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王(即武大郎)把炎帝(即燧人,如圖2.9.4-38,40)送到了石磯娘娘(即潘金蓮)的待客室後,他自己出去了。潘金蓮驚訝地叨咕:“呦!他怎麽還出去了!?”
炎帝回答:“前幾天他給我治病的時候(參見2.8.4節),他編瞎話!這會兒他不好意思了!他說你這房間裏有很多我媽媽的遺物。”
石磯娘娘回答:“你媽媽的什麽遺物!?我不知道!”
在客廳古玩架上有很多小裝飾品。炎帝盯著其中的文昌寶塔(如圖36)看。石磯娘娘湊了過來,說:“對!這個寶塔是太後送給我的。”
炎帝問:“這個寶塔象征著什麽?”
石磯娘娘回答:“這說法是我聽太後說的。過去有一任女媧和他的丈夫(即伏羲,共工,佛)打架,她把他囚禁在了高塔上。有人問她為什麽花那麽多的錢修了那麽一座不方便住的高樓。女媧回答,‘我丈夫是佛,悉知悉見,應該住在天上,不允許任何人對他不敬!’後來在夏國,這種塔就被稱做文昌塔了,表示當玉女(即女媧,女神,她擅長文學)強盛了,金童(即佛,共工)就變得弱了;但共工仍然是聚合和支撐天地的核心力量。太後送我文昌寶塔是讓我珍惜靖王。當然,這是我的理解,你可別聽信我的胡言亂語。”
注2.9.4,圖37是炎帝和西王母的雕像,從夏國的文化來說他倆是一對兒女媧和伏羲,或說玉女和金童(參見10.9節)。玉女是文字思維型人,擅長文學。金童是圖像思維型人,善於科學研究。圖41的八卦圖中白魚代表玉女,陰;黑魚代表金童,陽。石磯娘娘(潘金蓮)是運動思維人中偏於語音思維型的人;而靖王(武大郎)是運動思維型人中偏於圖像思維型的人。他們倆是一對兒童女和童男,相當於圖41中那兩條魚的眼睛。所以文昌塔表示玉女和金童的對立統一關係,勸金童和玉女要善待對方。
隨後,石磯娘娘指著裝飾架上的另一件古董說:“這個也是你媽給我的。”炎帝移動過去看。
石磯娘娘又指著幾件古董說:“哎呀!這幾件東西也是你媽給我的。” 隨後她站在屋子裏四處看,忽然說:“我想起來了。這府裏的東西都是你大哥從皇宮裏搬來的。那時候,我們倆剛從河北回來,元始天尊就把這所宅子送給我們倆了。隨後,他來我家做客,看了之後說,‘這靖王府太寒酸了,我幫你布置一下吧!’他就命令人從皇宮裏挖來了幾塊石頭,還讓你大哥從皇宮裏搬來了這些東西。後來我去太後的墓園,發現她的寢宮裏空了,才知道我房間裏的舊家具是從她屋裏搬來的。”
石磯娘娘繼續說:“你喜歡哪件古董都可以拿走。我最喜歡這個龍涎香盒,我不給你。說著,她拉開了抽屜,拿出了一個香料盒。
炎帝接過香料盒,一邊看一邊說:“為什麽不能給我!皇帝蔻珠很懷念我媽媽,我想找一件禮物送給她。”
石磯娘娘說:“這是女媧家族的傳家信物。你拿女媧家的東西送給女媧不合適。對了!你想找你媽媽的遺物,你若想要,可以拿去!你和我不一樣,我隻是喜歡這個盒子的樣式和花紋。”
炎帝問:“你怎麽有女媧家的傳家信物?不對呀!?這個盒子和大巢氏的不一樣啊!”
石磯娘娘說:“每一代的龍涎香盒的花紋不一樣。這個龍涎香盒是她們家在補做傳家信物時,玉珠嫂子(即太後)專門為我定做的。”
炎帝忽然說:“我不要了!”說著,他走出了石磯娘娘的會客室。
石磯娘娘沒明白是怎麽回事,追出來問,發現炎帝站在門外哭了。
靖王發現炎帝要走了,出來送。他發現炎帝又哭了,直瞪瞪地看著石磯娘娘。石磯娘娘莫名其妙地回答:“你看我幹什麽!我還想問你呢,他怎麽哭了!?”
過了一會兒,炎帝回來勸靖王和石磯娘娘說:“我因為想起了我媽,哭了;與你們倆沒有關係。我剛才又想起了給夏國國王買禮物的事,得去禮部查看一下。我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