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吃豆芽和菜芽的人越來越多,在海外不光華人超市,連很多西人超市都可以看到新鮮豆芽和菜芽。很多西人都是生吃豆芽,直接把生豆芽夾在三明治中。開始看了有點心悸,後來一嚐,味道還真有點獨特:新鮮爽口,略帶有清苦味,營養豐富。隻要製作過程中沒有汙染,應該是一種非常健康的食品。
我們華人食用最多的是豆芽,豆芽中無論是綠豆芽還是黃豆芽,都是營養很好的蔬菜,我們通常稱為豆芽“菜”。據介紹豆芽在發芽的過程中,會發生有益於人體健康的變化:蛋白質會分解成更易吸收的遊離氨基酸,一些糖分會在發芽的過程中產生氣體消失,使得進食豆芽後不會像食用豆類那樣引起腹脹。綠豆黃豆發芽後,釋放出更多的磷、鋅等礦物質,維生素類物質的含量也會大大增加,其中維生素B2,胡蘿卜素,維生素C,葉酸和維生素B6等都增加了很多。不管是綠豆芽還是黃豆芽,應該來說比綠豆黃豆本身的營養價值要高。
大家知道,在豆類和菜籽發芽的過程中,需要在水中浸泡。所以使用的水質清潔程度和是否添加生長素等培育劑,與芽類蔬菜的質量直接有關係,於是一些家庭就自己土法製作豆芽。
過去德國連鎖店ALDI推出一款家庭種子發芽裝置,機構非常簡單,價格隻有7澳元。覺得有趣,就買來製作了幾次芽菜,可惜沒有照片留下。吃厭了各種芽,放一段時間,最近再拿出來做了一次綠豆芽,在此介紹這種發芽裝置的使用。
這種發芽裝置英文叫“Seed Sprouter Kit”,裏麵有兩個透明塑料的種子發育槽,一個綠色蓄水槽,直徑15公分高4公分,還送一包菜籽,一包草籽。三個槽大小一樣,使用的時候把三個槽疊在一起,上麵放兩個透明發育槽,下麵放蓄水槽。每個種子發育槽的底部有一漏水孔,當種子放入發育槽後,將頂層的發育槽灌滿水,就完成了“種植”任務。
頂層發育槽裏的種子開始浸泡在水裏,慢慢地,水就滴下去進人中間第二個發育槽。而中間的發育槽也是同樣的過程,最後水就全部收集在底層蓄水罐中。這個循環的目的讓種子充分濕潤,但不要全部泡在水裏,與空氣中的養分充分接觸後,促使種子發芽生長。發育槽的底部有圓圈螺紋,使得種子均勻分布在發育罐裏。綠色蓄水罐中的水也不用經常換,隻是每天3-4次把裏麵的水倒入頂層的發育槽。經過5-7天,發芽裝置裏就可以收集到鮮美的芽菜。
家用“種子發芽裝置”套件
兩個培育槽,一個蓄水槽,菜籽
三個槽直徑一樣,可以疊起來 (使用時綠槽在下)
“撒種”
隻要使用一罐清水就夠了
頂層培育灌滿水
開始製作綠豆芽
頂層發育槽裏的綠豆
正在成長的綠豆芽菜
體會:
1. 這是一種很有創意的家庭種子發芽裝置,小巧玲瓏,美觀,也是一件廚房植物擺設。不光可以做豆芽,也可以做菜芽,甚至青草、香菜和草藥,範圍很廣。
2. 不需要能源,培植水反複循環(天熱時一旦水有味道,要換新鮮水),操作簡便,有趣。
3. 生產健康,新鮮的營養芽菜。當然因為體積不大,無法作為大規模家庭蔬菜供應來源。
4. 贈送的小包菜籽非常好,但市場上無法再找到類似的菜籽,隻能用綠豆或是黃豆代替。用這個方法培育的芽菜長度,沒有我們買的豆芽菜那麽長,但比較嫩,據說營養更好。
設計不足之處:
自己培養過豆芽的朋友會有這個體會,就是不同生長時期,需要水中浸泡的時間會不同。剛下籽時,種子是幹燥的,浸泡時間要比較長,而後期隻要淋上一點水,保持濕度就可以。
這個裝置的設計,考慮到了水的流動,當透明培育槽灌滿水時,底部小孔就開始漏水,但很快漏完,也無法調整。我是用一根牙簽,插在漏水孔來調整漏水的速度。廠家要是略微改進,可以控製流量(哪怕是手動),開始的時候讓水流動的速度慢一點,之後在芽菜長大後可以快一點,效果一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