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薇花園

與您分享美好的事物,所見所聞,所思所想
個人資料
澳洲紫薇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從紐約市長選舉結果說起

(2025-11-25 17:33:26) 下一個

親愛的弟兄姊妹,主日平安!

紐約市長選舉終於落下帷幕,結果不出所料,那個出生在烏幹達的佐赫蘭·馬姆達尼(Zohran Mamdani)成功高票當選了紐約市市長!

25年前,9·11事件的發生地,紐約,居然民主選舉產生了一個穆斯林市長!本拉登的亡靈一定腸子都悔青了。早知道如此簡單,何必當初發動9·11恐怖襲擊,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不說,自己也因此搭上了性命,並且還落了個恐怖分子的惡名。現在多好,把自己打扮成難民,長驅直入美國,花著美國納稅人的錢,還能當選市長,或許有一天還能當上美麗國的總統!這麽舒服的占領和征服,何必打打殺殺?!這事不但隻發生在美國,其實,在歐洲多地早已經不是什麽新鮮事了。在歐美多地,大量的教堂因無法維持而出賣,用作各種用途,其中不乏改用作清真寺的。據不完全統計,在英國,總共大約有一千五百座教堂改作了清真寺,僅在倫敦市就有近四百多座教堂發生了這樣的變化!更可怕的是,這個數字還在繼續迅猛增長!而清真寺變為教堂的例子卻極為罕見。
 
有時,我們極為納悶,這個世界到底怎麽了?看看當今世界上的伊斯蘭國家,無論是中東,非洲,中南亞地區,有一個好的嗎?就算有幾個較富有的,那也隻是因為發了石油財,並非因為他們的國家治理有方。相反的那裏腐敗成風,貧富差距懸殊。反觀凡是傳統基督信仰的地方,社會的優越有目共睹。從移民的走向就能充分說明問題。伊斯蘭國家是產生最多難民的地方,而這些難民基本都是湧向基督教國家,這是客觀事實。
 
二戰後,1948年以色列正式複國。以色列的土地貧瘠,天然資源匱乏,複國第二天就被周圍的伊斯蘭國家圍攻,直到今日,戰爭從來沒有間斷。以色列被周圍誓言要徹底消滅她的伊斯蘭國家三層包圍,包括所有的海洋出海口,都被穆斯林國家卡死。按理來說,以色列是最沒有理由和條件得到發展的。然而,以色列卻在短短的幾十年,遙遙領先於周圍的伊斯蘭國家,甚至在全世界也被譽為最小的超級大國。
 
這些事實不勝枚舉,孰優孰劣一清二楚,但為什麽人們卻非要反優擇劣呢?我們想問問紐約選民:“你們真希望把美國變成孟加拉嗎?”
 
這使我想起幾十年前唐崇榮牧師說過的一句話,他說:“二十世紀是一個愚蠢的世紀。”現在進入二十一世紀,人類的愚蠢,特別是西方世界,已經達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為什麽是這樣?其實答案很簡單,愚昧產生於人們與智慧的斷絕。經上說:“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認識至聖者便是聰明。”(箴9:10)又說:“你們怎麽說:‘我們有智慧……’?看哪,……他們棄掉耶和華的話,心裏還有什麽智慧呢?”(耶8:8-9)當年以色列的悲劇出於這裏;如今西方世界的悲劇也同樣出在了這裏!
 
《聖經》曾多次多方地嚴重提醒、警告我們,要我們謹慎自守,警醒防範!因為在世界的末了,魔鬼撒但“……在我們 神麵前晝夜控告我們弟兄的,已經被摔下去了。……地與海有禍了,因為魔鬼知道自己的時候不多,就氣忿忿地下到你們那裏去了。”(啟12:10-12)又說:“務要謹守、警醒,因為你們的仇敵魔鬼,如同吼叫的獅子,遍地遊行,尋找可吞吃的人。”(彼前5:8)又說:“我們知道我們是屬 神的,全世界都臥在那惡者之下。”(約壹5:19)因此,這是一個屬靈爭戰最激烈的時代,而絕非是靈裏平安穩妥的時候。
 
 我們知道,屬靈的爭戰,同樣是你死我活的,但卻不是靠血氣之勇。有人曾經這樣形容,文藝複興和啟蒙運動背後的勢力,如同盤旋在歐洲上空的一個幽靈。如經上說:“我所看見的獸,形狀像豹(古希臘),腳像熊的腳,口像獅子的口。那龍將自己的能力、座位和大權柄都給了它。”(啟13:2)這兩個發生在歐洲、影響全世界的運動,都是以敵基督為目標,高歌人自己的能力,衍生出今天的所謂政治正確和普世價值等人文主義的思潮!而被政治正確和普世價值洗腦的人們,就產生了支持縱容一切邪惡而唯獨仇恨使人類蒙福的基督信仰!
 
弟兄姊妹,顯明一切的就是光,能使人明辨是非的就是真理。我們的主耶穌就是世上的光,就是真理,而為祂作見證的,就是《聖經》。
 
自從美國政府(以啟蒙思想建立,而非基督信仰)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初公開宣布在美國公共場所去基督化(比如取消公立學校早禱會等),美國的各類罪惡就井噴式泛濫,直到今天,奧巴馬可以連任美國總統,馬姆達尼可以當選紐約市長……性混亂,毒品泛濫……外表強大的美西方,已經從心裏爛透了!而這毒根,概括起來說就是離棄上帝的“人文主義”!
 
請聆聽主耶穌親口教誨我們的話:“你們要謹慎,免得有人迷惑你們。”(太24:4)主已經在這個時代給我們留下許多證據,使我們可以依照《聖經》看透問題本質,願我們不隨世界的墮落而滅亡。
       
注:此文轉自張牧師的每周牧函,獲權轉發。
 
國家 城市 / 地區 姓名 任期/說明
英國 (UK) 倫敦 (Greater London) Sadiq Khan 2016 – 至今(再選連任) (SBS Australia)
英國 (UK) Tower Hamlets(倫敦一個自治區) Lutfur Rahman 曾任 2010-2015,2022–至今(重當區長/市長) (Europe Reloaded)
英國 (UK) Newham(倫敦區域之一) Rokhsana Fiaz 自 2018 起擔任區長/市長(或類似首腦)(Europe Reloaded)
英國 (UK) Brighton & Hove Mohammed Asaduzzaman 2024–2025 任市長(英國首位該市穆斯林市長)(維基百科)
德國 漢諾威 (Hannover) Belit Onay 2019– 至今,首個有移民背景/穆斯林背景的漢諾威市長 (The Reconquista)
荷蘭 (Netherlands) 阿納姆 (Arnhem) Ahmed Marcouch 自 2017 年起擔任市長(摩洛哥裔荷蘭公民)(The Reconquista)
比利時 Saint-Josse-ten-Noode(布魯塞爾首都區一個市鎮) Emir Kir 自 2012 年起擔任市長,多次連任(2024 年仍在任)(維基百科)
加拿大 卡爾加裏 (Calgary, AB) Naheed Nenshi 2010–2021 任市長,是加拿大大城市中較早由穆斯林出身者擔任市長者之一(The Reconquista)
美國 (USA) 紐約市 (New York City, NY) Zohran Mamdani 當選 2025 年,預計 2026 年起任市長 — 若就任,將為紐約曆史上首位穆斯林市長 (The Reconquista)
荷蘭 (Netherlands) 鹿特丹 (Rotterdam) Ahmed Aboutaleb 曾任市長 2009–2024,是西歐較早、任期較長的大城市穆斯林市長之一(The Reconquista)

說明 / 注釋

  • 這個表格選的是“比較知名 / 大城市 / 曾廣為報道”的例子。根據資料,該統計覆蓋 2015–2025 年間約 32 個城市和市鎮。The Reconquista

  • “市長”一詞在不同國家/地區含義不同,有的是行政實權 mayor,有的是市鎮首腦 (municipal mayor),有的是區/市鎮長 (borough / municipality mayor) — 權力與職責差異很大,但都被列為“市政首腦/市長級別”。

  • 有些人的“穆斯林身份/背景”是公開報道 (例如他們自己或媒體提及),有的是其父母為穆斯林移民,因此屬於穆斯林背景。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