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東坡肉:蘇軾筆下的美食傳奇

(2024-07-24 05:34:55) 下一個

“柴米油鹽醬醋茶”,對老百姓來說,民以食為天,吃絕對是頭等大事。來自五湖四海的食材和調味,無時無刻不觸動著人的神經和味蕾。從我們的老祖宗開始,鬥轉星移,朝代更替,唯一不變的是人們對美食的欣賞和向往,而在曆史的長河中,能夠因吃而名垂青史的當屬蘇東坡。


蘇東坡愛吃肉,“卯酒困三杯,午餐便一肉”,於是他自己創了這麽一道糯而不油膩,味醇汁濃,酥爛而形不碎的“東坡肉”。這道菜跟蘇軾被貶有很大的淵源。


在烏台案後,蘇軾就被貶到了黃州,在那時,人們主要的肉類食物是羊肉,而蘇軾最喜歡喝羊湯了,在冬至一日吃羊肉時,他還為此做了句詩“”“秦烹惟羊羹,隴饌有熊臘”。豬肉那會沒什麽人吃,用蘇軾的話來說那就是黃州的豬肉,好是好,價格也非常的便宜,有錢的人不屑於吃豬肉,窮人呢,也都不吃豬肉。蘇軾發現了這一奇特之處,想到了用豬肉來做一道菜。那時調料不全,蘇軾買來的豬肉多是清水煮,非常的清淡。

從蘇軾的《豬肉頌》中有寫到:淨洗鐺,少著水,柴頭罨煙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在蘇軾的改良下,這樣做法的豬肉漸漸被大家所接受。到了明代的時候,蘇軾鍾愛的豬肉已經成為了中國最常用的肉類。

除了曆史和文化背景之外,東坡肉還具有一定的烹飪技巧。正宗的東坡肉需要選用肥瘦相間的豬肉,將其切成大塊後用蔥、薑、料酒進行醃製。接下來,在炒鍋中加入食用油,放入豬肉並煎炸至兩麵金黃色,然後再用低溫煮燉數小時。最後,將肉撈出切片,放入盤中,再用調料炒製成醬汁,澆在肉上即可。


東坡肉的特點是色澤紅亮、香氣撲鼻、肥而不膩、瘦而不柴。它的獨特口感和美味令人難以抵擋。有人說,真正的東坡肉應該是“一肥二瘦三皮”,這就是指豬肉應該有一層肥肉、兩層瘦肉和一層皮。


時至今日,中國對豬肉的消耗在世界遙遙領先,為了紀念蘇軾為這道菜所做的貢獻,特取名為—東坡肉。東坡肉作為中國曆史上的名菜之一,有著豐富的文化背景和曆史來源。它不僅代表著蘇東坡的文學成就,也成為了中國烹飪技巧的瑰寶之一。東坡肉的美味和獨特口感讓人們對它愛不釋手,也讓它成為了中國美食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