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當個體麵臨與自身信念或行為不一致的情況時,他們會感到心理不適,從而試圖減少這種不一致感。對於股票交易者來說,一旦他們做出了投資決策並且出現虧損,可能會感到與自己的“聰明投資者”形象相衝突。這種失調感促使他們采取死扛的策略,以避免承認自己做出了錯誤的投資決定。因此,他們會傾向於忽視市場的變化,堅信市場會反彈,避免麵對損失的事實。
2. 損失厭惡是指人們對損失的情緒反應強於對同等程度收益的反應。股票交易者在虧損時可能更加敏感,感受到的痛苦遠大於獲得相同數額利潤時的滿足感。因此,他們可能會選擇死扛,希望通過等待市場反彈來避免“鎖定”損失。這種心理使得他們寧願繼續忍受虧損,也不願意承認失敗。
3. 很多交易者在市場初期可能經曆過一段成功的投資經曆,從而產生了過度自信。他們可能認為自己能夠預測市場走勢,錯誤地高估了自己的投資能力。當出現虧損時,他們可能會認為這隻是暫時的波動,自己依然有能力扭轉局麵,因此不願意止損。這種自信導致他們忽視了市場風險,繼續堅持自己原有的決策。
4. 在某些情況下,交易者可能會表現出類似賭博的心態,認為虧損之後市場會“回補”或者反彈。他們可能認為市場在短期內會有反轉,而虧損隻是“運氣不好”。這種思維方式基於一種誤解,即認為過去的虧損必然導致未來的回報。實際上,市場走勢是隨機的,但交易者的心理卻可能被這種錯誤的邏輯所驅動。
5..當股票交易者遭遇虧損時,他們往往會產生一種強烈的動機,希望通過繼續持有虧損的股票來實現補償。這是一種試圖通過後續的反彈來彌補損失的心理。這種心態會讓交易者傾向於“死扛”虧損,因為他們希望能夠通過未來的獲利來實現心理上的平衡,而忽視了持續虧損可能帶來的風險。
6. 股市的波動不僅僅是理性分析的結果,很多時候交易者的決策會受到情緒的影響。當他們遭遇虧損時,可能會產生憤怒、焦慮或者羞愧等情緒。這些負麵情緒可能使得他們在理性判斷時出現偏差,導致他們不願意承認自己的錯誤決策,而選擇通過“死扛”來證明自己是對的,或者希望通過堅持來避免麵對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