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日內瓦會議中美貿易戰趨於緩和以來,金融市場隨之回暖,逐步收複了此前解放日後所失的陣地,呈現出短暫的平靜。人們期待特朗普能夠恢複理性,以更具策略的方式主導美國經濟,遏製貿易逆差,削減國家財政赤字,重振美國經濟的輝煌。
然而,股市的劇烈震蕩,最初正是源於特朗普剛愎自用的政策風格。他以為,靠恫嚇和霸淩就能讓全世界俯首稱臣,結果卻碰上中國堅決不跪的態度,使其陷入困境。其實,真正令特朗普畏懼和退縮的並不是中國的強硬,而是他本人造成的股市巨震。當他宣布對中國商品加征145%的關稅時,金融市場應聲暴跌。然而,即便如此,特朗普並未立即軟化立場,仍在公開場合高調宣稱中國必須吞下這筆巨額關稅。中國則明確回應:不買賬,不退讓。最終,市場暴跌的壓力使特朗普不得不收回自己的強硬言論,變相下跪求和。
盡管他在媒體采訪中說,如果他不放緩,中國就會崩潰了,仿佛他讓步是為了救中國。這就是他三寸不爛之舌的功夫,敗了也死不認賬,還把自己誇成活菩薩。其實不然,他當然希望中國垮台,而且垮得越徹底越好,但無奈,現實讓他發現很難等到中國的立刻垮台,金融市場的暴跌壓力讓他不得不暫緩他的中國垮台夢。他之所以退讓,並非出於對中方的尊重,而是迫於金融市場暴跌的巨大壓力。他明白,一旦市場持續動蕩,他將在政治上失去重要籌碼。事實上,股市的下挫也同步拉低了他的民意支持率。其政策的極度不確定性和反複無常,令市場難以安心,投資者無所適從,結果隻能是動蕩與滑坡。
多虧了他手下的經濟顧問本森特力挽狂瀾和巧妙包裝,將特朗普的出爾反爾美化為戰略性不確定,硬生生把他塑造成一個博弈大師。據此邏輯,特朗普的每一次關稅政策變幻,都是深思熟慮的下一盤大棋。然而,明眼人都知道,這位總統自己其實並不清楚目標何在。他高喊著“讓美國再次偉大”的宏願,卻缺乏實現這一目標所需的智慧與能力。他能依仗的,隻剩一張伶牙俐齒的嘴和美國尚存的強大國力,用來恫嚇他國。
與中國在日內瓦的為期兩日會談,使關稅戰暫時降溫,市場情緒得以緩解。人們希望特朗普也能就此冷靜下來,采取更理性的方法應對貿易紛爭。確實,自從雙方達成繼續談判的共識以來,金融市場基本收複了先前的失地,民眾的希望之火也再度點燃。
我曾說過,金融市場仿佛成了特朗普情緒的晴雨表。他口出狂言,市場就暴跌;他放軟姿態,說幾句軟話,市場便迅速回升。從某種角度看,特朗普確實像個操縱市場的高手。他自己對此也心知肚明,所以每當他興風作浪之際,便會在社交媒體上暗示支持者抓緊進場抄底,從中牟利。緊接著,他又會得意忘形,繼續大放厥詞,引發新一輪動蕩。
近幾日,特朗普頻頻向蘋果公司及其CEO施壓,反對其將麵向美國市場的生產線遷往印度,並建議將其轉回美國本土。麵對蘋果的冷淡回應,特朗普終於按捺不住,公開揚言:若蘋果不將工廠設在美國,就對其產品征收25%的關稅。
但特朗普似乎並不了解:並非蘋果不願將生產線遷回美國,而是若真這麽做,蘋果的黃金時代恐將終結。他也未意識到,一旦對蘋果產品加征25%的關稅,最終埋單的隻能是美國消費者。轉回美國生產不僅會削弱蘋果的全球競爭力,甚至可能動搖其產業基礎。除非蘋果實現全線自動化,否則大規模回流美國製造業仍不現實。隻有在全麵自動化技術成熟、美國能夠承載完整供應鏈的那一天,各路產業遷回才可能成為現實。
然而,特朗普的威脅並未止步於此。他還宣稱將對歐盟征收高達50%的關稅,並宣布將在6月生效。之所以如此,是因為解放日過後的市場大亂,迫使特朗普將對等關稅政策延後90天,並滿懷信心地宣稱未來90天將迎來90個順利交易日。但中國的堅決抵抗和反製,也使其他國家看到對抗美國霸淩的可能性。目前除英國與美國達成某種協議外,其他國家如日本、韓國、越南皆態度模糊,尚未與美達成任何實質交易。
歐盟的反應則更為強硬,已表明若談判失敗,將采取報複性關稅措施。這讓特朗普開始感到焦躁。於是,他一邊威脅蘋果,一邊放話稱,若歐盟不立即展現積極行動,將立刻對其加征50%關稅。特朗普慣於口不擇言,但話音未落,金融市場在周五再度暴跌。
可以預見,本森特這個周末又將焦頭爛額,不得不費盡心思勸說特朗普,並想方設法平息他輕率宣布的新關稅計劃。如果他們無法找到令特朗普“體麵”撤回對蘋果和歐盟關稅的辦法,下周的市場恐怕仍將動蕩不安。
本森特的工作異常艱難,一方麵要揣摩總統的情緒,另一方麵又必須妥善收拾殘局。若本周末無法提出一個既挽回顏麵又合理的對策,市場的亂象隻會持續。
不過,特朗普政府的套路已經昭然若揭。他迫切渴望通過加稅獲取短期財政收益,同時又極度懼怕市場崩盤。在大亂之中,第一個忘乎所以放出大話的是他,第一個認輸的也總是他。而出麵替他收場、擺平亂局的,隻有本森特了。這意味著,新一輪市場波動已拉開序幕。若要重新恢複穩定,還需本森特全力出招,引導特朗普體麵收場,撤回其激進的關稅威脅,讓市場重新平靜。
2025.5.24
川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