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薇花園

與您分享美好的事物,所見所聞,所思所想
正文

珍藏心中的榮恩堂

(2025-07-09 03:53:57) 下一個

墨爾本西區榮恩堂迎來了建堂30周年,本人應邀為《榮恩堂慶祝建堂30周年紀念刊物》寫下此文。本周日為榮恩堂30周年感恩慶祝禮拜,我們將會與眾弟兄姐妹一同慶賀!

20多年前來到澳洲墨爾本,西區榮恩堂是我們第一個屬靈的家,直到5-6年後我們搬到墨爾本東區才離開。我先生89年來澳洲,不久便找到了榮恩堂,使他在異國他鄉不再感到人生地不熟的孤獨。來自台灣的劉傳海牧師和戴遜姐妹,對他關愛倍至,使他感受到大陸同胞和台灣同胞之間的血緣親情。戴遜還把一本《聖經》送給了我先生。

過了2年多,我也來到了墨爾本。每當周日,我們夫唱婦隨理所當然都來到榮恩堂做禮拜。看到弟兄姐妹們都很有愛心,把我們當成自己的親人般對待,真的很感動。劉傳海牧師邀請我們去他家吃飯,問我們喜歡吃什麽?知道師母來自越南,就說喜歡越南河粉。我們隨意的要求,卻讓師母從早一天就開始忙碌了。因為越南河粉的湯料很講究,需要燉很久。那天的越南河粉,使我們至今回味無窮。莫忘神州團契的宣宋瑞仙大姐,來自山東,對我們也特別關照。她那時在西人的肉廠打工,常常把西式火腿的骨頭帶來給我們。對於經濟比較拮據的窮學生來說,這可是我們當時的美味佳肴啊!我們親熱地稱呼她“宣大姐”。

在榮恩堂的禮拜程序表上,我的名字第一次白紙黑字在前麵冠上了先生的姓,讓我感覺好別扭,出國前可從來沒有這樣被別人稱呼過啊!有一次劉牧師回台灣,禮拜天安排我上台作見證,我講了我媽媽去世前靈魂得救的見證,林丁淑兒幫助翻譯成廣東話。那時的榮恩堂是國語和粵語互譯的,5年下來,雖然沒有刻意去學,我們多少也能聽懂一點廣東話,這是我倆額外的收獲。

當我們生下老二的時候,林丁淑兒和陳太太還專門來家中看望我們,讓我們感到很溫暖。王明達和他的媽媽、李先生和慧娜、李紅蓉和沈建一,還有鄭雄、譚玉瓊、傅四川等弟兄姐妹,對我們都非常友好,現在想起他們都會有一種親切的感覺。

感謝那時榮恩堂的劉牧師、劉師母和眾弟兄姐妹,帶給我們主的愛,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溫暖的屬靈的家!在慶祝榮恩堂建堂30周年之際,獻上我們的感恩和祝福!求主祝福榮恩堂的每一位弟兄姐妹,使你們恩上加恩,力上加力!願主繼續帶領榮恩堂,成為更多人的祝福!

此刻,紫薇翻出了20多年前與榮恩堂有關的老照片。那時候我們都還年輕,來到陌生的異國他鄉,在舉目無親的墨爾本,遇到了這些主內的弟兄姐妹們,他們向我們傳遞了耶穌的博愛。這些照片,留下了我們美好的瞬間和珍貴的記憶……

如今,這些人因為搬家或其它原因而離開了榮恩堂,轉去其它不同的教會,但有時我們還會有聯係。這些孩子們大都已大學畢業,開始工作了。榮恩堂已是新人輩出,為了適應教會的發展,他們早已遷到了附近的新址。

注:此文寫於2014年7月3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曉青 回複 悄悄話 這些照片太珍貴了!
寫得真好!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