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小說 茶米糜 第一章(下)

(2024-09-30 04:52:22) 下一個

對於名康來說,仁雅的學生裝扮和談吐還是很吸引他的,尤其他還發現仁雅對絲綢和潮繡也了解甚多,可能和從小在家裏熏陶的結果。仁雅問名康:

"你們店的繡工除了在綢緞上,還有抽紗工藝嗎?"

其實潮汕地區在清末來了不少傳教士,其中有一位傳教士妻子發現潮汕地區的潮繡很發達,而且繡工也是男繡工居多,潮繡圖案設計注重均衡對稱,主線為金線,並用銀、絨線或單獨勾勒或混合針繡,所以能達到圖案飽滿和鮮豔。因為潮汕地區廟會多,潮繡的發展主要是掛件裝飾為主,所以潮繡獨特之處在於墊高繡,即在繡地上鋪貼一些棉絮,多少按紋樣要求,最高有1寸多,然後繡上金絲絨線,使繡物有如浮雕,富立體感,這種繡法在四大名繡中絕無僅有。

潮汕地區因為從唐代起就有不少發配粵東的大批官員,又因為地勢原因,非常封閉,可能潮繡的由來也是中原帶過來的,潮州話很多對話和文言文非常相似。一直到清末,潮繡主要是在大件上的應用,比如廟會裝飾掛件,被麵或者大披風。對於普通人家這種絲綢刺繡作為衣裳其實是很奢侈的,直到清末年間傳教士的到來。據傳有一位傳教士妻子感歎潮繡的壯觀,她非常喜愛潮繡的金銀絨線的織法,她就把自己會的西方的抽紗工藝教給一些繡工,這給潮繡注入了新的生命,逐漸把潮繡帶入很多的應用,比如手帕,窗簾,衣物,而且不再局限於綢緞,一般的棉布更適合抽紗潮繡。

名康很吃驚仁雅似乎看透自己的生意理念,他回答到:

"有啊,抽紗工藝進到我們這邊也不過10年,現在主要是進口國外的布料各個加工繡坊加工手帕啊,桌布等小件再出埠,我和大姐的想法,利用抽紗工藝對成衣的袖口啊,領口可以根據客人需要做抽紗刺繡,這樣可以走進普通人家。"

"太好了,我曾經和父親說過,他說那都是小本生意,我們的絲綢店主要就是買賣不同絲綢,和做絲綢成衣針對的還是富裕家庭。"

名康很開心仁雅的認可,他繼續說著自己想法:

"大姐和我從小練書畫,可是大姐在畫功也遠超於我,我覺得也可以用抽紗潮繡出來,做裝飾或者衣料都很好。我們可以成批生產也可以客製製作,比如你們學生服上的袖口鏽一些圖案也會好看"

仁雅看著滔滔不絕說著的名康,看著他明亮清澈的大眼睛,仁雅感覺心有一點抽一下,深吸一口氣:

"我能不能哪天去你們店看看抽紗潮繡製品,最好大姐也在。"

名康點點頭,兩人不知不覺過了好久,名康才記起要去和其它前輩打招呼。

名康坐在黃包車上返回自己的家,一路上心情尤其得好,剛進家門,跨入堂廳就看到母親和一位中年婦女邊喝茶米(功夫茶) 邊開心說著。

待續。。。。

?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