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的本質和交易心理

我們通過這個空間來探討資本市場的本質和幫助我們賺錢的交易心理
正文

市場總是正確的

(2025-02-16 05:51:40) 下一個

幾年前,一位老朋友陪我去辦公室,我們一邊聊天,一邊看盤。當我看到價格的劇烈變化時,不由得感歎:“該死的市場!”朋友聽後,說:“你把市場當人看了。”
他說得對,我們常常這樣想象市場。漲時我們覺得它寬厚大方,跌時又覺得它在故意刁難我們。在我們的心中,市場似乎成了一個有情緒的存在,而這可能是問題的根源。我們常說“市場永遠是對的”,仿佛它有對錯之分。但如果市場就像石頭或樹一樣,沒有情感,那它就無所謂對錯,它就是這樣。

不過,從某種角度來看,把市場擬人化也並非沒有道理。市場並不是一個個體,而是數百萬個體的共識。基本麵分析師試圖去掉市場中的人性因素,認為價格波動是由利潤、股息、管理、競爭等可量化的因素所決定的。而技術分析師則承認,基本因素是影響價格的動力,但這些因素是經過人類的思維處理的。正是這些人類的思維讓市場顯得像一個龐大而有意識的存在。因此,為了方便,我們可以將市場視作一個“人”,甚至是一個無所不能的存在,它似乎總是“正確”的。

既然市場如神般永不出錯,我們就應該把自己放在觀察者的角色,而不是主導者。我們無法控製價格的走勢,隻能觀察並試圖隨之而動。這樣做既是為了方便,也是為了應對現實。市場其實並不神秘,它隻是如實反映了每一個人的行為。全世界有數以百萬計的人在基於各自的理由進行買賣。一個賣家可能聽到傳言,或者因為急需現金而出售,也可能因為擔心虧損而拋出股票。而在市場的另一端,買家們可能不相信同樣的傳言,或者剛剛收到了退稅,覺得現在是一個好機會。所有這些個體的決策最終被市場匯聚為兩個關鍵信息:價格和交易量。市場在不斷變化,平衡著人們的貪婪與恐懼,而這一瞬間就形成了交易。

基本麵分析師試圖解析所有流入市場的信息,但這麵臨著兩個問題。首先,分析師不可能看到所有必要的信息;即使能看到,信息的複雜程度也會讓人不堪重負。其次,即使掌握了關鍵信息,也很難判斷投資者會如何看待它。我們都見過財報發布後股價的反應,報告可能很好,但市場卻覺得不夠理想,股價可能會下跌。發布前,關於財報的預測、討論和爭論已經進行了很長時間,這些都改變了市場的心理預期。因此,最終的反應往往出乎意料。

在一次上漲的頂端,某公司發布了激動人心的新產品,聽起來是個好消息,但卻成為了上漲的終結。股價大幅下跌,雖然之後有小幅反彈,但最終卻繼續走低。

這是否意味著市場是隨機且不可預測的呢?並不是。盡管我們無法預測人們對大量信息的反應,但我們可以觀察這些反應的結果。通過關注市場的輸出而非輸入,我們簡化了問題,把數以千計的基本因素縮減為兩個簡單的技術指標:價格和交易量。

我們常常把市場當作一個“對手”,就像我之前那樣抱怨它。但當我們做出錯誤決策時,歸根結底能責怪的隻有我們自己。市場永遠是對的。如果我們失敗,那是因為沒有正確解讀市場和它的波動。我有位朋友,每當市場似乎走得太遠,他就會打電話來抱怨:“他們瘋了,價格太高了!”每當他這樣說,我知道轉折點就快來了。盡管他是個成功的投資者,但偶爾也會對“他們”感到憤怒。他的憤懣其實是在發泄,因為他明白自己無法抵抗市場的力量,即使感覺被市場擊打,也隻能順應它。他對“他們”的不滿,是另一種將市場擬人化的方式,讓他有了可以指責的對象。

如果市場總是對的,那我們能怪的隻有自己。市場在講述一個故事,我們需要傾聽並解讀它的意義。隨著故事的發展,我們往往能看到它的走向,並利用這種認知。但如果試圖提前猜測太多,往往會出錯。我們最重要的是把握住故事的大方向。短期的波動都在朝著一個方向前進,而這個方向可能會持續下去。如果我們能準確解讀故事的方向,就能在市場中獲得成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cager812 回複 悄悄話 市場並不總是對的,相反它老是出錯,但它能自動修正。漲跌就是。
hellomm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zzjiang' 的評論 : 量價操盤法
zzjiang 回複 悄悄話 "價格和交易量。如何解讀這些信息,就是這本書要討論的內容"
很好奇,是哪一本書?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