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五月回國,最大的驚喜之一,就是幾乎每天都能看上世界乒乓球大滿貫賽的直播。中央電視台有兩個體育頻道CCTV-5和CCTV-5+ 輪流轉播比賽,錯過了還有大量重播。於是我每天有空就追幾場,看著運動員的巔峰對決,不僅激動,還勾起了我少年時打乒乓球的記憶。回美國後來我還特地寫了一篇博文,把這次重燃乒乓熱情列為回國的特別收獲之一。
出國之後,文化環境也大不相同。許多在中國受歡迎的運動在美國幾乎成了邊緣項目。美國人熱衷的是職業籃球(NBA)、橄欖球(NFL)、棒球(MLB)、網球、田徑、高爾夫這些,而中國人愛看的排球、羽毛球、足球、乒乓球,在美國電視上幾乎是鳳毛麟角。
所以在美國,我也漸漸學會了看籃球。剛來的時候,跟著隔壁一位中國留學生一起追NBA。當時最火的就是芝加哥公牛隊(Chicago Bulls),而喬丹(Michael Jordan)正是那支連續奪冠的公牛隊靈魂人物。經常和公牛隊對抗的,還有紐約尼克斯隊(New York Knicks)、邁阿密熱火隊(Miami Heat)、印第安納步行者隊(Indiana Pacers)、波士頓凱爾特人隊(Boston Celtics)。這些隊伍裏,我的最愛還是公牛,是公牛的粉絲。除了喬丹,我還特別喜歡公牛隊的教練菲爾·傑克遜(Phil Jackson)。他氣度從容,當時我並沒覺得公牛能拿冠軍和他有多大關係,可等他去了洛杉磯湖人隊(Los Angeles Lakers),又帶隊連奪三冠,我才意識到好教練的作用。公牛王朝結束後,我的興趣也跟著傑克遜轉投湖人。但等到傑克遜退休,我追NBA的欲望卻忽然消失了。
橄欖球也是到了美國之後才開始看的。不過橄欖球那種衝撞,對我們中國觀眾來說多少顯得有些“殘暴”。剛開始還能看幾場,但沒法像籃球那樣投入,也就每年超級碗(Super Bowl)時關注一下。畢竟在大學教書,如果對這些大賽完全不懂,和學生聊天時就會少了共同話題。
想看中國的比賽,在美國幾乎不可能。剛出國時,流行買個衛星小耳朵,也就是一個小天線盤子架在室外,連上接收器,方向調準了,就能收到中央電視台國際頻道4。那時候,探親來美國的家人最想念的就是這個頻道的中文聲音。偶爾它還會播點電視劇,於是當時看中國電視劇也主要靠它。隻是隨著網絡普及,這些衛星小耳朵早已進了垃圾回收站。如今我們喜歡的那些體育賽事結果能在網上輕鬆查到,但直播依然稀缺。奧運會時偶爾有幾分鍾轉播,但美國觀眾不感興趣的項目,基本不會出現在電視上。
所以這次回國能天天看乒乓球比賽,讓我少年時的熱情又回來了。可惜一回美國,又落差滿滿。想看,隻能上網搜體育愛好者的頻道,看一些片段集錦。雖然精彩,但終歸不如看直播來得過癮。
前幾個星期出門旅遊時,一個朋友提到他經常看中國女排的比賽。我一聽來了興趣,問他在哪裏看,他告訴我是靠一款手機APP“掌上電視”。我立刻下載,發現這軟件簡直神器!幾乎所有中國電視頻道都能實時直播,還能投屏到電視上,畫質還是高清的。簡直比我當年的“小耳朵”強大一百倍。
於是這段時間,我又重新追起了世界乒乓球大滿貫中國站的比賽。可惜時差尷尬,很多比賽都在美國的淩晨。我隻好設鬧鍾,有時還戴上耳機獨享盛宴。昨天淩晨最過癮的一場是王曼昱對陣日本小將張本美和,結果王曼昱 4:0 橫掃,把對手完全打得沒了脾氣,據說賽後還哭了,歎息王曼玉是她難以跨過的一座山。今天早晨又看了孫穎莎和陳幸同的四分之一決賽,也是驚心動魄。
中國隊這次參賽陣容格外龐大,幾乎是集團軍作戰,年輕選手層出不窮,不斷爆冷擊敗外籍名將,為中國包攬冠軍奠定了基礎。最後的冠亞軍大戰,大多還是中國選手之間的對決。當然,每個人依然全力拚搏,畢竟單打冠軍獎金就有十三萬美元。
如今,掌上電視的體育頻道幾乎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至於新聞和電視劇,現在網上都有,不必靠央視國際頻道了。唯獨體育頻道,對我們海外華人來說,就像一道額外的家常菜,給生活添加了幾分久違的味道。
2025.10.4 於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