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方的夢與念

開通文學城博客,記錄日常的生活與遐想。
正文

獨生子女留學:潛在的後遺症

(2025-01-07 18:07:01) 下一個

後遺症之說聽起來有些荒誕,難道獨生子女留學是一種病態?否則哪來的後遺症?

 

不過,放眼周邊,有很多朋友的故事和經曆,都能說明獨生子女留學是一種病態的選擇,有日益嚴重的後遺症。

 

中國的留學潮發端於80年代,幾十年下來,留學人前赴後繼。直到今天,留學潮仍方興未艾。在美國大學裏,中國留學生人數,無論本科還是研究生,依然獨占鼇頭。若不是因為中美關係惡化,中國經濟疲軟,估計中國留學生的人數會倍增。

 

80年代、90年代出國留學是一件可以拿來炫耀的事情。改革開放剛剛開始,中國從極端的貧困中起步。最初出國的訪問學者或者留學生,帶回國內的消息大都是關於美國發達優越的生活,連最窮的老百姓,家裏也都會有一輛或者兩輛汽車。這對於隻能高級幹部才能做得上小轎車的中國,無疑是一種巨大的差異和誘惑。剛開放的中國人也忽然發現,多年來世界是正在受苦受難的國家不是別人,正是中國。

 

那時出國留學的學生,多是50後、60後。那個時代的家庭特征大都有兩個+以上的孩子,兄弟姐妹三個、四個、甚至五個以上的都不罕見。兄妹幾個若能有一個出國,那可真是光宗耀祖的事情,家裏的每個人都會為之高興和祝福。那時候,美國政府和大學也對剛剛開放的中國展現了極大的熱情。大學和研究生也慷慨地給出各種獎學金,鼓勵學生走出來,接受美國的教育。對很多美國大學來說,這也是宣傳西方價值觀最有效的方法,讓中國學子體會西方的民主和自由,總有一天能指望他們把西方價值觀帶回中國,從而改變中國。

 

80年代、90年代出國的學生,他們的父母一般還年輕,大都在50多歲、60多歲。退休、養老的事情,對這些父母來說還有些遙遠。再說,這些家庭還有眾多的兄弟姐妹,家裏有個出國的,也不會對家庭生活有啥影響,況且很少有哪個家庭的孩子是全部出國留學的。

 

但時間如梭,當留學生畢業後,很多人都選擇了在國外工作、定居。很快他們有了自己的孩子和家庭。有還有些年齡大的留學生是已婚出國的,家屬也都先後出來陪讀或者留學的,有些已經有孩子的,也都帶出來了。這些孩子大都還沒有上小學,語言很快就全部英語了,一張嘴就是實實在在的外國人了。

 

在美國養孩子不容易。幾乎所有留學生的家長也都有過到美國來幫助帶孩子的經曆。對這些老人來說,能有機會到美國來經曆一下美國的生活,也算是能豐富一下生活的閱曆。我記得我國內父母院裏的一個老太太,腦子裏有很多關於美國的故事,她是做會計的,對數字靈敏,尤其是對超級市場的物價如數家珍。隻要她在場,關於美國的故事,總會滔滔不絕的流傳出去。算是一個有影響力的人物,我出國前常從她那裏了解美國的情況。

 

20多年過去了,當年30多歲的留學生,也逐漸進入到了自己父母的曾經的年齡。他們的父母,則進入了70、80歲+的高齡。這時,我所說的獨生子女出國的後遺症就逐漸顯現出來了。

到了70、80還沒有生過病或者住過院的老人是不多的。尤其是五六十年代過來的父母,當年的生活條件差,工作環境差,醫療條件差,很多人都有基礎病,慢性病。一旦生病住院,唯一的孩子遠在海外,身邊沒有子女的窘況就暴露出來了。

家裏兄弟姐妹多的還好說,身邊隻要有一個人,就可以安排過來照顧生病住院的老人。如果是獨生的孩子已經在國外定居,就很難及時的趕到父母身邊。這樣的情況,隻是單純的雇用護工是解決不了的,必須要麻煩其他的親戚或者朋友。一旦時間長了,如此麻煩他人是不可能的。

這就是我說的獨生子女留學後遺症。為了解決這種困境,很多獨生子女很早就開始辦理父母的移民。我有一個朋友,是大孝子,父親去世之後,就把母親辦到美國,與母親廝守。據說在加州很多福利性的老人區,大都有政府免費的住房和醫療,也都住滿了這種中國老人。經濟上看,他們並沒有給孩子帶來很多的負擔。但在精神上,對這些老人來說,則更像一種犧牲。那一代的父母,很少人能說英語或者開車,離開這兩項技能,在美國自立生活是非常困難的。他們的生活隻能是寄生式的。我父親就說過,在美國生活,雖然條件優越,但其實感覺好像是被軟禁。原因簡單,他們不會說英語,也不會開車,一切行動隻能依靠他人。這也是他拒絕移民美國的原因。

 

我相信,這些老人大部分也是有身份的,要麽是國家幹部,要麽是知識分子,在國內也都會有很好的退休福利待遇。如果為了跟孩子在一起而移居美國,會犧牲很多自己的生活,主要是朋友社交和文化活動方麵的損失。

 

所以,大部分的老人都還是選擇住在了中國。對於兄弟姐妹多的家庭,應該不是大問題。但是對於獨生子女的家庭,問題就太大了。老人一旦住院,海外的孩子就得千裏迢迢地趕回去,日長了,是很難招架的。

 

當然,現在有了比較好的養老院,花錢是可以得到好的服務的。但是子女不在身邊,養老院很難解決所有的問題。即使兩個孩子的家庭,甚至三個孩子的家庭,如果父母長期生病,負擔也會非常重的。甚至還會造成留守國內兄弟姐妹與海外兄弟姐妹的矛盾。畢竟,久病床前難有孝子。

 

我去年回國,遇到一個同學,她的弟弟已經定居在美國。她的父母都是90歲左右去世的,由她一個人伺候護理。父親到最後實在照護不了了,送到了養老院,半年後去世。她與父母的感情很深,我問她在給父母養老的問題上,與弟弟有沒有產生過矛盾,她說沒有,弟弟會每天打電話問候。我心裏由衷地佩服這位老同學。家裏若有兄弟姐妹在海外,父母生病由國內孩子的負擔照護,這通常是家庭矛盾的爆發點。

 

每次回國,也有一些機會被邀請去機構做一些留學方麵的報告,於正在計劃送孩子出國留學的家長做一些交流。當下這些家庭,90%以上是獨生子女家庭。我通常說,獨生子女家庭的孩子其實是不太適合留學的。當然這些話這些家長是聽不進去的。他們大都是一些成功的人士,不希望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而且這些家長大都期望孩子能夠在海外畢業後,找到工作,定居下來,營造一個美好的未來生活。

 

這些家長還很年輕, 40多歲, 50多歲。他們還沒有想到未來20年或者30年以後的生活。畢竟太遙遠了,現在操心那麽遠的事情沒有必要。但是病灶已經埋下了,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獨生子女留學的後遺症也會逐漸的現出來。

 

當然,今非昔比,這些年輕的家長大都是受過高等教育的成功人士。我接觸的這些家長,要麽是搞金融的,做證券的,國企高官或者是私企老板。他們大都學過10年以上的英語,也都有開車的技能。也許他們期待著未來也跟著孩子移民到海外,安度晚年。但很多人會發現,跟著孩子出來,自己將失去已經習慣的生活方式和社交群體,同樣會陷入一種另類的孤獨和寂寞。

 

也有些人會選擇留在國內,住進中國的高級養老院。但無論如何,日後父母與孩子相隔萬裏的現實,依然會是一生的巨大遺憾

 

就說我們這一代,都已經退休或接近退休,即使想選擇回國養老,比如進泰康這樣的養老院,也都會心有顧慮,因為我們的孩子出生在美國,在美國長大,遠離孩子搬到中國養老,也是不現實的。

前幾天讀到一篇文章,有位網友說可以退休後先在中國生活一段時間,最後再回到美國,因為社會和醫保服務都在美國。可以趁著退休後的黃金10年,趁著身體還沒有大病,在中國住上5年10年,一來可以照顧年邁的父母(如果還健在),盡些孝道,另外還可以換一種活法,回歸久別的母國和文化。這其實倒是治愈留學後遺症的一種不錯的安排。

2025.1.7. 於美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2)
評論
矽穀工匠 回複 悄悄話 來美國混白卡的很多都是獨生子女的父母。後來我明白,這就是他們一開始的算盤和借口“理由”。不要替他們擔心太多。
遠遠的霧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格利' 的評論 : 沒說不應該留學。主要是指出日後的困境。家人全部移民美國後,大概困境就解決了。
遠遠的霧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蘋果山莊' 的評論 : 謝謝點評。這個問題在我這裏也是無解,是個難題,也曾遭受困擾。所以發文大家討論。
遠遠的霧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白貓媽媽' 的評論 : 這些家庭應該免受留學的後遺症了。
遠遠的霧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非常歲月' 的評論 : 嗯,你的這辦法不錯。兄弟姐妹間的矛盾大都出在財產分配上。
白貓媽媽 回複 悄悄話 人家丁克家庭怎麽辦?
mikecwu 回複 悄悄話 獨生子女政策是反人類罪,毀了中華民族的未來。本來中華民族可以大量移民到海外,現在都是印度人在占據世界了。
非常歲月 回複 悄悄話 我就自己放棄父母的所有財產,老公孩子都同意我一分錢都不拿。幾年前父親去世,我去公證處做了公證以便家人過戶房子。沒公證過房子不好過戶或繼承。
琪子 回複 悄悄話 我見到的“獨生子女”,善良仁慈的太少,不給父母整死,那是上上等的。
這樣的父母小心加小心,不可用傳統想法生活。


















cager812 回複 悄悄話 世上有沒有萬全之策?
蘋果山莊 回複 悄悄話 說來說去也沒說出各種情況下是否有兩全辦法,獨生子女一代從78年開始,難不成要這四十年裏出生的孩子都不出國?可能嗎?照顧老人和是不是獨生子女關係不大。獨生子女把父母接過來老人不適應,但兄弟姐妹多的可能也有三個和尚沒水吃的窘境,有聽過海外的和國內兄弟姐妹簽好協議,國內兄弟姐妹管父母,但海外的孩子自願放棄父母國內所有的遺產房產,這樣海外的就基本不用管國內父母,這不還是一部分是錢的原因,可這得要海外的孩子有這覺悟不是。要不樓主說說你自個怎麽解決這問題的?
格利 回複 悄悄話 這一代人留學,我指的是獨生子女,是他們這一代人家庭的共同宿命,不得不承擔。不能說獨生子女就不能或不應該留學,難到要等待他們的下一代才能來留學嗎?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