堅勢不兩立;說他在推民王國裏說一不二,妥妥能做黨主、搶話搶鏡,但難成政治領袖,難以駕馭獨家新嘛噶,難獲多數獨立中間選民擁戴。
中間票是沉默大多數,沉默是有原因的,因為沒有代言人。雖然民調顯示多數美國人讚許第三黨:蓋洛普58%,但隻是表達對現狀不滿、失望急躁,並非民意授權 mandate。能贏得多數選票才算政治授權,才有實力叫板、超越民粹,可那需要超強政治敏銳、廣譜魅力、誘惑煽動能力。
那些方麵,馬斯克都才具平平,也找不到能控製的合適傀儡。左中右都有人表示有興趣合作,但合作並非他的性情和首選。他的技術內卷、思維短路、政治幼稚、言行粗暴、自閉體質、中年危機,都是素質硬傷。人格決定命運。自閉症黨主,能走多遠,能撐多久?
他熱炒所謂“第三黨”主旋律,貌似是個不錯的噱頭,但卻不是新概念、新發明。話說,“第三黨”到底是怎麽回事?
首富建黨,媒體驚詫,輿論大嘩。驚詫、大嘩之餘,褒貶不一。褒者讚其挑戰兩黨霸權,開辟美政新天地,顯然對兩黨建製體製恨之入骨。貶者斥其自不量力、朝秦暮楚、有錢任性,癡心妄想顛覆現狀。
除此之外,馬斯克建黨卻並非曆史性大事。若看意識形態、政策主張、氣度格局,馬斯克並非第三黨中出類拔萃者。連首富建黨,他也隻忝居第二,而且遠不如第一例佩羅強大。
兩黨二元既非從天而降,也非君命神授,更非一成不變天經地義,而是長久曆史演進、競擇存廢的結果。各西方大國都有主要政黨,但兩大黨長期競爭執政卻是聯邦民主共和的美國獨特現狀。類似生物界兩性現象,有其自然緣由和內戰邏輯。
兩大黨在曆史上也都曾是“第三黨”,都應運而生、挑戰舊秩序、從混亂中脫穎而出,都曾是“邊緣”“異類”,都在特定政治裂變、社會重組的時代風口中崛起,開始都不起眼。
建國之初,有聯邦黨 Federalists 與民主共和黨 Democratic-Republicans 對立競爭。後來,民主共和黨內部分裂,民主黨脫穎而出,成為新的傑克遜主義主導勢力,以進步草根動員對抗精英主義的聯邦黨。
1850年代,廢奴爭議白熱化,導致輝格黨 Whigs 瓦解。力主廢奴的“第三勢力”組建共和黨,當時也被視為激進。他們在短短6年內主導輿論,集結在1860年當選的林肯總統旗下。兩黨格局形成。
縱觀250年美利堅國史,政黨層出不窮,嶄露頭角者數不勝數,但內戰後不再有建國、廢奴、保聯邦那樣的曆史關頭,不再有催生兩大黨的曆史激變。當下美政格局運勢,最大激變不過隻是嘛噶亂政。馬斯克並無實力超越嘛噶、領導新嘛噶或終結嘛噶、恢複美利堅。
今天,獲得州內選票準入的大概有50多個,其中38州有自由意誌黨,23州有綠黨,12州有憲法黨。小黨前三總共人數百萬,不到選民1%,選績限於郡市鎮,對州和聯邦立法零作用,民調可忽略不計,完全邊緣。馬斯克能異軍突起、超越三大,迅速形成氣候嗎?
百多年來,選績成氣候的第三黨不乏其例,每每擁有強大黨組織與不俗選績,總統大選獲票兩位數,屬第三黨第一方陣。按贏獲選票比例計,前三甲是:
冠軍,1912年老羅斯福前總統的改革派“進步黨”,獲選票27.4%,贏88選舉團票,肢解並打敗共和黨,民主黨的威爾遜勝選總統。
亞軍,1992、96年首富佩羅的中間派“改革黨”兩次參選總統,獲票19、8.4%,零選舉團票,吸走共和黨票多於民主黨票,導致老布什和多爾敗選、克林頓當選並連任總統。
銅牌歸1968年華萊士的保守南方“美國獨立黨”,獲選票13.5%、46選舉團票,橫掃深南5州,分裂民主黨,致使尼克鬆以0.7個百分點選票優勢拿下301選舉團票、獲選總統。
選績堪比三甲的是民主社會黨DSA的桑德斯,2016、2020年民主黨初選中獲票一千萬上下,高達43%、26.3%!DSA既拒絕加入、又拒絕脫離民主黨,采用特洛伊木馬戰法,從內部瓦解、削弱民主黨,導致2016年希拉蕊敗選,但卻未能阻擋2020拜登獲勝——史稱Berniecrats桑德斯民黨,即DSA。
比之掄圓了死磕的第三黨,特洛伊木馬戰法戰績如何?
2025年紐約市長初選,排序複選投票,達尼贏票最終過半,獲民主黨提名,選績超過桑德斯2016,特洛伊木馬初勝。紐約市深藍,民主黨前州長庫默和現市長亞當斯都在以獨立參選人身份與馬姆達尼競爭,民主黨大分裂,馬姆達尼勝算了得。
與桑德斯、馬姆達尼DSA類似,2009-2014年間,共和黨內的茶黨和嘛噶也采用特洛伊木馬戰法。茶黨先後采用財政保守主義和全麵文化戰爭攻略,重創、擠代黨內溫和派,推動共和黨轉向激進深右。共和黨2010中選增獲參眾兩院6席和63席,2014參院新贏9席,數年裏拿下多州州長,茶黨功不可沒。
2015年後,茶黨演變為眾院硬核自由派Freedom Caucus,與川普嘛噶結盟,對抗殘存的主流共和黨。川普迅即後來居上,向政治精英建製體製——所謂“深層政府”宣戰,以民粹國家主義與凱撒主義式個人崇拜,成功清除溫和務實派,獨霸共和黨。
以黨內建黨為特點的特洛伊木馬戰法是第二方陣,第三方陣是攪局者,歸“四兩千斤”類——從未贏過像樣選舉,致力於強推重大議題、驅動敘事流變、迭代塑造主流民意:從不可思議,到太過激進,到可以討論,到似乎合理,到主流共識,最後到政策立法——即“奧弗頓之窗”Overton Window,政治社會話題公共可接受度的動態流變。1948年,小羅斯福的副總統Henry Wallace組建進步黨,以2.4%選票強推民權,十幾年後產生結果。
這些小黨的民調和得票都在低個位,但屢屢四兩撥千斤顛覆大選。2000年,綠黨Ralph Nader以區區2.7%得票率導致Gore輸給小布什。2016年,綠黨的Jill Stein與DSA的桑德斯一樣,也吸走數萬藍票,致使川普當選,在密西根、威斯康星、賓州得票3-5萬,超過川普出超。大選後,綠黨要求並出資在三州重新計票,卻未能改變結果。
第四方陣可稱為“議題小黨”,包括溫和中右的自由意誌黨、複古保守主義的憲法黨等。特點是長期存續、正式參選,但從來贏不了。憲法黨1992年成立,初期稱納稅人黨,與1968年華萊士的美國獨立黨的意識形態基本重迭,堪稱其精神傳人。
冷觀第三黨名稱,但見自由、進步、改革、美國、獨立、社會排列組合,周而複始。
表麵看,馬斯克剛剛宣布建立的美國黨與1971年成立的自由意誌黨政治經濟主張高度重合,都主張小政府,但兩者有深層實質分歧。自由意誌主義黨是一群理想主義者,堅守個人自由與最小政府。馬斯克則與川普一樣,是交易型嘛噶,控製欲極強,權力高度集中,自認個人全能,同時全方位利己。馬斯克拒絕自由意誌黨合作邀請,不願被搶風頭。
2025年,馬斯克與川普鬧翻,賭氣建黨,社會黨大贏紐約市長初選。新黨、小黨追打,兩大黨都不吃香了。選民有了些怎樣的新誘惑?怎麽會?
有意思的是,新黨、小黨每每是外來者落地發芽,如社民黨就有歐洲猶太血統,馬斯克和馬姆達尼都是移民歸化,確切說,兩人都是非洲船民。這未必因為遠來和尚好念經,更可能是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外來者反傳統更無牽掛。
“第一、二代移民優勢”的社會學規律,是否也適用於政治?成功從政者,有移一代基辛格、趙小蘭、奧爾布萊特,移二代哈裏斯、海利、吳彌。剛下船的馬斯克和馬姆達尼呢?
今年紐約市長選舉,社會黨小鮮肉初選中手撕民主黨老將。經典兩大黨失寵,滿屏川普馬斯克馬姆達尼、嘛噶社會黨美國黨。二馬都想顛覆美國生活方式、改寫美國治理話式——不熟不親不習慣,重起爐灶無負擔。
川普也是外來者,第一次參選前公職經曆為零,第二次勝選後,依然與規則格格不入、冰炭難容,一心極大化個人和家族利益。馬斯克既是外籍移民,又是政治外行。他是移民,卻極端敵視移民,為此被指為法西斯。他支持川普反移民,而川普卻威脅要剝奪他的公民權、驅逐出境。
馬斯克怒罵兩大實為一黨。的確,從外向裏看霧裏看花,或許難以看清、看懂色差。但無論一黨還是兩黨,都被川普嘛噶徹底打趴下了。去年總統大選,左翼踢走唯一打敗過川普的“老人”拜登,經濟強好下完敗。
共和黨不嫌川普老,趁左營自殘互殺全麵大贏,卻無力阻止川普虎狼之治。幾個回合下來,川普在共和黨內的淨支持率(支持-反對)第一次兩位數下跌,亂局浮出水麵。川普複辟後半年不到,民意對移民的感覺傾覆顛倒,正麵接受度也悄然大幅上升。
本周蓋洛普民調:美國人62-35反對川普反移民行動,獨立票69-28反對;79%美國人、64%共和黨認為移民利國。拜川普所賜,說移民好的創曆史新高,年初美國人64%,共和黨人隻有39%。法西斯不得人心,無論成色幾何。
更有甚者,破天荒第一次有嘛噶人公開反對川普政策:烏克蘭-普京、關稅世界大戰、轟炸伊朗、大美預算法案,遭嘛噶顯要高分貝怒罵。倒不是眾口難調,更因為川普現抓的政策與他自己之前的說法和嘛噶核心主張屢屢背反,陣營內失去統一思想和目標,川普不得不一次次呼籲“團結”。
意識形態口號好聽,黨爭廝殺好玩,但涉及根本利益,隻靠個人崇拜魅力與瑪噶口號難以壓住陣腳。關稅戰、大砍預算,都讓馬斯克吃大虧,川馬非神聖同盟瞬時冰雪消融,於是衝冠一怒隻為錢,扯旗建黨要反川。
世人目擊下,美利堅走向何方?是什麽根本變化在驅動者這輪裂變重組?請看下周後續:自由民主生死劫,一川三馬誰救美?明天嘛噶反川下集,說完性奴案反噬川普。
歡迎留言交流、抬杠,我是風鳴,感謝訂閱轉發,下次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