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沙河,我的第二故鄉-南京知青紀念碑
(2025-02-03 13:51:41)
下一個
大沙河,我的第二故鄉-南京知青紀念碑
大沙河
編輯於2011-6-14 16:27
1968年11月2日夜,南京下關火車站,白下區200名66屆、67屆中學生赴江蘇豐縣大沙河果園農場,成為 “ 上山下鄉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 ” 的知識青年。
11月3日深夜,經過10小時火車、6小時汽車、2小時馬車的長途顛簸,他們被分別送到6個分場。迎接這些年輕人的是氣溫驟降的淒風冷雨,宿舍是四麵通風的空曠的大倉庫,床鋪是水泥地上的麥草和蒲草墊,疲乏至極的知青勉強睡去。第二天,狂風怒號,滿天黃沙飛舞,幾乎伸手不見五指,從來沒有見過的強沙塵暴給他們來了一個下馬威。
1979年6月,200名南京知青陸續離開豐縣大沙河果園,原因不一 : 有病退、有調動、有父母身邊無人照顧、有到煤礦當礦工 ……,還有十多人已經去世 !
1988年10月,豐縣大沙河果園建園30周年,果園黨委書記專程來到南京,慰問為大沙河果園的建設和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的南京知青。
1993年10月,江蘇省委黨校教授馮治的《果都春秋》由中共中央黨校出版,韓培信作序。扉頁上書 : 謹以此書獻給參加和支持江蘇省豐縣大沙河果園開發事業的人們 ! 其中相當大的篇幅介紹了南京知青的卓越貢獻。
1998年10月,120多名南京知青接受豐縣人民政府和大沙河果園的邀請,作為特邀嘉賓,重返第二故鄉,參加果園建園40周年的慶祝活動。豐縣四套班子赴徐州火車站迎接,警車開道,鮮花彩旗,鑼鼓鞭炮,民眾夾道歡迎,南京知青風光無限。徐州電視台跟蹤報道,豐縣電視台、果園電視台全程直播。
2007年11月,南京知青捐款讚助,從宜興購買了一塊巨型碑石,勒石銘文,運到豐縣大沙河果園,為果園新開辟的旅遊景點 “ 果都大觀園 ” 增光添彩。
碑石正麵鐫刻 “ 青春行 ” 三個大字。
背麵銘文 : “ 值豐縣大沙河果園建園五十年之際,向大沙河果園的所有拓荒者致意 !
一九六八年十一月三日,南京市兩百名知識青年滿懷熱望,來到大沙河畔,與建設果園的先行者和其他農友,共同艱苦奮鬥,辛勤勞作,為把沙荒建成綠色果園奉獻了青春。
回眸往事,感慨萬千 ; 青春曆程,永誌難忘 ; 歲月如歌,勒石為念。”
如今,這塊南京知青紀念碑,矗立在 “ 果都大觀園 ”,已經成為遊人如織的旅遊景點,特別受到當代年青人的青睞,是婚紗攝影的必選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